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启示

2012-04-18 06:44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官兵受众

杨 刚

(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由于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它在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先进高效的手段的同时,也给人类的思想带来了许多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到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条件,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对于教育对象(受众)来说,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工作平台、活动环境及其工作方式的重大演变,其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只有正确分析受众心理状态,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把握受众心理特点,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心理特点分析

青年官兵作为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主要群体,因而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众。在以数字化、全球化、交互性和虚拟性等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面对网络这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青年官兵的心理状态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需要呈现多元化。互联网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信息资源,其内容丰富详尽、无所不有,因此,青年官兵的上网动机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信息需要。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和快捷的获取方式倍受青年人的青睐,只要具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鼠标轻轻一点便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几乎任何信息。青年官兵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在网络世界里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彻底被打破,通过网络交互式的远程学习已逐渐成为青年官兵获取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二是情感需要。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不少在现实中不善交往的人通过网络交友聊天、抒发情感。因为相对来说网络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在网络聊天室里,人们一般互不相识,既可以在交谈中隐藏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同样也无法获知别人的信息。因此,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网络来结交朋友,作为情感的依托。三是通信需要。据统计,约有43.6%的上网者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与他人保持联系。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敲几下键盘,立刻就能和远在千里的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共享各种网络资源,此种先进的通讯手段当然非传统的书信可及。四是休闲娱乐需要。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通信渠道,同样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如电影、音乐、游戏等。足不出户,打开电脑,休闲时间轻松度过。甚至有一些青年官兵已经把看电影、听音乐和打游戏作为他们娱乐生活的全部。

2.“逆反”心理普遍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是指受众在接触、接受教育过程中,采取与教育者愿望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倾向。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一方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较少,教育者通常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纯粹的主客体关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过去那样被动,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特别对于青年官兵来说,他们渴望独立,不想再受他人思想的束缚。在独立意向的驱使下,青年官兵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兴趣和爱好和需求来选择受教育内容,符合自己兴趣的会肯定它,追求它;反之,则不予理睬。若这种不符合自己兴趣的教育内容频繁出现,很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排斥,这种负向情绪时间长了就会发展成为一种“逆反心理”。而且,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使受众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时,若这种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地疏通和引导,就很可能引起受众逆反心理的泛化,即对一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避而远之,最终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大打折扣。

3.价值观念模糊化。网络在促成青年官兵现代观念、激发求知欲、增强主体性的同时,也使青年官兵的思想与行为发生异化与变化。特别是对青年官兵价值观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青年官兵的精神生活,然而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中,容易造成青年价值取向上的紊乱。互联网作为20世纪西方世界的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本民族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众所周知,美国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和意图非常明显,强权政治在互联网上演变为一种“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美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这对于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无疑是一大冲击。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展,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和整合越来越明显,这种状况势必造成正在成长、价值观还相对不稳定的青年官兵在价值取向上的模糊性和价值判断的偏向性。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在汲取营养的同时还得避免染上“病菌”,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网络阵地来与其他异质文化思想作斗争。

二、对教育者的启示

1.以需要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味地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然落伍,受众自由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主动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众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按照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比如,对于求知需要较为强烈的受众,可以在其经常访问的网站或搜索引擎内渗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党的时事政策、创新理论等)。另外,部队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官兵提供更为安全和方便的学习环境。对情感需要较为强烈的受众,可在其常用的聊天工具、BBS内发表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隐蔽性政治言论,以引导其进行评价和讨论,以此来带动其参与政治、了解政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总之,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而必须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受众需要,采取不同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适度传播,给受众必要的选择空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一个“度”字,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受众叛逆心理的产生,往往就是教育过程中的“过”和“极”所引发的。但教育者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他们总希望传播内容能够通过强化的方式很快引起受众的注意,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传播教育内容过程中,一定要适度,不可急于求成,要给受众一定的选择空间。一方面要使受众可能接触的信息具有相当的量;另一方面,信息来源、信息表现形式也应具有多样性。没有相当的量,选择的可能就必然会减少,受众选择自由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信息量虽多,但缺乏多样性,比较单一,受众就不能对信息做出参照比较,实际选择的空间依然比较小,逆反心理也可能产生。总之,在教育内容传播过程中,教育者一方一定要认识到适“度”传播的重要性,尽量通过多种呈现方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来表达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增强信息载体的多样性,这样才不致枯燥、乏味,才能有效调动受众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疏管结合,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受网络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发展,价值取向出现多元性,特别对青年官兵来说,他们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另一方面要细心开导,因势利导。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加强管理。面对网络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必须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管理者,并采取措施抓好网络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管理者队伍,自然能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好信息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净化网络环境。第二,做好疏导。疏导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融洽与平等的关系。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对象以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对象进行交流,唯有这样,才可使教育对象从心理上解除戒备心态,教育者才能更加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进而做好疏通和引导,引导教育对象一步一步地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1]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官兵受众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