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禀诚,石立君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代词组构的理论基础
刘禀诚,石立君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从代词组构的概念、理论依据、特征、标准、分类等方面阐述代词组构的理论基础,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代词组构是范畴化的产物,是从千差万别的熟语性结构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分类的过程和结果。2.代词组构具有如下特征:语法上采用代词形式、单用形式;语义上具有整合性和多义性;语用上具有熟语性、话语性、主观性。
代词组构;范畴化;熟语性;话语性、主观性;构式语法
范畴化是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范畴化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1](P50-P51)。范畴化是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的过程[2]。
如果说代词是范畴化的产物的话,那么代词组构也是范畴化的产物,是从千差万别的熟语性结构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是代词“横切一刀”[3](P43)之后的再次横切。不同的代词组构之间存在的熟语性程度差异,体现了原型范畴理论或典型范畴观。典型范畴观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中不追求语言规律的绝对性,而是考察某个成分在多大程度上像是典型的成分[4](P16)。
“组构”最初是作为地质学术语使用的,指的是岩石中的各个组分以及组分之间的边界在空间的相互排列方式,后来“组构”一词逐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语言学上的组构,指的是词与词组合生成结构(又叫词组、短语)[5](P1)。我们理解的“组构”则不限于短语结构,还扩展到熟语性的单句和复句结构。“代词组构”指的是“代词参与组合生成(的)各种熟语性结构”。它既可理解为动词性含义,又可理解为名词性含义:前者突出过程,后者突出结果。
只提“代词组构”而不提“名词组构”、“动词组构”等概念,是因为前者具有或更具熟语性、话语性、主观性等特性,还能以整体的方式(所有封闭代词)参与组合生成熟语性结构。有些名词熟语性结构如“德行!”,往往是“(你)(这是)(什么)德行!”(包含了人称、指示和疑问代词的句子)语法化而来的;有些动词熟语性结构如“放屁!”,也往往是“(你)(这是)放屁!”(包含了人称和指示代词的句子)语法化而来的。换句话说,个别动词、名词也具有话语性、主观性,与其说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毋宁说是隐含的代词赋予的,或者是语境赋予的。
(一)标记理论(MarkednessTheory)
1.标记理论是运用有标记的(marked)和无标记的(unmarked)这一对概念来分析语言成分的。在语言里,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并不完全等量,其中一个(无标记的)较之另一个(有标记的)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而一个有标记词比无标记词在词义上更加具体。标记可分为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具有肯定值的范畴一般是无标记的,具有否定值的范畴一般是有标记的。相比而言,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更重要,使用频率更高。[6]
2.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有关不对称现象的理论就叫标记理论。一般来说,无标记项的分布范围要比有标记项的大。[4](P22-26)
落实在汉语代词组构上,像无代词标记项“又来了”较之代词标记项“你又来了”,使用频率更高,分布范围更大。我们并不认为“又来了”就一定比“你又来了”重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前者是后者的简省或弱化形式。
(二)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
构式语法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该理论脱胎于认知语法,是对形式语法的悖逆,该理论具有如下原则:(1)构式都被理解为包含形式和语义及话语功能的配对。每个构式都是形式、意义的匹配或形式与功能(含意义)的配对,即有自身的意义和话语功能。(2)构式的形式、意义具有不可预知性,并非各个构成成分的形式和意义简单相加,不能根据构成成分推知构式的形式和意义的全部。(3)重视语言的特异性和边缘现象,反对简化主义。(4)主张“所见即所获”,主张句式的“非转换性”、“可学性”:构式是“学会的”,构式不是推导出来的。(5)主张构式具有习用性。(6)高频性。[7][8]
