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思想论要

2012-04-18 11:13:38程芳云
关键词:特殊性国情俄国

程芳云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列宁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思想论要

程芳云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在俄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参照系,具体分析了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历史顺序上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方法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列宁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的思想对东方国家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当代东方国家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列宁;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就提出了各民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殊性的思想,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1](P163)列宁在这里从一般意义上对各个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问题做了最为经典的论述。十月革命后,列宁从实际出发,将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具体阐述了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的思想。

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历史发展顺序上的特殊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只有在旧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新的社会形态才能通过先进阶级领导的革命而建立。因而,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最高的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的情况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建立。而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却体现出了在历史发展顺序上的特殊性,即在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情况下,先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然后再在这一政治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提高生产力,以实现或者说建成社会主义。这一特殊性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政治变革”成了“文化变革”的先导。

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呈现出历史顺序上的特殊性是由于俄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特殊形势。俄国虽然生产力发展并未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但较之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容易发生革命,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落后性。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就强调指出,俄国革命走在西欧前面不是因为俄国工人比其他国家的工人能干、高明,仅仅是因为俄国曾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落后使俄国走到了革命的前面。[2](P219)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又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俄国由于落后而容易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即俄国政治制度非常落后,群众的革命攻击力异常强大;俄国的落后使无产阶级革命同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结合起来了;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有利于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等。[3](P294)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与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相联系,战争使得广大劳动人民毫无出路,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使俄国形成了工人革命和农民战争相结合的局面,在人民群众革命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俄国无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所以列宁指出:“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4](P358)意思是说,在具备了主客观条件、内外部条件的情况下,俄国无产阶级应该抓住历史提供的机遇,及时地进行革命,不必机械地照搬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

然而列宁领导俄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却受到当时俄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第二国际的攻击,他们简单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哲学理论,把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看成机械决定论的死板公式,只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一般规律,而没有看到各国具体发展道路的特殊性,认为俄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并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如当时的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认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5](P295)当时的孟什维克理论家苏汉诺夫也出版了《革命札记》,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布尔什维克革命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总的来说,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都认为,俄国不应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而应该走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列宁深刻剖析了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源,指出“他们都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却迂腐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一点也不理解”。[4](P357)虽然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严格“遵循”历史发展的一般顺序,即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就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从而走向社会主义,但列宁认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4](P359)也就是说,虽然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但俄国无产阶级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可以先进行政治变革,从而可以利用手中的政权去创造社会主义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赶上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对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特殊性,列宁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进行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为经典的概括,“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4](P357)

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形式和方法上的特殊性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思考和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短短几年的实践使列宁逐步深刻认识到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同于西欧将来的道路,必然带有自身的特殊性。

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道路的探索是建立在对落后的小农国家实际国情的深刻分析上的。早在1912年,列宁就指出俄国“是一个最野蛮的、中世纪式的、丢人地落后的亚洲国家”。[6](P426)这种落后性突出体现在俄国虽然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与美、英等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相比,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其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实质上仍是一个小农国家。具体的看,俄国农民的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达80%以上,而无产阶级只占极少数,列宁在俄国改行新经济政策的俄共(布)十大的报告中强调,这是俄国的第一个特点。[4](P196)小农经济在俄国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列宁在分析俄国社会经济结构时多次强调,苏俄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包括宗法式的(大部分是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占优势的是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组成的小商品经济。[4](P119)小农经济占有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表明俄国是一个农业国,与之相应的就是俄国工业的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工业产量也位列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后,这也就是列宁指出的,“俄国自农奴获得解放后的半世纪内,铁的消费量增加了4倍,但是俄国依然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空前落后、贫穷和半野蛮的国家,它所装备约现代生产工具比英国少3/ 4,比德国少4/5,比美国少9/16”。[7](P287)正是基于以上情况,列宁多次指出,指出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经济上最落后的国家”,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小农业的国家”。

同时,列宁结合小农国家的国情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殊性的探索也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为困难和紧迫的任务。起初,列宁的设想侧重于以直接过渡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特别是在1918年夏至1921年初,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大规模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公开掀起内战的情况下,苏维埃政权被迫实施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使得当时的俄共(布)把它当作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捷径,设想由此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然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能是在战争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临时政策,如果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捷径则是不符合俄国小农国家的国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衰退,经济濒临崩溃,特别是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引起工农士兵群众的不满情绪,最终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后来列宁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4](P247)对于俄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4](P201)基于以上认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根据俄国的实际国情和新形势的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从1921年3月开始列宁领导俄共(布)逐步探索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小农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道路。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殊性最突出地体现在它通过“迂回”方式、利用中间环节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发展自由贸易和商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社会主义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逐步消灭商品货币。但由于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完全禁止商品货币关系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初,列宁就主张地方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同时主张实行商品交换,即国家政权通过消费合作社,用工业品直接换取农产品,不用货币作媒介。但半年多的实践表明由于自由贸易的发展,私人的商品买卖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基于这一现实,1921年10月,列宁指出,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国家,只有发展商业才能使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联系起来,才能巩固工农经济联盟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以他指出,发展商业是俄共(布)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特殊任务,“我们决不会受本能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或旧俄半贵族半农民的宗法情绪的支配。各种过渡经济形式都可以利用,而且既然有利用的必要,就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巩固农民同无产阶级的联系,立即活跃我们这个满目疮痍、受尽苦难的国家的国民经济”。[4](P294)由于发展商业对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要,所以列宁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经济形式中,商业是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必须全力抓住的特殊环节,如果不能抓住这个环节,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4](P292)因此,列宁号召党员和国家干部要学习做生意、学习经商;同时还要求国营企业按照商业原则进行生产,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并使企业的效益同职工的个人利益相结合。二是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由于农民人口众多,小农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加之新经济政策时期自由贸易和商业的发展,所以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所以,列宁提出不能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而导致的实际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加,使得国内有些人充满担心和疑虑,对此,列宁指出,同社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的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是幸福。[4](P225)但资本主义的发展毕竟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如自发性、盲目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等,因此,列宁主张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监督和控制它。他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4](P225)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有租让制、合作社、代销制、租赁制四种形式,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其他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将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分析了其他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

