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汤氏家族族谱修编与文化传承

2012-04-13 19:38温小明
关键词:修谱氏族谱族谱

温小明

(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海南海口 570203)

海南文昌汤氏家族族谱修编与文化传承

温小明

(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海南海口 570203)

海南文昌迈号镇大家村是海南地区汤氏家族的发源地。汤氏家族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辑,从清咸丰辛酉年第一次纂成《汤氏族谱》谱册开始,历经数代,绵延不绝。目前第三次续修业已完成。文章即是对《汤氏族谱》第三版进行的研究、挖掘。

海南;家谱;汤氏

一 前言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谍、世谱等,是记录某一姓氏血缘家族的世系、迁徒、祖训、家规等的历史文献。国编史、县修志、族续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正如“水有源,树有根”,华夏许多氏族都历世不断修谱、续谱,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因此,修谱成为华夏民族宗族之风盛行的一个重要表现。

海南文昌市迈号镇大家村是海南地区汤氏家族的发源地。据目前本村年岁较长的汤邦新老人介绍,汤氏始祖原居河南商丘,黄巢乱后从中原南迁,到公元1127年分两路迁居,一路由河南汴梁经商丘等地,分居增城、南海、花县、新会、台山、番禺、高鹤、清远等地。另一路迁到湖南、江苏、浙江、山东、南京、福建宁化县、广东程乡、潮州等地。

据《汤氏祖谱》考证,汤氏过琼始祖肇基公,谥敦厚,系从中原迁浙江萧山、福建莆田支系的后裔。于元朝末年从莆田渡琼经商,居文昌县铜鼓松马、霞洞等处,二世祖永斌公与侄绍周公始居大家村。基公配妻叶氏,派生三子:永一、永斌、永实,代代相传,根源正宗。①本文主要资料直接引自《汤氏族谱》,其由汤氏家族第三次续修族谱理事会及主持人汤帮运于1997年12月编定,文昌市奔腾印业印制,未公开发行。本文其他引用部分不作一一标注。自元末迄今400余年,子孙繁衍20代,成为今天海南汤姓家族。据1997年统计,现有子孙一千余人。文昌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146个姓氏中,汤姓名列第72位。目前主要聚居地以文昌迈号镇大家村、文城镇霞洞村为主,三亚、屯昌等地亦有分支。

海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使汤氏家族自十三世祖始即向海外发展。约公元1850年,汤氏子孙开始迁居马来西亚吉隆坡。其后以亲携亲,以族援族,进而由宗联袂而往,至今子孙繁衍七代。据1997年《族谱》编修时统计,族内现有346人身居海外。他们分别居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泰国、港澳台及其它地区。汤氏家族迁徒海外,从寄居异邦到扎根当地至获得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程,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不仅对居住国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家乡思念更未间断,怀念祖德,联络同宗,重建祠堂,续修族谱,捐资助学,不吝奉献。每逢家族“送灯”节庆,他们都会携妻带子回到家乡,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

二 汤氏家族编修族谱传统

汤氏家族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的家族,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辑,一直保持着编修族谱的传统,并将其作为维系宗族的圣物,宗族绵延不朽的伟业。“清咸丰辛酉(1861)年,汤氏家族十三世孙义彰公、十四世孙国一公肇始族谱编修之举,第一次纂成《汤氏族谱》谱册。民国辛酉(1921)年,十五世孙执中公、声绪公、声宽公第二次续修族谱二十部,每部有八卷,分述一世至十八世子孙的繁衍发展史。”

