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2012-04-20 05:48徐光静侍述华
化学教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盐类学案水解

徐光静 侍述华

(1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赣榆222100;2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赣榆222100)

谈谈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徐光静1侍述华2

(1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赣榆222100;2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赣榆2221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规范办学以来,教学课时数较以往减少三成左右,而教学任务和社会需求并没有因此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以期达到“减时增效”的目的。鉴于此,2009年8月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了“三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又在2010年8月推行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都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展示、深化提高”。而导学案是提供学生自学的有力“抓手”,它一方面告诉学生“学什么”,另一方面也告诉老师学生“学的怎么样”。老师在把握了学情的前提下,制定出教的方案(教案)。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是“预设问题”——导学案的编制不合乎学生的认知实际,缺乏基础性和引导性。如有的导学案只是将各个知识点变成填空,学生照方抓药就能完成;有的导学案虽然以问题引领了,但问的太直接或太抽象或太笼统,是另类的死记硬背;有的导学案太繁杂,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导学案学生不是“消化不良”就是“水土不服”,使学生的“先学”成为了一种形式,导致了“后教”的盲目性;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对学生“定位”不准,导致课堂教学环节与导学案脱节,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简约、不流畅、效率低下。

二是“监控问题”——规范办学制度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但是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就成了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外根本没有预习和复习,在老师的检查和压制下抄袭、应付等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学生在课中也没有认真思考,成为了“南郭先生”,有的甚至成为了课堂上的“看客”,而大多数的活动被少数优生占据,使得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三是“检测问题”——由于课时数的减少,完成新授课的压力就很大,因此不允许有较多的习题讲评和测试了。在课堂上由于赶进度等原因而未能进行有效的分散训练和检测,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感到“心中没底”。

四是“观念问题”——许多老师习惯了“动口”和“拿来”,不习惯“动脑”和“创新”,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导学案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不匹配,导学案成为了应付检查时的一种“摆设”,而常态下的教学还是老样子。

三、改进的策略

1.明确导学案的作用,切实提高编写水平

导学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导火线”,这里失灵了就导致了整个环节的“哑火”。因此,导学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体验、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的环节,紧扣课本和教学内容将知识问题化(避免死记硬背、增强思考性和引导性)、问题层次化(把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题链,使学生挑一挑就能摘到)、层次具体化(问题指向性明确,寻求答案有落脚点)。要留有适当的空白让学生书面回答。

2.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1)教师应该通读初高中所有化学课本,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要加强对苏教版教材的研究,尽快把握苏教版的特色。备课前,要把相关知识点在教材前后出现的情况弄清楚,把苏教版的配套练习先做仔细,把教参解读透,定准教材的重难点,提高“问”的水平。

(2)教师要加强合作,与备课组成员密切合作,在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备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合乎本校学生实际和“口味”的导学案,使学生能自学下去,并且通过课堂的展示和强化,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学下去、会学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3)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备课组成员要加强议课、磨课、听课、评课等项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基地展示课活动等,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确保学生广泛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活动的深刻度

课堂教学要体现“三让”,既:一让学生为主体、二让问题来引领、三让活动为中心。一般步骤是:

(1)研读本课时的对应教参、课本、习题,找准方向。

(2)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性学案的自学情况,一定要坚持先做后批),以学定教。

(3)将本节课的内容划分成几个环节,把各个环节上的要点设计成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然后教师“精讲点拨”、师生共同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是反馈矫正、巩固提升。在对学生“口味”的前提下加大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的力度,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调控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和效率。

四、实施案例

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反应》为例。

注:我们要求每课时的导学案设置六个栏目,篇幅为A4纸2页。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认识盐类水解的现象和实质,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注:要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该课时的知识要点、学习方法等,搞繁杂了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列举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弱酸、弱碱的实例,并根据中和反应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盐可分为哪几类?请对下列盐进行分类。