列宁认为其他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虽然也是落后的农民国家,但又具有不同于俄国的特点,所以与俄国相比,其他东方国家将来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则会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较之于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虽然也都是落后的小农国家,但它们多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其社会情况极为复杂。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为了获得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等资源,它们对东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瓜分和殖民统治,从而使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丧失了独立性。这些国家原有的封建势力较为顽固,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较为弱小,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使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个体劳动者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存在、相互交错,国内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异常复杂,同时东方国家作为被压迫民族与西方压迫民族矛盾也异常尖锐。可见,这些东方国家的国情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俄国,因而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必然带有更多的特殊性,所以列宁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4](P359)

在社会发展道路上,这些东方国家多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作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虽然被强行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作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它们不可能再象西欧国家那样能够获得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然后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各国由于国内矛盾异常复杂,人民反对封建压迫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已经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对于这些东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列宁认为它们并不是必然要经历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举行时,列宁对东方各国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指出,如果先进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对东方国家人民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宣传,各苏维埃政府以其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对东方国家进行大力支援,东方国家就可以避免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主义。[8](P233)这里列宁实际上指出了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而走向社会主义。

对于在俄共(布)影响和支持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方国家,列宁认为它们具有与苏俄不同的国情,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不同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道路,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十月革命后,在俄共(布)民族自决思想的鼓舞下,俄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在俄共(布)的影响和支持下,经过激烈的斗争,相继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紧接着面临的就是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列宁认为这些国家具有不同于苏俄的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具有不同于苏俄的特点。1921年4月,列宁在《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达吉斯坦、哥里共和国的共产党员同志们》的信中对高加索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特殊国情及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

列宁认为,高加索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情及其所具有的外部条件都不同于苏俄。一方面,高加索各共和国与苏俄相比较更加是农民国家,经济上更为落后;另一方面它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邻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可以较快、较容易地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的交往。[4](P213)由于高加索各共和国具有不同于苏俄的内外部条件,列宁认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它们必须懂得和善于实行与苏俄不同的策略,他一再强调,“不要照搬我们的策略,而要独立地仔细考虑我们的策略为什么具有那些特点以及它的条件和结果,不要在你们那里照抄1917-1921年的经验,而要运用它的精神实质和教训”。[4](P214)列宁进一步指出,高加索各共和国应该“更加缓慢、更加谨慎、更加有步骤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对于高加索各共和国来说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这就是它们不同于俄罗斯联邦的特点。这就是必须懂得和善于实行的、跟我们的策略不同的策略”。[4](P213)具体地说,作为小农国家,它们在对待农民的态度上要更为温和、谨慎、通融,应当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积极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实行租让政策并开展同意大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交换。列宁指出:“应当广泛地、坚定地、巧妙地、谨慎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计地利用这方面的工作来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和吸引知识分子参加经济建设。要利用同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商品交换,来尽力发展物产丰富的边疆的生产力,发展水力和灌溉。为了尽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灌溉是特别重要的。”[4](P214)

列宁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的思想对东方国家革命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使得其他与俄国具有相似国情的东方国家认识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列宁的这一思想对当代东方国家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在正确分析和了解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我国而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强调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探索社会发展道路。其中,邓小平最先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9](P2)江泽民1993年在同克林顿会晤时的谈话中指出,各国人民应该根据各自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10](P331)进入新世纪,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强调各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各国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11](P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无疑体现了对列宁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编译局.考茨基言论[M].北京:三联书店,1966.

[6]列宁.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〇八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On the Essentials of Lenin's Thoughts about Particularities of Socialist Roads in Oriental Countries

CHENG Fang-yu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38,China)

On Basis of Soviet Russian'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s,Lenin,through comparing with western European capitalist countries,analyzed the particularities of socialist roads in orient countries,typically Russia.His thinking covers the historical sequence particularity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road and the methodological and formal particularity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road.Lenin's thoughts on the particularities had shed profound lights on the revolution practices in orient countries. They are significantly inspiring on oriental countries'socialist roa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present era.

Lenin;oriental countries;socialist roads;particularities

A82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2.06.010

1674-8107(2012)06-0056-05

(责任编辑:韩曦)

2012-0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列宁后期若干重要理论的重新审视和阐释”(项目编号:10YJA710078)。

程芳云(1973-),女,安徽淮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特殊性国情俄国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家国情 诗词魂
中华诗词(2020年10期)2020-07-22 05:37:10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能源(2017年11期)2017-12-13 08:12:36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遥感信息(2015年3期)2015-12-13 07:26:50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