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瑞平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南 232038)
以时效性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柏瑞平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南 232038)
时效性是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催化剂,而时效性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课前以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了解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时刻把握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并将其有效结合;紧跟信息科技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多媒体、博客、论坛、SNS、IM、微博、短信等现代技术应用到教学与课后的信息反馈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及时让理论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时效性在新闻、法律、信息等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所说的时效性,也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时效性,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掌握国内外时事动态,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始终,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效果,即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已达到的实际程度,也就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理论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目标和效果。”[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意识形态,增强政治辨别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对象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喜欢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贴近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困。时刻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凭过去的经验、一己的感觉、间接所得,方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授课教师方面来看,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知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动态,将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知己知彼,方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方面来看,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教育部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统一编写,基本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体系完整,但仍存在课程体系比较传统,内容更新滞后于时事发展,不能及时融入时代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时代气息感不太强等问题。因此,要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需要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所谓教学体系“是指教师根据教材而构建的实际教学内容、方法体系。”[2]“指由教学主体(主要指教师和教学组织)设计的使各种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它是统一运作的有机系统。”[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既要在本质内容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相一致,同时又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不讲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现实最突出的重大问题选择教学内容,不能按着教材照本宣科,必须对教材有所取舍,不可面面俱到。教师必须根据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时掌握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时事的发展新变化,建设自己的教学体系,同时将教材语言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教学体系的时效性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每个学生又是完整的、现实的、具体的,是不可重复和不可替代的,是区别于其他学生的。两个学生之间差别也许不足以影响因材施教,但是几十、上百学生之间的差别就使得因材施教有难度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做到“以生为本”就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做好课前调查工作。要切实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要打好前站。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就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首先,通过与授课班级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联系,间接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包括男女生的比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学生的来源地,学生的家庭概况,学习生活情况,甚至今后有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意向的学生的数量等等。通过了解教学班学生的这些构成特点,教师可以积极地发挥主导作用,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其次,通过首次课堂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了解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的认识往往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也会有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看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的政治课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不够,只说一些空话、套话,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状态,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后,通过座谈、走访和课间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大学生活中,以前处于隐性地位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社会实践等综合性能力逐渐处于显性地位,友谊、爱情、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日趋复杂,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多元化。这些问题和挑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践踏他人的生命,酿成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领悟智慧的人生,在未来发展和追求中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教学实效性,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有惑能解。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站在人类文化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理论、思想、文化发展的前沿,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直面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作出思考,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作出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的信息和实际资料加工制作,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及时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先进性,保证大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理念。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及时吸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的最新成果。适时地将“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办”、“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每年的两会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收集、整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选用适当的资料,用观点统率教材,从材料中抽出观点,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更生动,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紧跟信息科技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多媒体、博客、论坛、SNS、IM、微博、短信等现代技术。将大量的信息制作成图文并茂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课后通过博客、论坛、SNS、IM、微博、短信等搭建互动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不仅做好思想上的导师,还要做好他们人生的引路人。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有重大影响的资料片引进课堂教学,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比如将专题片《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邓小平》、《大国崛起》,电影《苏菲的世界》、《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电视纪录片《国庆备忘录》等,以及经济半小时、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中的一些资料剪辑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片,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服务了理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或随堂讨论。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敏感和关注,教师要及时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对当前重大、前沿问题的准确把握,每次课精心准备一个热门话题,给学生客观介绍、正确引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精神。比如交友、恋爱、兼职、就业、啃老、网络等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备课,走上讲台,亲自体验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所掌握的信息量安排适合学生的专题,提示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搜集相关材料,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台演示,因此要求每班同学分成小组并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准备工作,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下次的课堂上抽签进行展示。在展示课上,请学生做听课笔记,随机抽出几位学生做评分代表,其他小组的组长当场点评。教师则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集中评论和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鼓励学生对展示者的表现做出点评。通过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既提高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学习能力,又增长了彼此间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彰显理论的魅力。《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最终体现在社会实践之中。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4]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应包括理论实践和行为实践。
理论实践可以成立学生科研指导委员会或建立导师制,指导学生做课题,或者让学生协助老师做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初步掌握一定的科研规律。开始要求他们撰写文献综述性质的论文,加强学生的科研积累。这样,在搜集综述的材料同时,也扩大了学术视野。还可以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加强学术积累,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读20本书,每本书做好1000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行为实践就是要走出课堂,开展一些身体力行的活动,比如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加强对自身的锻炼,让理论真正在实践中开花结果。这种实践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活动,它包括校内行为实践和校外行为实践。大学校园内的勤工俭学,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检验和实践平台,但它能涉及到的人数是有限的。而校外行为实践一方面是自己有意识地去践行,开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的方式去进行。比如联合学生处、团委,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让爱心传递信念,知识传播文明,智慧回报社会。培正学子在服务他人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思想和境界得到提高和升华。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此外,在精心准备下,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社会考察活动。比如,每个思政课班级都派代表参加近距离的有代表性的革命圣地、工厂企业、文化展示地等的参观活动。这些参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参观结束后写出水平较高的考察论文。为确保校外行为实践的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也十分重要。高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
[1]杜红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46
[2]赵平.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74
[3]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42
[4]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10):67
G643.1
A
1009-9530(2012)02-0112-03
2011-04-27
柏瑞平(1976-),女,安徽泗县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