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石,沈柏臣,叶 昕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患者,因心肌的负荷明显加重,致使心肌出现急性暂时性缺氧缺血,引发一系列并发证及临床不良反应,被称为“稳定型心绞痛”[1]。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探讨归脾汤加味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44~79岁,平均(59.3±8.2)岁;冠心病史在0.5~5年间,平均(2.8±1.2)年。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分级,2级44例,3级36例。排除急性期内死亡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心梗、心律失常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查存在炎症感染者,临床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呈不稳定状态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学管病学分会2007年提出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出台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 方法 治疗组患者常规进行西医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凝聚、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归脾汤加减:丹参、龙眼肉20 g,黄芪、白术、酸枣仁、当归、赤芍、川芎各15 g,人参、茯神、远志、檀香、砂仁各10 g,大枣、炙甘草、生姜、木香各9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2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标准[4],显效:不良反应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不足2次;改善:不良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减少为治疗前的一半以上;无效: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减少不足治疗前的一半;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心电图疗效标准[5],显效: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好转:ST段较治疗前升高量超过0.05 mV,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变化:心电图检测与治疗前基本无变化;加重:患者ST段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量超过0.05 mV,患者出现异常心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2.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归脾汤用药最早记载于《严氏济生方》中,由宋代严用和撰写[6]。该方中采用具有益气补脾功效的黄芪,具有补脾养血作用的龙眼肉为主药,旨在调理脾虚;白术、人参用于补气,当归用于养血,作为辅药,脾不虚则气血可调。另外用远志、茯神、酸枣仁等安神宁心,用檀香理气,生姜、大枣可资生化,作为佐药,炙甘草为引药,调和诸药、健脾益气。在以上归脾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病证辨证加减。笔者又加味有赤芍、丹参、川芎、砂仁、檀香等,该几味药材可活血通络、行气醒脾、滋补止痛,从而提高药效,心脾同疗。
[1]李进兵,冯靖禧,陈伯钧,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8):688-68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2-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7-63.
[4]洪淇.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34-36.
[5]Inglese M,Makani S,Johnson G,et al.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Mild Traumatic BrainInjury: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 [J].J Neurosurg,2005,103(2):298-303.
[6]苏炳开.归脾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