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图书馆〔山东省烟台市 264001〕
王 鑫* 朱慧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高校师生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优化了图书馆资源配置,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网的范畴,而且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国内的图书馆联盟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图书馆联盟指的是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它可能有具体的组织实体,也可能没有实际的组织机构。从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来看,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十分必要,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最早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率先建立了“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西方各国随后也都建立了高校图书馆联盟。我国的图书馆联盟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牵头,许多地区纷纷建设系统和地区的图书馆联盟。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全国性的综合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行业性联盟等。
1998年我国第一个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正式建立,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七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2000年12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同创办的“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开通标志着上海教育信息化向资源共享、深度利用的高水平、实用性方向发展。目前,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已建成了全市高校图书馆简介数据库、书目查询数据库、期刊查询系统、资源导航、特色数据库以及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用户可通过因特网获得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及服务。此外,广东省于2011年正式建立了“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
当前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主要模式是“部分联盟”、“全面联盟”。高校图书馆的部分联盟,是构建某一类型某一专业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全面联盟是指在多个部门的协调下,通过不同的业务平台,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顺畅的物流条件下,形成的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图书馆的综合联盟共同体。运行模式主要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及混合式等。集中式联盟模式下,各个高校图书馆由一个共同的组织对联盟内所有成员馆实施统一管理,联盟内的各个图书馆共享联盟内所有成员馆的书目记录、联机合作编目、文献信息检索以及联盟内的全部电子资源,包括各馆自建的各种数据库。分布式联盟模式下,各个图书馆仍然维护并运行各自现有的系统,在组织、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上互不干涉,但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各馆分散的数据资源“虚拟”地连接起来,使各分馆能够通过一个共同的检索界面访问彼此的资源,以达到共享的目的。在这种联盟模式下,各分馆需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来维护系统软硬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混合式联盟模式则兼具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的特点,在该模式下,联盟对部分数据库进行集中采购,并通过一个共有系统集中管理,而对成员馆的自有资源则采取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各成员馆可以通过由联盟中心认证的方式访问其他成员馆的资源。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经过十几年的建立与发展,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各联盟间甚至本联盟内部各个分馆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合作机制。这一点在不同专业系统的图书馆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往往是各自为政,从管理到建设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标准,阻碍了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沟通与协调。
这主要是由于各个高校所处区域位置不同而造成的。以CALIS为例,CALIS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文化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较高,其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较快,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比偏远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要好。联盟内部各个分馆出现的这种区域性差异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地消除。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信息系统,高质量的信息系统又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建设与维护,二者是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与发展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运行,各个分馆间的信息交互共享需要联盟系统软硬件设备的支撑。不论联盟处于何种运行模式下,一旦一个分馆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整个联盟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而这也是目前联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扩充馆藏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先进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支撑等,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短缺使得联盟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减缓,联盟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起步相对较晚。从目前来看,联盟建设呈现辐射面广、信息资源涵盖量大等优点,但在水平上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且在功能上不及西方国家专业高效。我国图书馆联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工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长远来看,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缺乏结构系统性和发展远景导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并且这种制度将会随着事物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地规范、走向标准化,高校图书馆联盟亦是如此。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建立健全联盟的制度,使其更加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起步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因制度不规范、没有统一标准而带来的不便,而这也正是联盟今后发展的阻碍之一。尽管联盟要以“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为基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遇事互相推诿、不作为等现象。因此,规范、标准的制度是顺利实施图书馆联盟不可缺少的,也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趋势。
随着高校图书馆联盟制度的不断规范与完善,高校图书馆联盟系统框架标准逐步建立,各个高校图书馆联盟间在统一的系统框架下运行,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更加便捷,合作也必将进一步加深。在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联盟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共享彼此数据库的使用权以拓展各自信息资源,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库使用成本。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运行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实际上,国外许多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都实行收费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在集团采购资源、联合编目、书目数据利用、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等业务中,也在试图建立一套市场化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在大联合的基础之上,转变传统的“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馆联盟建设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与联盟内各馆的强强联合,吸收联盟内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特色,创新自身体制。近年来,图书馆界已经认识到图书馆联盟中信息资源共享、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把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市场结合起来。将联盟从图书馆之间以互助精神为基础的单纯的非利益的伙伴关系,逐步变为一种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互利互惠关系。借助市场秩序对图书馆联盟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运行方式市场化将是保障高校图书馆联盟健康、高效运转的有效手段。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应当适当加大联盟建设的资金投入,这一点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解决。对内,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实行收费服务的方法,适当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项目上收取费用,虽然费用有限,但是积少成多,时间一长会成为一项相对比较可观的资金来源。对外,可以从加大政府投入和吸收社会各界资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政府投入自不必说,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各个分馆还可以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交流沟通,吸引资金,实现互利共赢。
[1]胡立耘.图书馆联盟简论[J].图书馆,2003,(5):5~7.
[2]张荣勤.国内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探索,2011,(7):122~123.
[3]郝艳艳.浅谈图书馆联盟的构建与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9~20.
[4]高洁.高校图书馆联盟中的云计算应用及选择[J].现代情报,2011,31(7):77~79.
[5]吕慰慰.关于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联盟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134~135.
*王 鑫 女,出生于1985年,助理馆员。
**朱慧娟 女,出生于1987年,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