_盐_ _NaCl_ __KNO3___ _Na2CO3_ __NH4Cl_ ___________ ______CH3COONaAlCl3类别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并从酸和碱反应生成盐的角度出发认识盐的四种类型,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实施方法:小组讨论、竞答、补充、课件展示。

2.通过预习课本P79,你能总结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吗?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1)检测学生自学课本的情况。(2)培养学生归纳能力。(3)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施方法:小组合作、竞答,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注:课堂教学中转入“我来探究”的实验栏目。

3.NH4Cl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请写出有关电离方程式;溶液中的离子哪些之间能结合?离子间的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有何变化?你能用离子方程式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盐类水解的最大困难是弄不清楚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以及离子间哪些能结合。而这个问题链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过程,即:离、合、促、果。离:在NH4Cl溶液中存在水的微弱电离和NH4Cl的完全电离;合:溶液中产生了NH4++OH-⇌NH3·H2O,新的平衡体系;促:这样就促进了水的电离;果:使溶液中的c(H+)>c(OH-);故溶液显酸性。

实施方法:学生讨论、板演、竞答。教师点评、多媒体课件展示四过程。

4.什么是盐类水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特点各是什么?你能写出CH3COONa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吗?如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类水解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解离子方程式和正确书写的书面表达能力。

实施方法:学生思考、抢答、补充、书写;教师点评、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答案和过程。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请用pH试纸测定表中各溶液pH(相同温度和物质的量浓度),并思考有关问题。

盐____ NaCl KNO3Na2CO3NaHCO3N____H4Cl类别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 CH3COONa AlCl3溶液pH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

(1)盐溶液都显中性吗?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规律是什么?(2)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Na2CO3溶液的碱性大于NaHCO3和CH3COONa?而AlCl3溶液酸性强于NH4Cl?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弱者水解、强者定性”,还能知道“对应的酸越弱的离子(酸根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破坏力越大,越促进水解”、“多元弱酸根离子以第一级水解为主”,如在相同条件下,CO32-的水解远大于HCO3-;为以后学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一难点打下了伏笔。

实施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有关内容填写上表。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完成后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并作出可能的解释,教师点评并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内容,给学生清晰的认识。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注:该栏目留有空白。分为课前预习的困惑和课后复习的再困惑两方面。为教师的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以及校正教学提供信息。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注:该栏目留有空白。在新授内容结束后,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等途径,明确本课时的知识要点、规律等,并当堂完成(要求不仅会说而且还要会写)。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所选习题要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检测性,通常包括5-8个小题目,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直接引用型(照葫芦画葫芦型),题型为选择和填空。使课前预习的学生能根据课本和学案内容就能完成,产生预习的成就感。

(2)简单模仿型(照葫芦画瓢型),题型为简答和计算等,使课前预习的学生能根据相关例题就能模仿出来。

(3)理解运用型(想葫芦画瓢型),课前少数同学能解答全部或者部分问题。

相关习题的检测穿插在课堂教学相应的内容中完成(本课时的习题略)。

课后反思:

1.课堂上不仅活动的参与度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刻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体现和培养。再加上适时的检测和变式训练,使得有效度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2.以问题贯穿和引领课堂,寓方法于过程中,寓知能目标达成于问题解决中,教师是向导、主持人、指挥家,教师悠闲自得。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3.体会到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由于过去存在“求全求完美”的心理,导致了课堂面面俱到,课堂环节显得很“臃肿”,甚至在听到下课铃声后才“灵魂附体”,未尽事宜只能草草了事。而本节课进行了有效“瘦身”,舍弃或者简化了学生“能学、会学、学会”的内容,保证了对重难点知识的突出和突破的时间,使“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1008-0546(2012)02-0035-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16

猜你喜欢
盐类学案水解
乡愁导学案
石盐类矿物药的矿物学探究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运用平衡常数 理解盐类水解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二元羧酸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研究进展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