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景链”贯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始终

2012-04-13 20:29包春华
化学教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白磷试管情景

包春华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江苏 南通 226300)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服务者的角色,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题引入时需要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时需要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时需要创设情境,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课堂中的这些教学“情景点”遥相呼应、相互链接形成“情景链”,贯穿课堂始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一堂课的全过程中。

一、“情景链”设置的原则

以“情景”为链进行教学,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化学学科特点,设置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情景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生活性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但单单的传授化学知识,往往会令学生感到乏味。把生活化的化学情景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体会到化学有用性,让学生从心里想学化学,进一步了解并尝试解释身边化学的动机,能促使他积极的、有目的的学习。因此,化学课堂中的“情景链”,应该尽量从社会现象化学的生活化、生活现象化学的生活化、工业工艺化学的生活化、医药卫生化学的生活化等角度去开发思考设计。

2.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化学课堂中的“情景链”要充分具备活动性、参与性,让每一位学生融入课堂。特别注意的是,“情景链”的设置,首先必须是情境中包含一个真实的化学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思维活动含量。“情景链”中的情境包含着“问题”和“情景”两个方面,其中问题是核心,情境为问题服务,为引发学生活动服务。如果情景中没有化学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活动,那这样的情景即使再有趣、再生活化,也称不上是有效的“情景链”。

3.整体性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实现顿悟的过程,不是通过试误而形成的联结活动,主张从问题的情景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反对刺激联结的学习。强调学习的整体性和经验的有组织性。设置化学教学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搭建桥梁、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情景链”中的每个情景,不应是孤立的个体,也不应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装饰品,而应该是将各事物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逻辑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服务于整个学习目标,精心拟定的教学情景不能和课时目标脱节。

4.简约性

古人云:大道至简。一方面,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情景链”中的情景不宜太多,学生适度的情绪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过分的热情和消极情绪一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堂必须要留给学生静静思考、安心作业的时间。另一方面,化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为此,教师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熟悉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素材,并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加工与提炼,使之成为有序的、简约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景。

二、“情景链”设置的技巧

以“情景链”为纽带进行的化学课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链”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以《燃烧和灭火》这节课为例,说明在设置“情景链”时应该注意的技巧:

1.创境求新,激其情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他一切。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让三个同学上讲台,表演“同时点燃一根火柴后,比哪个同学能够让一根火柴燃烧的时间最长?”并且说出体会。这样,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了。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可以采取故事情景引入、游戏情景引入、实验情景引入等多种方式方法。

2.创境求知,奋其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参与,按照自己特有的视度、方式和文本交流,自主进行的学习过程。化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教师创设情景,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问题,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探究结论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亲自去获得知识。

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中,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①小木条,②玻璃棒,③两支蜡烛,④一个烧杯,⑤小木条,⑥小煤块,⑦火柴,⑧酒精灯等实验器材或用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燃烧的条件”,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派代表交流实验探究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3.创境求邃,启其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为此,教师可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事实或真实问题作为“锚”,学生可以在这条用“问题”搭建的“桥梁”上顺利通过,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学习。

在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教师设问: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只需其一,还是要同时具备呢?为此,教师创设情景,取大小相同的两只带有刻度的试管(20mm×200mm),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用乳胶管再联接一段导管,并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实验时分别将质量大约相等的红磷、白磷(如同黄豆粒大小)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取一个500mL的大烧杯,注入400-450mL的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同时把两只试管也放入水中(可以用试管夹或者铁架台同时固定)。并且提问:1.处于相同条件下,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为什么不燃烧?2.同时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3.同样是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下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4.你能不能让水下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呢?由此,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

4.创境求竞,引其思

当一节课进入后一阶段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明显下降。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够让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当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景再一次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练习,创设练习中的“竞”景,采用比赛的情景,从而提高练习热情和效率。

当学生真正掌握了燃烧的条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像一个三角形支撑着燃烧的进行,必须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反过来说,如果破坏了燃烧的某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进行,这样也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了。此时,教师点燃四支蜡烛,请四位同学上来,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它们,方法不能重复,同时,要讲明理由。此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由此得到蜡烛熄灭的各种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情景链”作为一堂课的纽带,它应该激发学生的身动、心动和神动。身体的参与一般起到知识准备、营造氛围的作用,思维的参与主要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的参与主要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课堂上让学生身动、心动和神动的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引线串珠整体形成“情景链”,以有助于发挥整体功能,实现整体感知。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

[1] 李建周等.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王敏勤.和谐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白磷试管情景
情景交际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试管难题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把美留在心里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