时至如今,已过去数十载,风雨冲荡,族谱中断。迁徒各村、侨居异邦的汤氏子孙 ,虽然都已成家立业,生根发芽,但是怀念祖德,联络同宗之情却与日俱增。尤其是侨居海外子孙,依然是身在异邦心向往,怀念着故乡的亲人,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怀着饮水思源、尊宗敬祖、族续根存、永不忘本的情怀,对续修族谱的心情与日俱增。在一次正月十三送灯、祭祖仪式中,陵水祭祖团同海内外归来的诸宗亲拜祭先祖、畅谈宗族情谊。临别时,一位年过不惑的宗亲紧紧握住老一辈的手,满眶泪水地说:“祖父的名字我都不识了,快点修谱啊!”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十七世孙汤邦运继承与发扬本族优良传统,牵头族人,主持了第三次族谱续修。作为第三次续修《汤氏族谱》理事会理事长,汤邦运在续修族谱的序言中写到:“1997年春,海外父老兄弟,再次催促我们在家兄弟,尽快赶修族谱。族人心切,寄托厚望。本人虽感精力不足,可再深思之,推御之举有由而不理也。因而硬挺腰躯,奋发精神,于1997年5月2日,在迈号市邀集全族各村代表,商酌续修族谱事宜。在这次代表会上,大家一致推举本人为第三次续修《汤氏族谱》主持人。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本人主持成立了理事会。同时通过决定,向全族宗亲发出‘第三次续修《汤氏族谱》开笔语’、‘修谱提纲’、‘工作安排’、‘致海内外宗亲信’等。汤氏家族第三次续修族谱工作,就似胎儿那样出世了。”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1997年12月底,第三次续修族谱工作顺利完成。翌年正月十三祭祖之际,汤姓宗族在先祖堂前,隆重举行《汤氏族谱》颁发仪式暨祭祖大会。专程从各地归来参加发谱仪式的海内外宗亲积聚一堂,共贺家族新的族谱续修成功。大宗祠内,深深的血统情、宗亲谊洋溢在全族人们的心中。汤氏族谱如纽带,将故乡与海外亲人的深情厚谊紧紧连在了一起。

汤氏家族对续修族谱、寻根问祖如此重视,昭示着家族的信念:如族谱断续,若干年后,其子孙后代与祖宗的关连,将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不知自己的先人来自何方,自己的根存在何处?续修族谱,就是要为宗族先人留下雪泥鸿爪,使后世子孙知其来源,弘扬祖德。汤氏家族正是利用修建祠堂和编修族谱的方式,强化人们的宗族、家乡观念,把族人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增强家庭、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使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良道德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特别是那些创业成功,事业发达的族亲衣锦还乡,慷慨解囊,捐建宗祠寺庙,修筑祖坟,为乡里铺路架桥,兴建学校、医院,捐资助学,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等,纷纷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编修族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正如文昌县志办公室主任在《族谱》上所提:“续修族谱,寻根问祖”。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汤姓子孙始终把修谱作为氏族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如果不注意对族谱资料的收藏和保存,那么,在经过“文革”灾难后的今天,我们可能已无法看到编撰精美的《汤氏族谱》,以及与家族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大量珍贵资料。

三 新编《汤氏族谱》梗概

(一)新编《汤氏族谱》主要编修体例

续修《汤氏族谱》是一项对汤氏家族文化进行系统总结的大工程。“新编《族谱》以汤姓这个血缘亲族总徽记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记述本家族的世系繁衍、居住迁徒和婚姻情况;家族成员在科举、官封名谥、社会建设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创业成就等,成为汤姓子孙追根寻祖,了解族情的必读史册。《族谱》对史料的选择,本着以原族为纲,以家谱(自报)为补,以史籍为辅,以碑记为助的原则,综合考证,力图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为了使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上下有秩,辈行次第清晰,历历可查,中国的许多宗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度,即由先祖选定排行用字,后辈代代沿用,使家族内部血缘关系、上下伦序分明可辨。汤氏宗族也不例外。根据汤氏祠堂前厅牌匾上所刊刻的汤氏家族派字秩,汤氏大宗派字二十字为:“永绍世泽子,朝惟琼宏学;仁义家声振,邦有道国兴”。续增派字二十字为:“发起皆豪杰,南唐德业承;中山开毓秀,书诏显才能”。汤氏宗族严格遵照祖上制定的排行用字命名,族内次第清晰,辈分分明,彰显出良好的氏族文化传承。

在编制体例方面,有一些创新与调整,如:对始祖肇基公的后裔子孙,不论男女都入谱登记,收入其中。新增女儿入谱从“振”字辈起开录,前者无补录。再如,凡符合条件的家族成员,均在“人物传略编”中简要记述其为家族、社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影响。在编排顺序上,原则上按第二次修谱的排序编排,即以房为次序,以派为次序,先男后女,以生辰为序等等。

在文体方面,采取第二次续修族谱内容以原记载为准,保持古文文体,本次新入谱内容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此外,增加“寿星”一章。原以“人生70古来稀”的古话为标准,但考虑到当今本族“长寿90不稀奇”的实际情况,即享年90岁以上者均按“寿星”加以收录。

