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华,刘正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院,云南 655000)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甚则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常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而妇科检查未见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女性。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现报告如下。
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2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所有患者均未婚。
①本病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常见,多在初潮后 6~12个月发病;②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 d,行经第1天疼痛最剧,持续2~3 d后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疼痛部位在耻骨上,可反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③部分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晕厥;④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以月经周期计算疗程,在月经来潮前 1星期进行治疗,1个月经周期治疗2次,每次间隔3~4 d。按临床取血法选取患者本人合适之肘静脉,常规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静脉血3 mL,分别注射至足三里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各 1 mL,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间隔3~4 d后重复注射1次,左右穴位交替注射。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痊愈 行经前后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 行经前后仅有轻微不适感。
有效 行经前后有较轻微的下腹胀痛感,但不影响工作学习,而且日常活动自如。
无效 行经前后疼痛无缓解。
35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室女痛经”范畴。《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多有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寒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现代中医学认为,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这时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外感六淫乘虚入侵,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养,“不濡则痛”。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三经之枢纽,有调气行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对生殖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因善治血证而得名,具有疏肝、调气血、调冲任之功效,补之则能益气养血,泻之则行气祛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四总穴歌》记载“肚腹三里留”,有补脾胃、益气血之效。三穴合用则血脉通畅,经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得调而疼痛自止。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西医认为与前列腺素释放过多及精神神经因素影响有关。自血疗法集针刺、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于一体,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微循环,促进气血运畅,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自血疗法不光是近期有疗效,其优点在于有远期疗效。它能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调理人体内环境,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血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抗体、激素和酶类,注入穴位后,通过刺激经穴,除了能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外,还可增强微循环,调整体内相应激素的释放,提高抗病能力,使气、血、津液充足而达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