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林
酶制剂在鸡、猪料中的应用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关于酶制剂在鸭料中的应用研究报道甚少。近年来,鸭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而酶制剂的使用也愈加普遍。文中结合当前鸭料日粮中原料使用的情况,阐述酶制剂在鸭料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酶制剂在鸭料中使用提供参考。
饲粮中的能量水平与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对于鸭的生产性能尤其如此。关于不同水平的日粮代谢能(ME)(9.205~14.226 MJ/kg)对 7周龄肉鸭饲料转化率(FCR)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ME下降,肉鸭FCR呈规律性上升,回归公式:FCR(y)=0.274+7402.2×4.18[1/ME(x)](ME单位为:kJ/kg)。
酶制剂作为一种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可以消除饲粮中植物性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特性,释放被NSP抗营养因子束缚的营养物质,从而间接提高饲粮的内在有效能值。目前,酶制剂在鸭用日粮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添加和添加后优化配方设计标准。
酶制剂作为一类功能复杂的生物活性蛋白质,能专一、高效地作用于植物细胞壁中对应的抗营养因子,打破植物细胞壁对营养物质的束缚,释放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提高饲粮的消化利用率;同时,酶制剂还能消除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特性。直接添加酶制剂可以显著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
对于肉鸭而言,直接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等相关生产性能指标。王晔(2004)用复合酶(含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在肉鸭上的试验表明,0~45日龄的增重、日增重和料肉比,加酶组较不加酶组分别改善 6.77%、6.91%和6.71%(P<0.05);成活率加酶组也较不加酶组提高0.43%(P>0.05),有改善的趋势。吕敏芝等(2002)进行了仙湖3号肉鸭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鸭的平均体重在出壳及7日龄预试结束时,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21日龄时,体重较对照组增加13.4%,差异显著(P<0.05);关于饲料消耗与料肉比方面,8~49日龄和0~49日龄两个生长阶段中,两个试验组的料肉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55%和4.70%;此外,各组鸭49日龄的屠宰率、瘦肉率、皮脂率等指标虽有不同,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对于蛋鸭而言,直接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等生产指标。孙淑霞(2001)研究了酶制剂对种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在此基础上直接添加酶制剂,相同条件下饲养56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了8.91%,受精率提高了8.27%,说明在种番鸭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并能改善种番鸭的采食量、料蛋比和蛋重。
酶制剂能提高动物对饲粮中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间接提高饲粮能值。正是根据酶制剂具有的这一特性,部分饲料企业采取添加酶制剂降低配方模型中营养指标的方法优化配方设计,在基本保证饲养动物生产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配方成本。
何健等(2001)通过降低蛋鸭日粮营养水平添加酶制剂的方案来研究蛋鸭的生产性能。研究方法为:处理1的营养水平设为100%,不加酶;处理2、3、4的营养水平分别为处理1的97%、94%和91%,并添加复合酶。降低的营养因子为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其他因子不变。所用复合酶的成分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果胶酶、糖化酶、植酸酶。处理1的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1.30 MJ/kg、粗蛋白17.50%、蛋氨酸0.4%、蛋+胱0.63%、赖氨酸0.74%、钙3.0%、有效磷0.37%。从试验结果来看,日粮营养水平降低,添加复合酶可提高鸭的产蛋性能,其中营养水平最低组添加酶制剂后的产蛋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产蛋率提高了3.4%。采食量随日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处理4组的采食量最大,较对照组提高了7.5%。但对蛋重的影响不大。因此随着蛋鸭日粮营养水平的下降,添加酶制剂可使产蛋率升高,当营养水平下降9%时,产蛋率提高3.4%,经济效益提高12.2%,降低日粮营养水平,添加酶制剂对鸭的蛋重没有影响。
胡志军等(2004)报道了酶制剂在商品肉鸭生产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试验方法是降低能量水平,不加酶组能量为100%,试验1组加酶组能量为97%;试验2组为用小麦全部替代玉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鸭在日增重、日耗料量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鸭日增重均比对照组提高了1.5%;耗料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2%。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料肉比差异显著,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廖细古等(2006)报道了木聚糖酶对生长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梯度降低能量来研究和酶制剂添加量的关系。在生长鸭中能量水平分别降低209 kJ/kg和313.5 kJ/kg,然后添加250 g/t和500 g/t的木聚糖酶,结果表明,在正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250 g/t和500 g/t的木聚糖酶,可以使整个阶段肉鸭生长增重分别比正对照组提高2.77%和4.96%;料重比分别下降1.85%和2.11%。在负对照组日粮(分别降低日粮能量水平209 kJ/kg和313.5 kJ/kg)基础上添加250 g/t和500 g/t的木聚糖酶,与正对照组比较,整个阶段肉鸭的生产性能都有所提高,而负对照组的全期料肉比比正对照组差。
饲粮植物原料中的NSP除了能阻止细胞中的营养物质的释放外,还可以同食糜微粒、脂类颗粒及黏膜的糖蛋白表面相互作用,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这些抗营养因子还能螯合一些金属离子及有机物质,造成这些物质的代谢受阻(郑穗平,2008)。添加酶制剂后可以消除NSP的抗营养特性,释放细胞中及被抗营养因子包裹的营养物质,从而提升饲粮中营养物质的代谢率。