(二)新编《汤氏族谱》内容与结构

《族谱》一共分为六编:

第一,序列编:包括序言,主要记载修谱的缘由、目的和经过情况等。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修纂原则和体例。其中,“汤姓寻根”、“汤姓迁徙”、“汤族文化”、“重建敦厚公祠记”等内容,主要记述本姓的来源、历史渊源,始祖、迁徒、居住分布,传统文化以及重建祖祠的经过等。

第二,世系编:包括派序和世系表。派序是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排行用字;世系表是全家族男性成员的血缘关系图表。记录从过琼始祖肇基公起至今繁衍20代的男性成员,按其血缘关系辈序(代数)依次记入。

第三,家族实录编:记载全家族成员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从始祖肇基公起至今繁衍20代全族子孙的个人概况。

第四,人物传略编:也是家族荣誉编,即家族成员中因建立功勋、创造发明、受到奖励表彰、著作出版、提升职务或职称、获得荣誉称号等为家族增添荣誉的专门记录。包括古代人物、民国人物、当代人物以及这次修谱乐捐1000元以上人物共140人的传略。

第五,芳名录编:记录129名宗亲为此次续修族谱乐捐经费的名单。

第六,附录资料编:保留原族谱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如谱序、先祖考、族训等;收录“寿星”,以及此次修谱的总体策划、指导思想等重要资料。

这次续修族谱,后人在原族谱的框架和精神内涵上,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和道德加以创新、发展,赋予新的涵义。“如保留前两次修谱的序文、世系图、家族实录、族规族训;增加女性实录,以体现男女平等的时代性精神;新编‘人物传略’、‘汤族文化’和‘芳名录’;在实录中‘声’字派以下者增记享年多少岁,以反映我族子孙的繁荣昌盛。”等等。

(三)新编《汤氏族谱》的特点

一是富有浓厚的族情色彩。编纂时注意收集本族的族情风貌,突出“敦厚与廉洁”的汤族精神,使人们在阅读后了解到汤姓人的精神面貌,并给人以启迪。

二是注重史实性、资料性和科学性。族谱以人物为纲,内含大量丰富的史料,如“汤姓寻根”、“汤姓迁徒”和“汤族文化”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特色资料,读来引人入胜,而且具有珍藏价值。

三是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使族谱具有对后人的现实教育意义,如:维护宗族团结,保持领土完整的爱族爱国精神;自加压力、奋励自强、艰苦创业的奋斗志气;感念先祖恩德,关怀支持宗族家乡建设的赤子之心等,都是值得后人仿效的家族文化传统。

四 家族文化及传承

《汤氏族谱》在漫长的衍生、发展、传承过程中,记录了汤氏家族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记载了家族积淀形成的一整套敦厚为人、廉洁处世、团结宗亲、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尊师重教等良好族风,以及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精神品格。续修族谱,正是为了使家族成员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家族的优良道德。

《汤氏族谱》“谱家训”中记载:“家训一编凡有十六条,每条二款,乃遵诸。”“圣谕而作也,夫广训一书,原为启迪天下而作,安敢日外于家哉。盖家训可通于国,国亦可通于家,其人不外子臣、弟友,其事不外日用、饮食。其理可行,朴通都大邑之,近其法,可遵于穷乡僻壤,乏遥诚以。在国为宪典者,在家即为庭训,欲使合族之中,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知矩。遵而守之,效而行之,诚非钦遵。圣天子之晓谕,笃不可也。爰作厥则以为家之诒训,敬为次序于左”。

家训十六条具体为:敦孝弟、笃宗族、务本业、端士习、重农桑、名礼让、尚节俭、慎典守、崇厚德、遵礼度、戒奢靡、训子弟、和乡里(诚大矣)、解仇忿、息争讼、禁姑息。这些条例在强调血缘关系的同时,着重以家族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

“笃宗族”中提出:“勿以贵傲贱;勿以富骄贫;勿以穷恃惫;勿负尊辖卑”。“同宗共族,敦睦为良。凡在族中,宜厚毋薄;宜亲毋疏;喜则相庆以欢,戚则相怜以情。勿以小故而隳(hui毁坏)宗支,勿以微嫌而伤亲爱”。

