王 硕,睢大,陈志鸿,惠 敏,陈丽玲,王 琦,曲绍春,于晓风,富 力
(1.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吉林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3.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4.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熊胆为熊科(Ursidae)动物黑熊Selenare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1],熊胆粉为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熊胆具有解热镇痛、镇咳、镇静、抗惊阙、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及对心血管病、抗病毒、抗炎、抗菌、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等作用[2]。近年研究发现,熊胆粉对肿瘤细胞的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尚未见抗肝癌的报道。为了系统开发利用熊胆这一中药资源,本文采用小鼠体内移植性肿瘤肝癌H22模型,对熊胆粉抗肝癌药效及量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1.1 药物 熊胆粉(白色粉末),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00521,使用时以蒸馏水配成不同浓度;环磷酰胺(规格:200 mg/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00318,使用时以蒸馏水配成0.1%溶液。
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6~8周龄,体质量18~22 g,雄性,合格证号SCXK-(吉)2007-0003,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在实验室常规饲养1周。
1.3 细胞株 小鼠肝癌H22由吉林省肿瘤研究所提供,经本实验室传代保存。
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阳性药物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及熊胆粉5个剂量组(分别给予熊胆粉100、200、400、800、1 600 mg/kg)。按抗肿瘤药物实验方法制备体内移植性肿瘤模型[3-4],取接种于昆明种小鼠第7天的肝癌H22腹水,在无菌条件下配制成瘤细胞悬液,调整活细胞数为1×107/mL,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左腹股沟皮下,每只小鼠接种0.2 mL。接种次日起给药,各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 0.2 mL/10 g,共12 d。于停药后24 h称取动物的体质量,颈椎脱臼处死荷瘤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摘取胸腺、脾脏、肝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肝指数。结果以肿瘤生长抑瘤率表示:
抑瘤率=(1-实验组平均瘤重/对照平均瘤组)×100%
取符合实验标准要求(对照组平均瘤重>1 g,且瘤重<400 mg的动物数不超过总数的20%)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1 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阳性药环磷酰胺20 mg/kg对肝癌H22的抑瘤率为86.68%,熊胆粉100、200、400、800、1 600 mg/kg 5个剂量组对肝癌H22的抑瘤率为36.00%、52.81%、61.44%、51.39%及45.96%,提示熊胆粉在200~800 mg/kg剂量范围内,对肝癌H22的抑瘤率较高,可达50%~60%。
表1 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22的生长抑制作用(±s)
3.2 熊胆粉对肝癌H22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见表2。
表2 熊胆粉对肝癌H22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s)
表2结果显示,阳性药环磷酰胺可使肝癌H22小鼠的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肝指数均明显降低,而熊胆粉5个剂量组对肝癌H22小鼠的体质量、胸腺批数、脾指数及肝指数均无明显影响。
熊胆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胆汁酸类、胆固醇类、胆色素类、氨基酸类,还有微量元素。胆汁酸类中含有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其中熊去氧胆酸即3α、7β-二羟基-5β-胆烷酸是中药熊胆的主要成分[5]。 中医药古籍和传统方剂中涉及熊胆方剂有366个之多,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生肌美颜、消肿止痛等[5]。近年来研究[6]表明,熊胆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胆汁酸类,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粉的主要成分。李丽敏等[7]通过HPLC-ELSD法测定了熊胆粉提取物中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含量。郑兴等[8]以吡啶-苯甲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以RP-HPLC测定了熊胆粉中牛黄去氧胆酸的含量。王春青等[9]研究发现熊胆粉可有效清除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钠,并能阻断二甲基亚硝胺在体外合成,其清除率与阻断率呈量效关系,表明熊胆粉具有预防某些癌症作用。孙铁民等[10]用熊胆对K562、SP20肿瘤细胞株和小鼠S180腹水癌抑瘤实验,发现熊胆粉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熊胆粉100~1 600 mg/kg剂量对肝癌H22的抑瘤率在36.00%~61.44%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肝癌H22活性,以200~800 mg/kg剂量范围对肝癌H22的抑瘤率最高,可达50%~60%。因此,确定其抗肝癌H22的3个最佳剂量为200、400、800 mg/kg,为进一步开发中药熊胆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1]邓明鲁.中国动物药资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8.
[2]连常宝.熊胆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08,20(8):72-74.
[3]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3.
[4]韩锐.抗癌药物研究与实验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97-298.
[5]王露霏,曲晓波,胡丽娜,等.动物药整理研究:熊胆[J].吉林中医药,2009,29(3):238-240.
[6]杨继凡,王亦兵.熊脱氧胆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J].新药与临床,1985,4(3):23.
[7]李丽敏,钱大公,王柯,等.熊胆粉提取物中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HPLC-ELSD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39-40.
[8]郑兴,金东日.柱前衍生RP-HPLC测定熊胆粉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2):2428-2429.
[9]王春青,吕树臣.熊胆的药理作用与开发利用[J].当代畜牧,2003,11(2):35-36.
[10]孙铁民,梁伟,张启明,等.熊胆抑瘤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