在肉鸭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后,可以提高饲粮中的干物质、粗纤维等物质的消化率。俞路等(2008)报道,在肉鸭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试验组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分别提高7.60%、5.72%和 3.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纤维消化率达到5.36%,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酶制剂还可以提高原料在肉鸭回肠的消化率。张辉华等(2007)通过在肉鸭日粮中添加150、300、450、600、750 g/t 5 个梯度的木聚糖酶后发现,木聚糖酶组的回肠能量消化率较对照组平均提高了13.04%,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的平均回肠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6.18%,差异极显著(P<0.01);但不同添加量之间其他营养物质回肠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金明等(2007)在对樱桃谷肉鸭做饲料养分代谢率试验时发现,饲粮中添加复合酶组与对照组比较,干物质、粗蛋白的平均代谢率分别提高6.57%和3.09%,差异显著(P<0.05);而粗纤维的平均代谢率提高3.73%,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日粮粗纤维代谢率有提高的趋势。
吕东海(2002)研究了不同梯度麸皮含量的肉鸭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纤维素酶前,麸皮含量极显著降低了肉鸭的能量代谢率及干物质和粗脂肪的利用率,且这些指标随着麸皮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10%麸皮组相比,40%和20%麸皮组能量代谢率分别降低9.06%和2.70%;干物质利用率降低6.49%和4.33%;粗脂肪利用率降低3.81%和3.87%。40%麸皮组的粗蛋白利用率比10%麸皮组降低7.16%,差异显著(P<0.05)。麸皮含量对肉鸭粗纤维和粗灰分利用率的影响不大,但高麸皮含量有增加粗纤维利用率和降低粗灰分消化率的趋势。添加纤维素酶可以使肉鸭的粗脂肪、干物质和粗纤维利用率提高,从而使能量代谢率提高0.5%,粗蛋白和粗灰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93%和6.11%,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0%麸皮含量添加纤维素酶时肉鸭的粗脂肪利用率最高,而粗纤维利用率则以20%麸皮加纤维素酶组最高。
每一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NSP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小麦中以阿拉伯木聚糖为主,而大麦中则以β-葡聚糖为主。因此,我们需要选择相对应的酶制剂来解决。针对鸭日粮中常用的饲料原料,先对酶制剂的选择进行分析。
麸皮又称小麦麸,是小麦加工成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小麦中胚乳占85%,种皮和糊粉层占13%,麦胚为2%。在小麦的加工过程中大量的种皮、糊粉层组合在一起形成麸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2007)。由于麸皮中含有较多的小麦种皮,而NSP抗营养因子又主要集中在植物的种皮中,所以,麸皮中含有大量的NSP,尤其以纤维素含量最高。因此,在大量使用麦麸的饲粮中应添加相应的酶制剂来解决NSP的抗营养问题。
吕东海(2002)研究了麸皮含量与纤维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与消化机能的影响。他在肉鸭(15~49 d)饲料中使用的麸皮量依次为10%、20%和40%,没有添加纤维素酶。结果发现,麸皮含量越高,日增重越低,料重比越高。40%麸皮组的肉鸭平均日增重比10%麸皮组降低了5.27%,料重比平均增加了20%,差异显著(P<0.05);而20%麸皮组肉鸭的较10%麸皮组的日增重减少了3.08%,料重比增加了7.27%,差异不显著(P>0.05)。从平均日采食量来看,麸皮含量对肉鸭生长中期(15~28 d)的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对后期(28~49 d)采食量影响较大。与10%麸皮组相比,20%和40%麸皮组肉鸭平均采食量分别增加了4.32%和16.31%。当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后,使肉鸭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3.05%,并使不同生长阶段肉鸭的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所下降。总体看来,10%麸皮加纤维素酶组的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生产性能最好。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种植谷物,在价格具有优势时,小麦可在饲料中大量使用。与玉米相比,小麦的代谢能仅为玉米的90%,这主要与小麦中含有的NSP抗营养因子较多有关。研究表明,小麦中含有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阿拉伯木聚糖,其次为纤维素、β-葡聚糖等(新华扬技术中心,2005)。因此,针对小麦含量较多的日粮,应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酶制剂进行解决。
徐欢根等(2001)在绍兴雄性麻鸭饲粮中分别使用了40%和65.8%的小麦,同时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型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使用小麦酶后,绍兴麻鸭的平均增重、料肉比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35%和降低了3.75%。高树冬等(2001)研究了在12日龄樱桃谷肉鸭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小麦及小麦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3个试验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26.2%、52.39%和73.43%的小麦,同时添加小麦酶。结果发现,整个试验期间(12~49 d),添加了小麦酶的不同小麦梯度组的肉鸭,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增加3.43%,差异不显著 (P>0.05);耗料量较对照组减少0.63%,差异也不显著(P>0.05)。
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在添加了大量小麦的饲粮中添加小麦酶后可以消除小麦中的NSP抗营养因子,提高小麦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发挥“小麦+木聚糖酶=玉米”的优势。
杂粕是除豆粕以外的主要植物性蛋白原料。目前,饲料中使用较多的杂粕是棉粕、菜粕等粕类蛋白原料。这些杂粕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NSP抗营养因子,尤其以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和纤维素为主,影响粕类原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杂粕类饲粮中,添加杂粕酶既可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又可节省成本。