“务本业”中规劝:“人生在世,务本为先。苟好逸恶劳,游手放荡,上无以继祖宗,下无以垂子孙,甚至饔飧不给,俯仰无资,其何以为人子。”

“重农桑”中指明:“养生之本,在于足食。农者食之,所由足也。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故勤则俯仰皆足,惰则受其困惟。审天时,察地利,勿因岁时偶歉轻弃田园;勿慕奇赢倍利辄改故业。授衣之政,详于风诗,桑者衣之所自出也。一女不织,或爱之寒故。古来天子亲耕,王后亲蚕,凡为天下倡也。欲衣帛食肉不饥不寒,农桑之事岂可轻视欤。”

“名礼让”提倡:“惟以让为本,父母有真爱,兄弟有真敬,朋友有真信,夫妇有倡随,亲族有款洽。”

“尚节俭”告诫:“天地生财,只有此数;人间费用,不可过奢。倘不念物力维艰,一时夸耀,间党转聆,遗产立尽。”“人生不可一日无用,即不可一日无财。犹必留有余之财,始共不时之用。”

“崇厚德”教诲:“父母天亲,兄弟同气,偶有过失,须当含忍,微言规谏,若悻悻自逞一时,言语刺怒,致后情绝恩暌,安能家遒蕃昌,立于人之列。处亲支宗族,贵言温而气和,善善宜长,恶恶宜短,若无含宏气量祗,争一时之胜,不顾后日之忧,何以敦宗睦族,不致诒笑万年乎。”

“和乡里”劝解:“凡比间相接,抵牾易生。人无论亲疏,姓无论同异,要皆以忠厚相待。毋饰智欺愚,毋倚强凌弱。没言可以解纷,施德不必望报。人有不及,当以情怒,己有功劳,愿无伐施。乡里称为善良,闾党推为长厚,和之为益”,等等。

汤氏家族又十分强调家族内部相互救济、扶助的重要性:“凡我同族,皆属祖宗一脉所分,贵乎有无相恤,患难相顾,有恩礼以相待,无刻薄以相加。宗族子孙,贫穷必相给,生计必相谋,祸难必相恤,疾病必相扶,婚姻必相助,此家世延长之道也”。“台则同居常至阅世……有无相通,倾囊亦所不惜”。“兄弟同居,或至数世……通有无,济缓急。”

汤氏家族还认为富豪之家赈济同族穷人是应尽的义务,否则,将遭到道德上的指责。“示子孙有殷实房衣食饶足者,但遇丰稔之年,宗子率族人登门,随处多寡公论劝借以赈鳏寡孤独无倚者。若悭吝不从,以不孝论。”现如今那些发家致富的族内华侨,每次返乡省亲,都会慷慨解囊,赈济本乡族的贫穷之家。

如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汤氏家族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祖、“送灯”活动。每逢这一时节,族人都会将编制精美的《汤氏族谱》带到现场,分发到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手中,几乎人手一册,连年幼的孩童也不例外。从他们珍视、专注的目光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汤氏家族正是利用编修族谱的方式,将家族优秀的氏族文化记录下来,并祈望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正是汤氏家族每年举办“送灯”活动和编纂族谱最终的目的。

作为谱牒文献的珍贵资料,海南文昌迈号镇大家村汤氏家族编修的《汤氏族谱》,不仅很好地保留了家族繁衍发展的脉络和史料,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美好道德、优秀精神品格,以及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具有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的价值。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Tang Family Genealogy in Wenchang of Hainan and Cultural Heritage

WEN Xiao-ming,ZHOU Jing-bao
(Librany of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Haikou570203,China)

Dajia Village in Maihao Town of Wenchang City,Hainan,is the birthland of the Tang family.Having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the compilation of their family genealogy,the Tang family has been continuously compiling and revising it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since its initial compilation in 1861 in the Qing Dynasty.As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family genealogy has so far been completed,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Tang family.

Hainan,genealogy;the Tang family

G256

A

1674-5310(2012)-01-0156-04

本文为2008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08—29)成果之一。

2011-10-08

温小明(1951-),女,重庆人,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田 原)

猜你喜欢
修谱氏族谱族谱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明代苏州宗族形态探研
延续七百年的生命档案:湖北嘉鱼湖西李氏纂修族谱考述
因为修谱先生,木活字依然是“活”的
吴有春
>>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举行清代李氏族谱捐赠仪式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从族谱修撰看徽州的宗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