Goldberg(1995)关于构式的定义中有两个核心:“一是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二是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9](P4)后来Goldberg在其1995年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定义:“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强调“形式与意义/功能”的匹配。Goldberg提出了一个重要主张:同一个形式可以与不同的意义相匹配,即一个构式可以有多个构式义,这些构式义中有一个是中心义,以此为基础引申出其他的意义。[10]
构式可分为常规构式与非常规构式,及物构式与不及物构式,原型构式与多义构式,否定构式,分句构式。习语是一种非常规构式,比如“你听我说;不是我说你;咱俩谁跟谁呀;自己看着办”(也是分句构式),其整体意义不仅仅是各构式的简单相加。[11](P243,P248,P253,P286,P329)
(一)语法特征
1.代词形式。这里的代词形式指的是代词组构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包括尚未虚化、正在虚化和已经虚化的代词。
2.单用形式。也称“独用形式”。不管是超句法的插入语,还是语义完整的应答词语,往往在句法上是单用(独用)形式,后面有逗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或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3.语法结构。多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主谓结构的如“你才是呢、我说吧、这就是说、那就是说、谁知道”,动宾结构的如“回答我、瞧你、说句不怕您笑话的话”,偏正结构的如“哪儿的话(啊)、这样说来、这样看来”。此外,还有兼语结构“让我说、叫我说、要我说、依我说、依我看”,连动结构“不瞒你说、告诉你说”,介宾结构“以我之见、依我之见、就我所知”等。
(二)语义特征
1.整合性。这里指的是意义的整体性、整合性,或特定义、整体构式义。这体现了构式语法的整体观,以及构式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推导性”。在我们讨论的代词组构中,对立形式“怎么样-不怎么样”,其中“怎么样”表示疑问,“不怎么样”并非对疑点的否定,整合为“不太好”的意思。应答词语“你又来了”如果只从“组合性”或“构块”的角度理解,就是一种行为义,而在绝大部分场合下尤其是话语语境下,只能理解为“对某种言论或现象的经常反复出现表示厌烦或嗔怪”这一整体构式义。
2.多义性。常玉钟在论述“多义的口语习用语”时认为,“其义项至少是两个,甚至多达四五个,多为一般义与特定义并存,其表达与理解的明确性,与其所在的语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12]。Goldberg认为,构式的多义性,指构式像词汇一样也可能是多义的,即同一个形式可以与许多相关意义配对,它们形成了一个辐射性语义范畴,组成了一个“紧密相关的构式家族”;从原型意义会延伸出何种意义和用法是无法预测的。[9](P34)比如我们讨论的代词组构,“你谁呀”一般义是表示询问对方的身份,特定义或构式义则是表示不屑或质疑;“叫你说”一般义是表示允许对方说话,特定义或构式义则是责问对方多嘴多舌或说话不当。它们都具有多义性。
(三)语用特征
1.熟语性。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给“代词组构”下的定义就是“代词参与组合而成(的)熟语性结构”,可见,熟语性是其本质属性。“代词组构”既然基于熟语性结构,自然具有熟语性,只是存在熟语性程度差异,有典型范畴、次典型范畴和非典型范畴之分。比如“我说不好、您说吧、您放心、我认为”等应答词语、插入语能否算作构式,其典型性或熟语性如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除了插入语、应答词语以外,口语习用语也有熟语性,诚如张风格所言:“口语习用语作为一类熟语,自然也具有熟语的一般属性”[13]。
2.话语性。这里,我们把代词组构能够体现人际功能的属性称之为“代词组构的话语性”。常玉钟、张风格认为口语习用语表达的是语用意义,即隐含性的或者言外之意,这种意义更强调的是人际的、变化的和可商量的意义[14][15]。人称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组构,在话语、言谈或交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无疑是具有较强的话语性。
“人称代词是导致同一动词构成的话语标记功能多寡的关键变量”[16]。“我”和“你”是一类,“他”自成一类[17]。“我”和“你”可以合称“对语代词”[18],反映“我-你”关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自成一类的“他”(叙述代词)可与“我”组成“我-他”关系,体现语言的叙述功能[19](P118)。三身引起对话性的强弱序列为:我〉你〉他。对话性强弱,依据是说话双方是否在同一时空域;对话有无,依据是指示主体是否话主(话主是在句内还是句外),指示场景与言语场景是否完全分离[19](P27)。
从原型范畴理论来看,我们认为人称代词参与的话语是话语的最典型形式,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参与的话语可看作话语的次典型形式。
有时为了凸显代词组构的话语交际功能,代词组构可以在常规形式以外有变体形式。比如“这倒也是”这一常规形式,为了凸显这一结构的话语特征和话语氛围,它也可有“这话倒也是;这倒也是实话;这倒也是说对了”等加有“话、说”等言说义词语的变体形式。
