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团队服务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2-04-13 17:19陈世明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4期

陈 越 陈世明 陈 军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4〕

陈 越女,出生于1966年,副研究馆员。

陈世明男,出生于1965年,讲师。

陈 军女,出生于1968年,副研究馆员。

一、学科团队的组建

为了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推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开始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好评,满足了学校学科建设的信息需求,顺应了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不少新兴交叉学科,单个学科馆员很难承担多学科的深层服务任务,学科背景单一、知识素养不足制约了专深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我馆作为一所非重点大学的高校图书馆,历经多年摸索,于2010年决定把单一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扩充为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建立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以具备学科背景的高素质馆员为主体的若干学科服务团队,开展面向各学科专业的深层次服务。

学科团队组建采取自愿原则,兼顾学科专长,在全馆范围内进行选拔培训,最后,建立起多个由学科馆员、辅助学科馆员、兼职学科馆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科团队。团队组长主要是由以前担任学科馆员的人员担任,负责带领各自的学科团队为所属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辅助学科馆员主要是由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担任,在做好本岗工作的同时,由学科团队统一安排,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部分学科服务工作。兼职学科馆员是公开招聘各学院在读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学业特长,为本学科专业导师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组建学科团队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科服务中来,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学科服务工作,弥补学科馆员在素质和精力方面的不足,同时也给其他馆员提供锻炼的平台、发展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1]。

二、学科团队的服务优势及服务实践

(一)加强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各学院之间的交流渠道更加通畅

以往的学科服务,如文献推送、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业务局限于信息咨询部门,服务的提供者也主要是学科馆员,学科团队的组建加强了图书馆各部门业务上的联合,学科服务不仅是图书馆咨询部门的任务,也成为了全馆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服务的提供者也不再局限于学科馆员,更多的辅助学科馆员参与到其中。同时,兼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也增强了图书馆与各学院的联系,更方便地了解导师和学院的需求,反馈意见的渠道更加通畅。

(二)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更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学科服务从当初主要为对口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提供高质量、前瞻性、深层次的服务,拓展成为面向全体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信息教育、信息咨询和个性化的全面服务[2]。发挥团队的集体优势,开展既有一般化参考咨询服务、又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服务内容得到了拓展。

传统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相互独立,一个学科馆员独自承担一个学院的信息服务工作。但随着学科专业发展的多样化和信息环境的复杂化,这种独立式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学科团队的协同服务则可以大大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根据对口专业用户的需求,细化服务内容,打破单一模式,建立以重点带全面、多方参与合作、共建共享的协同服务模式。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专业互补,团队整体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更好地满足了学科发展的需要。比如我馆开展的一项创新服务——手机远程咨询服务,就是由团队成员反馈信息,团队密切协作进行的教学辅助服务。我校属于师范类高校,本科生在四年学习期间,有一个学期要参加下乡顶岗支教活动。许多大学生在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山区信息资源和设备的落后。为此,我馆各团队协同合作,任何一个团队获取的读者求助信息都会及时反馈给对口专业的团队组长,团队组长安排本团队成员用手机提供远程咨询、代查代检等服务,及时满足了学生的信息需求。

(三)密切了图书馆与学院的合作,馆藏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充实

教师、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以利用数字资源为主,为了使采购的数字资源更符合教学科研的需求,图书馆采取与各学院合作采购数据库的方式,即将专业数据库选择权下放给各学院,数据库购置经费按比例分摊。这样,既保证了各学院的教学需求,又大大提高了各学院参与馆藏资源建设的热情。另外,学科团队还深入各学院广泛调研、汇总、整合师生的需求,图书馆依据各学院师生的需求信息采取集团购买、公开招标等方式使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既解决了高校图书馆资金短缺的困难,又照顾到学院的需要,优化了馆藏资源,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同时,各学科团队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现有数字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了学科服务平台,对学科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揭示、整合,对学术热点进行分析追踪,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我馆自行建设的专题库和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学科导航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精品教参库、教师成果文库、考研就业指导系列视频讲座等,都极大地充实了图书馆馆藏,进一步推动了学科服务的纵深发展。

