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各大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教学都因实际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而面临被从属化的境地;高职英语教师也处于被动地位,不敢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多媒体技术也因学院教学管理者的程序化规定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多媒体本身在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如何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各项功能,产生最佳教学效能是目前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后方法论推翻了以前唯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外语教学问题的观点,后方法时代教学主体角色的变化,对解决现在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有现实意义。
各职业院校为使本校外语教学具有“正规军”的样子,对各教学步骤都力图“规范、详细”。尤其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为防止教师消极教学,把时间全部“奉献”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进行了“规范”。评定教师教学水平不看教学效果,而看是否采用了管理部门认可的教法,教学内容分配比例、教学步骤是否按要求进行,甚至还规定教师备课所准备内容在自己所预设的时间内完成,分秒不差。为使所有老师具备该“技能”,对不严格实施的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以成长为“合格”的教师。程序化运作,使许多有自己想法的教师不敢发挥,都向“规范化”靠近。然而,一味地进行形式上的要求,教师不敢创新,难以形成灵活、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各项功能也变成了一种傀儡,因为只有教学管理部门认可才能运用。这种呆板、凝固的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的发展必须破除的阻碍。
很多院校管理者认为,成功的高职英语课堂应具有交际特点,这种思想无可厚非,但演变成运用交际法越多就越成功。无论什么内容、什么学生、什么环境都要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的弊端后,就寻找另外一种方法来尝试解决,这就形成了唯方法论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为寻找新教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教法的转变也比以往迅速。即使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课堂最佳教法是多种方法的组合,但因客观环境使其不能有自我发挥,或者即使有创新也还在方法论的范围内挣扎,因为教学指导思想和其在学校被动的地位已经决定了大多数教师教学理念的发展方向。这种以“法”为教学一切的指导思想认为所有的英语教学难题必须由“法”来解决,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使学习过程过于简单化,这也是后方法论时期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方法论下的英语教学,教师只是教学理论的执行者,被动执行各种教学程序,教的好坏完全由教学管理者根据某种教学理论来评价,不符合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效果如何,都是不合格的教学,教师的地位被边缘化,高职英语课程被从属化。然而,教师作为高职英语多媒体课堂情况最为熟知的人却不能自主地处理课堂状况,只能根据某种教学法理论来应对,这很可能是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教学方式,也就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Widdowson(1990)曾指出,教师不是理论家,只是实践者,由于缺乏理论权威而无法为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正名,这是不正常的现象。Kumaravadivelu(1994)也认为,理论家的教法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出的一套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不是实践者摸索出来的经验,因此就不可能得到理论家所设想的教学效果,而实践者源于实践的经验却没有被重视和利用。在教育技术现代化推行的今天,许多教学管理者还没有走出方法论的囹圄,对于教师的教学还保持至上而下的理论指导,这也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多媒体以其声、光、电、影、形等元素的运用及信息存储量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教师的推崇。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不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方法落后的表现,好像进行多媒体教学就解决了英语教学的多数难题,剩下的就是要有好的方法与之匹配,这样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Rechard在2001年指出,真正使教学效能产生变化的不是教学法,而是教师。多媒体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是“增熵”还是“磨损”,也同样是人的原因。多媒体运用不当,就会由其优势转为劣势。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如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师成为幻灯片的放映员,改“人灌”为“人机共灌”;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但如不顾课堂实际,也会变为成各种教法的展示;声、光、电、影、形等特效的运用,如果尺度把握不准,就可能由提升学生兴趣的手段转变成浪费学生精力的方式。那么是不是多媒体技术加上某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能阻止多媒体技术优势向劣势的转变呢?束定芳(2004)曾说过,我们以前总是谈如何教外语,很少去研究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学外语的。方法论缺陷在于只关注方法,这样很容易忽略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因素。不管是唯方法教学,还是加入了先进教学技术的教法,都不会解决学生学习外语遇到的所有问题。唯方法论不顾多媒体的实用效果,强调多媒体和某种教法的结合,忽略其它有效的教法,会让本就不太完善的多媒体教学雪上加霜,这也是教学中与教师本身最为相关的问题。
唯方法论尝试用最佳教法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效果不佳,作为教学理论集大成的后方法就自然成了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指导理论,但因对其误解过多,这里有必要对其略作正名。
后方法亦称后教学法,是Kumaravadivelu1994年在《后方法状态》中首先使用这种说法的,后方法无具体的教法可循,也无具体教学程序化的要求,体现的是一种超越教学方法层面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后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Stem(1983)的“三维框架(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从语言学习角度对后方法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阐释,Allright(2000)的“探索框架(exploratory framework)”从教师发展角度对后方法教学思想进行了阐述。集众家所长,Kumaravadivelu 2001年提出了后方法的三个基本参量((特定性 particularity、实践性 practicality、可行性possibility)和十项宏观策略 (学习机会最大化、意图曲解最小化、促进协商式互动交流、培养学习自主性、注重语感培养、启发式语法教学、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语言教学社会依赖性、提高文化意识)。[1]三个基本参量之间共生共存,相互作用,共同提升教学效果,是一个有机整体。[2]十项宏观策略不是对具体的教法和教学程序作出规定,而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自身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实用型、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论,由此形成了后教学法的理论体系。
