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生
芳菲四月榆钱肥
□ 张永生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推开窗竟有清清的香气飘然而来。顺着香味寻去,忽见不远处曲曲折折的溪畔,一树树榆钱正挂满了长长短短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
榆钱是榆树的花,一嘟噜一嘟噜串成串,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圆圆碎碎,嫩嫩绿绿,边缘处薄薄的,中间鼓出来,极像缩小了的铜钱。因榆钱的形状酷似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
在生机勃发的四月,折一枝榆钱,先捋下来,然后再去掉上面的绒毛,放在口中仔细地咀嚼,甜甜的清香便绕着舌尖儿,慢慢地沁入心脾。那淡淡的香味儿,一下子就勾起了无数个香甜而温馨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老家门前有一棵榆树。每到春天榆钱能吃的时候,我就爬到高高的榆树上去采榆钱。那时,一心想多采些榆钱下来,似乎对爬树没有感到过害怕。因为榆树较大,而榆钱又多长在较嫩的枝条上,所以每次采摘榆钱时,都要找那些既方便又能保证安全的树枝。锁定目标后,还需要把篮子固定好。近处的榆钱摘完了,再小心翼翼地把远处的小树枝拉过来,慢慢地捋下。
摘完榆钱回到家里,母亲仔细地拣去里边的尘芥,用清水淘洗干净,晾到八成干,然后拌上白面,等拌匀之后,再放到锅笼里蒸上约一刻钟的时间。接着,在炒锅里放点清油葱花,撒点盐小炒几分钟,就可以吃了。奶奶喜欢用榆钱与玉米面加上水和在一起,做成一个个的窝头,蒸熟后又弹又软,散发着一股清香。捏在手里闻一下,仿佛整个春天都沁到人的骨子里去了。若是少放点榆钱,多放些玉米面,和成糊,糊在锅里,再用慢火炙熟,做成薄薄“糊饼”,定是又香又脆。只要看上一眼那金黄里夹杂着的层层浅绿,即便不饿也会勾起垂涎的食欲。那种让人吃一口齿颊留香、欲罢不能的感觉,至今仍难以忘怀。
不仅老百姓对榆钱感兴趣,就连历代文人也是特别喜爱。唐代诗人施肩吾写有《戏咏榆荚》:“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欧阳修喜欢吃榆钱,当年他在喝完榆钱粥以后,挥笔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除此之外,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中也这样赞美榆钱:“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
榆钱不仅营养丰富,同时也是很好的防病保健良药。中医认为,多食榆钱可助消化、防便秘;榆钱具有通淋、消除湿热等功效,外用可治疗疮癣等顽症。医书也称榆钱有补肺、止渴等功效。《宝庆本草折衷》一书里这样描述它的药用价值:“疗小儿火疮痂庀,及杀诸虫。”
榆钱可以食用的日子,大概就只有十几天光景。等榆钱结籽了,颜色就会变得苍白,风吹之处,那白色的圆片儿便如蝴蝶般地飘飞,散落在地上的榆钱随风飘舞,翻飞成漫天的诗意,柔美着一个春季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