总之,人称代词组构、指示代词组构都涉及到对语“你-我”、“这-那”,说到听者“你”,必蕴含言者“我”,说到“这”,也往往蕴含着“那”。而疑问代词组构,这个“疑问”或“询问”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听者对象,整个组构蕴涵着一个话语性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词组构就是“对话结构的语法化”[19](P142)。
3.主观性。张风格认为,几乎全部的口语习用语表达的都是同一个语义域:说话人的主观认知义,即表达的是人们的内心感受和对人对事的态度及评价色彩,或者说表达的是情态意义[15]。司红霞对插入语包括代词组构的插入语的主观性有更为深入的研究[20](P167-185)。
如果说语言都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话,那么代词组构就是强主观性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代词、代词组构的构式义决定了的,而代词是“导致同一动词构成的话语标记功能多寡的关键变量”,如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中的“你、我”。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由于说话的现场性因素,使得信息充盈而产生羡余现象,这羡余的即为语言的主观性因素。
(一)形式的单用性(形式标准)
前面提到代词组构的语法特征之一“单用形式”(独用形式)。不管是超句法的插入语,还是语义完整的应答词语,往往在句法上是单用(独用)形式,后面有逗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或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尹世超指出了应答词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大多数应答词语只能单用,单独成句或作独立成分,不与别的成分组合”[21]。当然,单用的代词组构的插入语,在句法、语义上似乎可有可无的,在语用上却有其独特性,诚如司红霞所言:“加入插入语的句子,和没有插入语的句子,表达功能不大相同”;“在功能上已经和原来的本意发生了变化,有一种更为独特的语用上的表达功能”[20](P57-58)。
(二)结构的凝固性(形式标准)
这一条与上一条一样,也是形式标准,只不过这个形式较之上一条的标点形式,还是不太明显,需要细加考察对比不同凝固程度或结合度的代词组构。这里的凝固性指的就是凝固程度或结合度,存在连续统。比如,“(我)说句X的话”这一代词组构形式,不同语形之间就存在一个凝固性或凝固程度的问题。
前面已经说到,代词组构属于熟语性结构,既是熟语性结构,自然就有一定的凝固性。许多学者在论述话语标记或语用标记等熟语性结构时,也都会提到凝固性、凝固化、固化。比如,司红霞认为,插入语“形式具有相对的凝固性”;“是一种语言的固化单位,具有相对的凝固性”;“凝固性是相对的”[20](P54-P55,P59)。司红霞还把插入语这一类结构分为凝固的语言结构和半凝固的插入成分,并把插入语的语表形式限定为凝固半凝固的结构[20](P46-P47,P53,P77-P87)。
(三)意义的整体性(意义标准)
前面讨论代词组构的语义特征时,谈到“整合性”,指的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整合性,或特定义、整体构式义。这体现了构式语法的整体观,以及构式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推导性”。构式语法的整体观认为,语句义必须考虑到构式义,甚至百科性知识。尹世超指出“应答词语是指只用于应答句或在应答句中有特定意义和用法的表示应答的词或固定短语”[21],这里的“特定意义和用法”指的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比如,“你又来了、不怎么样”等代词组构的理解,就不能止于原始义、字面义或一般义,而应从特定义或整体构式义上理解。还有“我/你V”(“你/我看”、“你/我说”、“我想”和“你知道”)等系列词语,在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中,基本遵循着“行域→知域→言域”或“动作义→认知义→篇章义”这一总体发展路向,“我/你V”构成成分的词汇意义虚化,代之以整体格式义。
(四)使用的长期性(语用标准)
这里的语用标准,与后面“语用的高频性”虽然都是语用标准,但关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频率的高低。不少学者论及熟语性结构使用的长期性问题。
王寅认为“语言中很多惯用表达和固定用语,它们在语法化长期使用中逐渐失去了其字面意义,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语用功能,从而形成了某特定交际场合下规约性的惯用法”[22](P128-129)。尹世超认为应答词语“是在应答句中专用、必用、常用或可用的词语,是应答句的标记”,还指出了应答词语的特点之一是“习用惯用、相对固定的,具有熟语性”[21]。
同样,含有代词的习用语或习语,也具有“使用的长期性”这一特性,因为“习用语”的“习用”,指的就是“经常用;惯用”。况且,代词组构而成的习用语、应答词语、插入语等(都是熟语性结构),除了具有它们本身的这些特性以外,还具有一般词语的特性:使用的长期性、结构的凝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五)语用的高频性(语用标准)