不同教法是互补关系,法无优劣,因人而别。后方法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某种教法,而要根据不同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语言本质等适时安排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后教学法是根据实际教学因素来选合适的教法。在某种条件下使用的一些教法,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因素发生变化,那么教法的选择也会不同,即教无定法。有研究者认为要综合利用教法就是在课堂上某时间段或某种教学内容采用某种教学法,实际上这是对后方法理论的误解,因为后教学法理念不执着于什么时候或什么内容使用什么具体的方法,采用何种教法与当时的教学情况有关,因而教师要有教学敏感性,善于观察教学细节,根据具体情况来改变教法和策略。总之,没有万能的教法,后教学法不是不谈教法,而是谈如何用教法。
从学校来说,教学的主体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在后方法时代,教学的主体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角色特点,以适应现代技术条件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2.3.1 教学管理者
后方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性,提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执行者和传道授业者,其角色应该是教学研究员和实践者及理论建构者。教师还是一线教学行为研究者[3],最熟悉课堂情况,也最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作为教学管理者,如果真正想使学校的高职英语教学有活力、上水平,把后方法赋予教师的特权还给教师,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百家争鸣。教学管理者不能以自己学习的理论来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此理论也许并不适合当时情况。如果强制教师执行某个教学理论或固定的教学程序,会让教师失去成长机会,也必然达不到理论家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功能强大,不一定播放影片就能提升教学效果,也不一定放了影片就是教师敷衍塞责。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只要适合特定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效果的教法都是可行的。因而,教学导向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者。教学管理者希望教师不断成长,那么自己也要摆脱固守的观念,与教师一起共同进行教学探讨,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2.3.2 教师
2.3.2.1 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师被动接受各种教学程式和教法,很少能有自己的主张,进行至上而下的“模具式”的理论实践,对理论家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套用。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情况更加复杂,遇到的实际状况可能是以前所没有出现过的,如果根据以前的经验去处理新情况,显然达不到好的效果。后方法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采用合适的教法,不要一味模仿别人的教法;重视教师知识能力、教学经验的积累,提升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反思来发展自己的教学理论,但不形成具体教法;教师可对自己发展的教学理论进行实践,形成自下而上的理论指导,这种理论指导模式更符合教学实际。
2.3.2.2 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后教学法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课堂主动性;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细致、用心,最大化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走到学生中去,找出学生对于课堂的焦虑原因,改变以往学生问、老师答的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资源提供者以及激励者的角色。[4]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已形成的教学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验证、提升,在此过程中形成科研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和科研结合;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培养更好把握课堂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法。
2.3.3 学生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是被动的学习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在后方法时代,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学生角色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起沟通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学生也应适应教师和本身角色改变,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与老师和同学“对话”的能力。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提高自己的活动参与能力,在不断的课堂模拟实战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当然,学生的角色转变主要由教师带动,学生很难主动意识到自己学习行为的不妥,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好坏是有自我认识的。因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教师。
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由于“人”的因素,使得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唯方法论没能解决外语教学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应用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先进的教学技术只能使高职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的方便,但绝不是有了先进的技术,外语教学问题就能全部解决。后方法给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在此理论观点下,教学的主体都应相应发生转变,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够突破障碍,进行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
[1]Kumaravadivelu,B.2001.“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TESOLQuarterly35。
[2]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9-12。
[3]蒋志豪,王柠.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反思[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60-62.
[4]刘怡.后方法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