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波
(四川省绵阳市畜牧站,四川 绵阳 621000)
2012年,四川绵阳市畜牧业产值超过2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已占据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绵阳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饲料工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在此谈谈绵阳饲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绵阳市现已初步建成了集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产品加工工业和饲料质量监测及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省重要的饲料生产基地。2011年底,全市共有饲料生产企业84家,其中年生产量达万吨的企业13家;饲料工业总产值34.2亿元,饲料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省前三名。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全市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饲料生产能力逐年扩张,饲料生产总量持续增长。5·12地震后,许多饲料企业借灾后重建的契机,积极投资筹办新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饲料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1年,全市主要工业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总产量由64.7万吨上升到96.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9.8%以上。从总量看,饲料产量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开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并重型转变。
2.2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多年研发、吸收和发展,目前全市饲料企业开发生产出上百个品种,包括猪、禽、兔、牛、羊、水产等。初步构成了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的品种体系。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养殖类别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满足了不同饲养品种和不同养殖方式对饲料品种的需求,推动了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2.3 饲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一些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较大型饲料加工厂的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换代较快,自动化程度明显有了提高。目前正在形成微小企业日渐减少并退出市场,较大型饲料企业日趋强盛的局面。
2.4 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饲料工业企业强强联合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不少饲料企业走出了单纯的饲料生产模式,产业覆盖饲料生产、动物养殖、良种繁育和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有些企业还实现了跨行业的生产扩张,在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2.5 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全市饲料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抽检表明,饲料产品合格率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水平。未发现使用和添加违禁物质,瘦肉精检出率为零。
3.1 多数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下。全市大部分饲料企业都是小型加工厂,规模小,管理落后,生产粗糙,年产量极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十来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具有先进设备,配套性较好,能够生产品种类别齐全的饲料产品。其他大部分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3.2 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尽管每年有大批的畜牧、兽医、动物营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饲料行业,但是真正从事饲料开发、试验、生产的还比较少。多数一线工人还是非专业人员,专门的技工很少。
3.3 科技含量高的领军型企业少。大部分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欠缺,从事新原料、新工艺开发的科技人员少。很多企业没有科研队伍,有的也只是形同虚设。
3.4 知名品牌较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一些企业品牌林立,但都没有精心打造。普遍存在散、乱、杂的现象,没有对已有技术、管理、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各个系列产品没有差异,营销手段单一。
4.1 一系列政策支持,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发展。2008年初,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此后几年里,特别是5·12地震后,为加快灾后重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如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促进奶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等等,为保证饲料工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2 全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2011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211亿元,助农增收贡献值达401元/人。2011年创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1个。2011年规模化养殖生猪出栏数473万头。这些有利因素有力地拉动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5.1 加强饲料监管体系建设,促进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市、县农业(畜牧)部门应进一步健全饲料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饲料工作监管有力,把饲料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全市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监管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多的优势,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加强对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提高饲料配方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添加剂,严格执行各种饲料产品的技术标准,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定期举办饲料科技培训班,推广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提高应用科技的能力。
5.3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型的饲料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不但要努力提高饲料产品质量,降低饲料生产成本,还应投入资金进行饲料新产品的研发,加速饲料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要加大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尽快改变饲料加工的落后局面,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
5.4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大饲料质量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绵阳市饲料质量监督所作为饲料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是绵阳唯一的具有饲料质量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多年来,在全市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内部建设,大力增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扩大检测范围,建立健全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力争建成川西北饲料检测中心,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安全。
5.5 利用区域优势,打造集团化饲料企业基地。游仙区是饲料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将其建成中小型饲料企业创新基地,通过资源整合,把边远区县的饲料企业引进基地内,形成饲料企业集团。安县和江油市饲料添加剂企业较集中,可将其着重打造成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城的科技优势,以高新区为基地,组织多家饲料企业集团,联合科研院所,创建一个大型饲料研发权威机构,为绵阳饲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5.6 加快饲料行业整合和改革,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带动饲料工业发展。积极引导起点高、规模大和产品质量可靠的饲料企业与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企业联合,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积极支持“饲料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饲料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全市饲料工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