与上一点同中有异的是,这里的标准虽然也是语用标准,但却关乎频率的高低,而不是时间的长短。
“高频性”是构式语法特征之一,特别高频的格式就是构式。作为构式的习语,其整体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所以具有高频性特征。[7]代词组构也是构式,自然也有“高频性”。
就使用频率而言,没有绝对的对称,只有绝对的不对称。基于此,探讨代词组构的不对称与频率性,便很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熟语性结构或代词组构中,“代词”的使用频率与通常情形不一样。尹世超、孙杰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的原因有句子类型因素、语法化快慢因素、虚化因素等[23]。
(一)按语法形式划分
1.按照内部结构(语法结构)分类。1)按凝固程度划分,有:(1)完全凝固的结构,如:瞧你说的、还说我呢、话是这么说、哪里话。(2)半凝固结构,即能产的结构,如:我说句X(良心、真心、公道、不客气的、得罪人的)话;说你X,你还真X(说你年轻,你还真年轻!)。2)按语法单位划分,有:(1)复句形式的,如:你V1你的NP1,我V2我的NP2(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2)单句形式的,如:你又来了、你猜怎么着、我告诉你、我跟你说、我这么说吧。(3)短语形式的,如:照你这么说、照我说、用你的话说、不瞒你说、依我之见。(4)词或像词的,如:这个、这么着、哪里、谁知、谁料。
2.按照中心动词分类。1)“说”类:还说我呢、我(就)说嘛、我说呢、依我说、让我说。2)“看/瞧”类:你看、看你问的、瞧你、我看、要我看、照我看、依我看。3)“是”类:我是说啊、情况是这样的、是这么回事(啊)、是这样(的)。4)“知道”类:你才知道啊、你要知道、你知道(吧/啦/吗)、谁知。5)“想”类:你想啊、你想想、你想想看、谁想、谁想到、哪想到。6)“有”类:还有这事儿、有这样的事、有那个必要吗。
3.按照副词分类。1)“还”类:还说我呢、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还差不多、还那样。2)“就”类:我就不、我就说嘛、你就少说两句吧。3)“可”类:你可得了吧、你可拉倒吧、话可不能这么说。4)“也”类:我也是、你也真是、这倒也是。5)否定副词类:(1)“别”类:别管我、你别、别这么说。(2)“不”类:我不管、不跟你说了、不关你(的)事、不是这样的。(3)“没”类:没你的事儿、没有这个道理、没这个必要、没这回事。此外,否定副词类中还有“甭”类、“未”类、“无”类、“少”类代词组构。
此外,还有按照代词标记分类的(人称代词类、指示代词类、疑问代词类)。
(二)按语义语用分类
1.从肯否的角度分类,可分为肯定性(非否定性)代词组构、否定性代词组构。前者如“我也是、这倒也是、这不假”,后者如“呆着你的吧、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哪儿的话”。
2.从褒贬的角度分类,可分为褒义性(正面评价)代词组构与贬义性(负面评价)代词组构。在数量上后者比前者具有绝对的优势。褒义性(正面评价)代词组构,在我们的语料中,只有“你/您可真行、你可真有本事、你真会说、你真行、行啊你、真有你的”这么少数几个勉强符合条件的,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它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还有反语用法,是属于褒贬兼用的代词组构。与此对应的是,在我们的语料中,存在大量的贬义或贬抑用法的代词组构。
3.从是否与言说义有关的角度分类,可分为与言说义有关的代词组构和与言说义无关的代词组构。前者有“还说我呢、我说的嘛、我说嘛、叫你说的、看你说的、你还别说、谁说不是、说啥呢、照你这么说/你少啰嗦、谁道呢、吹吧你、你别那么吹牛好不好”,其中多为含有“说”字的词语,也有与“说”近义的“道、啰嗦、吹(牛)”等。
4.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类,可分为表示礼貌行为的代词组构、表示不礼貌行为的代词组构。前者,可用“不是我说你、我说什么来着、(你让/叫)我说你什么好(呢)、让我怎么说你(呢/才好)”来表示委婉批评或责备。后者,在表示否定或不礼貌的程度上,“你懂个屁、你放屁、你胡说”比之“哪儿的话、你瞧瞧、你也(真)是(的)、去你的(吧)、去你的得了、你得了吧”明显要强得多。
5.从语体的角度分类,可分为口语性代词组构和书面语性代词组构。代词组构大多属于前者,后者主要有“何必、何出此言、何足挂齿、谈何容易、愿闻其详、有其父必有其子/女、是/此可忍孰不可忍、此一时彼一时”等。
6.从代词是否隐显的角度分类,可分为隐性代词组构、显性代词组构。前者指的是代词可隐可现的代词组构,代词隐现对语义基本无影响,如“(你)闭嘴、(你)别说了、(我)就不、(我)偏不、(这)不成、(那)好说”等;后者指的是代词必现的代词组构,代词隐含会对语义有大影响或根本说不通,如“哪儿的话、哪敢、哪能呢、哪呀、哪有、哪有的事、想哪儿去了、谁信呢、谁说不是、谁知道、不怎么样、怎么说话呢、照我说、让我说、要我说、不瞒你说”等。
最后,需要交代的是,代词组构与语用标记、话语标记、习(用)语、熟语、口头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容易混淆。我们认为,这几个相似概念都是熟语性结构,其熟语性程度大致为:语用标记〈话语标记〈习(用)语/熟语〈口头禅。代词组构是有代词标记的,可融入这几个概念的任何一个之中。