章德育等(2006)在番鸭杂粕日粮(棉粕+菜粕含量分别为12%、14%和16%)中分别进行加酶和不加酶处理试验,复合酶中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存活率方面,添加酶制剂对各组之间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酶制剂能消除杂粕中有害物质对番鸭的毒害作用。生产性能方面,各组之间的料肉比和体增重均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酶制剂可以消除日粮中较高水平杂粕对番鸭生长的不利影响,达到与较低杂粕日粮相同的生产性能。同样,通过对8周龄的番鸭进行屠宰后发现,低杂粕组(不加酶制剂)和高杂粕组(加酶制剂)的番鸭在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及屠宰性能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低杂粕组(不加酶制剂)和高杂粕组(加酶制剂)饲养的番鸭,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组间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在含较高水平的杂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达到与较低杂粕日粮相同的营养物质代谢率的效果。
钱利纯等(2005)研究了高米糠粕日粮(含31%米糠粕)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含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对番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使番鸭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83%和10.36%,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改善番鸭生长性能。同时,钱利纯还认为,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防止番鸭啄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外,酶制剂对番鸭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无显著影响,从腹脂率指标来看,添加酶制剂能促进机体生长,但未显著影响脂肪沉积。
丁斌鹰等(2007)在樱桃谷肉鸭配方中使用40%的稻谷并添加稻谷专用酶(主要含纤维素酶、植酸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来研究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谷日粮中添加稻谷专用酶与不加酶组比较,其平均日增重提高5.47%,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5.24%,料肉比降低10.00%。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稻谷专用酶可以改善采食稻谷型日粮肉鸭的生长性能,提高生长速度。
随着酶制剂在鸭料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部分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如酶制剂的酶谱、酶活及添加量问题。由于各地区的养殖水平、鸭的种类不同,需要我们根据当地的养殖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酶制剂。使用了大量小麦的鸭饲粮就需要我们使用含有以高酶活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酶;而针对含有大量大麦的鸭饲粮,就需要我们提供含有以β-葡聚糖酶为主的大麦酶等,关键是要针对日粮选择适合的酶制剂。
有关酶制剂在肉鸭料中的添加量的事宜,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各种资料显示的添加量都不一样,有的资料显示的酶制剂添加量非常大,达到几千克;有的则为几百克。其实这些都与所添加酶制剂中相关酶的活性及酶活定义相关。在同一酶活定义条件下,当酶制剂的活性很高时,它的添加量就小,相反则大。总之,在鸭料中应用酶制剂需要综合考虑酶谱的选择、酶活的高低及添加剂量相关的应用配套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俞路,王雅倩,章世元,等.复合酶制剂在肉鸭日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9):22-24.
[2]吕敏芝,陈建权,黄得纯,等.肉鸭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2):12-13.
[3]廖细古,冯定远,于旭华,等.木聚糖酶对生长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J].饲料工业,2006,27(18):44-45.
[4]张辉华,叶伯方,刘杰,等.木聚糖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回肠消化率的影响 [J].中国饲料,2007(13):27-29.
[5]胡志军,许梓荣,邹晓庭.酶制剂在商品肉鸭生产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2):25-26.
[6]孙淑霞,薛会明.酶制剂对种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2):35-36.
[7]何健,冯光德,豆松方.降低蛋鸭日粮营养水平添加酶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J].中国家禽,2001(9):36-38.
[8]钱利纯,尹兆正.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番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J].中国家禽,2005,27(15):14-16.
[9]王琛,贺建华,苗朝华.复合酶制剂对肉鸭屠宰性能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饲料工业,2006,27(12):33-35.
[10]王晔.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4(13):23-25.
[11]章德育,李昂,李鑫,等.番鸭日粮添加复合酶的饲养效果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06,28(5):1-3.
[12]黄金明,吕东海,周镇锋.低能量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J].饲料研究,2007(5):46-49.
[13]高树冬,马健,尤佩华,等.酶制剂在小麦作肉鸭日粮中的应用[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6):8-9.
[14]张堂田,孟秀丽,王时昌.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403-404.
[15]丁斌鹰,侯永清,侯宁,等.稻谷专用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J].饲料工业,2007,28(10):14-16.
[16]徐欢根,胡志军,王云峰.不同小麦酶制剂对绍兴雄性麻鸭的饲喂效果 [J].中国饲料,2001(21):13-15.
[17]郑穗平.饲料工业酶技术[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8.
[18]吕东海.麸皮与纤维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与消化机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