(四)开展读者培训工作,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

学科团队的组建,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科团队大力开展读者培训工作,如:学科馆员为试点学院开设必修的嵌入式专业信息检索课程、为全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经常安排学科馆员、辅助学科馆员或数据商到学院为师生开展有关数据库知识的讲座;每周一次举办图书馆数字资源讲座等。通过对读者的培训,提高了读者利用信息的技能,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三、学科团队服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科团队培训

学科团队成员的技术培训包括信息素养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学科馆员的优势在于信息检索和分析,所以对各类型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培训尤为重要[3]。我馆对学科团队成员在上岗前都会开展一定时间的业务培训,上岗后还开展不定期的岗中培训,以提高团队成员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培训主要是鼓励对口学科馆员到学院听专业课,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讨论会,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科馆员能为对口学科师生开展针对性更强、更专业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二)建立学科团队评估和激励机制

建立学科馆员评估和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确评价、有效评估、适当激励可以使各类学科馆员发挥潜在能力,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我馆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自我评估和用户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在图书馆主页公布团队组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布学科服务的内容和学科馆员的职责。一方面,图书馆要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要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采取图书馆自我评估与用户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对学科团队的评估工作。

2.如实记录,定期总结。团队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如培训、讲座、上门交流、短信、邮箱、QQ、BBS、Blog、MSN、学科信息导航、撰写研究报告等完成各项服务工作后,要填写工作表单如实记录,并进行定期总结。

3.考评工作与学校岗位聘任相联系。学科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估与馆内年终考核办法以及学校岗位聘任职责相联系,参考各学科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对口学院的评价意见,对各类学科馆员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估。

4.给予适当激励。各团队组长给予一定岗位补贴和优先外出学习权利,辅助学科馆员出色完成任务的给予考核加分和适当奖励,兼职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图书馆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共享[4]。

四、学科团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学科团队服务的管理和研究机构有待完善与加强

我馆作为一所非重点高校的图书馆,专家级人员匮乏,对学科服务深层次研究与重点高校图书馆有一定的差距。制定的各项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工作量确定、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等更多地局限于如何组织管理的层面,对于学科团队的发展与决策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足,对学科馆员的价值认定缺乏系统的评判标准。学科团队服务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对其实施积极的控制和影响,管理与本馆相关联的一切活动。因此,应该建立馆内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学科团队研究管理机构,负责对学科团队的理念、服务、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研究,提供学科团队的决策或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图书馆学知识、图书馆服务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读者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科信息服务依然是馆员主动服务为主,读者参与意识还不强烈,年终的学科馆员评价停留在自评自估阶段,业绩考核与评估只针对完成了什么任务,完成了多少项工作等。读者有价值的意见和评价相对较少,有些读者反馈属于礼貌性回复,个别学院对于图书馆服务还没认同。因此,开展学科团队服务初期就需要建立一个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机制,了解用户需求和兴趣,电话沟通、QQ联系往往不能激发读者对馆员有效评价的热情参与。应发挥团队优势,深入到各学院开展送友情送服务,直接获取推送对象读者的评估意见。另外,利用一些网站的评估和分析系统,对读者进行跟踪调查,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图书馆首先要把学科服务做好,让读者感觉到服务是有效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才能调动读者的评价热情。其次,还要通过读者评估管理平台,建立读者评价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读者的参与。

(三)学科团队成员业务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学科服务工作,要求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分析员、学科信息检索员、学科信息宣传员、学科联络员等等,多重角色要求学科馆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如果仅仅依赖图书馆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科馆员,必须具备从资源丰富的网络中学习的能力,广泛涉猎,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学科馆员论坛,给学科团队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的平台,以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加强合作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总之,学科团队的建立是学科服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科服务的进一步深入。

[1]张华宝.学科团队VS学科馆员[J].情报资料工作,2008,(1):86~88.

[2]陈小勉,吴静.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7~99.

[3]周广西.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八个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10,(5):37~39.

[4]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EB/OL].[2010-06-11].http://library.hebtu.edu.cn/ckzx/xkgy.htm.

[5]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4):13~16.

[6]陈永平.论学科馆员协同互动服务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11~13.

[7]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