[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苗兴伟.从标记理论看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3).
[7]陈满华.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
[8]陈满华.构式视野下的习语解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
[9]Goldberg,Adele.E.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0]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
[11]王寅.构式语法研究:理论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2]常玉钟.口语习用语略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
[13]张风格.口语习用语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A].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汉语研究与应用(第3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常玉钟.口语习用语功能词典·序言[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15]张风格.口语习用语的基本特点和语条范围[A].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6]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10(5).
[1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4年初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8]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19]张新华.汉语语篇句的指示结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20]司红霞.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1]尹世超.说应答词语[A].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尹世超,孙杰.“那”字应答句[J].语言文字应用,2009(1).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noun Composition
LIU Bing-cheng,SHI Li-jun
(School of Humaniti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noun composition,in perspectives of concept,theoretical evidence,characteristics,standard as well as classification.It draws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1.Pronoun composition is the product of categorization.It is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finding similarities and classing theMfroMthe different idiomatic structure;2.Pronoun composition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grammatically,it is in pronoun forMand singular form;semantically,it is integrated and polysemic;Pragmatically,it is idiomatic,discursive andsubjective.
Pronoun composition;categorization;idiomaticity;discourse;subjectivisation;construction grammar
H 14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2.06.018
1674-8107(2012)06-0105-06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2-05-11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汉语熟语性语料的代词组构之话语分析”(项目编号:11WX 12)。
1.刘禀诚(1967-),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与词汇、标题语言研究。2.石立君(1979-),女,江西泰和人,助教,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