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物流的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应用

2012-04-12 11:59王小侠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物流信息化

文 武,王小侠

(1.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 物流标准化研究室,辽宁 沈阳 110004;2.沈阳大学 文化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物流产业已被普遍认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已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庞大的物流产业系统中,有一类物流业务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那就是微观物流中的企业内部物流。

一、企业内部物流概述

1.企业内部物流概念

企业内部物流是指在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包括企业控制范围内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内部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有: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1]。

2.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内部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更是物流社会化的重要基石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工作并不到位,往往存在着库存使用率低,采购周期长,流通成本高,资金占用严重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决策者的内部物流意识相对滞后,当然还包括管理手段的选择不当,致使内部物流的宏观调度功能发挥不佳,造成了空间、时间、资本、劳务的无形浪费。

二、物流标准化对于企业内部物流控制的作用

1.物流标准化

根据国家标准的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3]。物流标准化是指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4]。

2.实施标准化管理对企业内部物流控制的积极作用

对于一个优秀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来说,必须率先走出关于内部物流的认识误区。内部物流管理的定位不应局限于制定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管理计划和协调物资生产流通的各环节,更加应该有意识地将内部物流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攫取“第三利润源泉”等方面,真正把内部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脚下的金矿”和“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这样才能全面发挥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作用。

(1)实施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可统筹协调各部门,达到企业整体最优的目标。现代物流不仅仅是单个采购、生产或销售部门的“内部事务”,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企业在内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从供应链的角度,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物流标准体系,协调流通环节中各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最优化管理[5]。

(2)实施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可保持生产环节的连续稳定性,便于实现产品的同质化。企业内部物流中的生产物流包括原料流程、成品流程、次品流程、废料流程、包装流程和物流器具等几个方面。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对这些重复性的活动或事物作出统一的规定,形成流水线作业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差错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3)实施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把经营管理的重心从产品制造逐步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上。与之相适应,企业内部物流的运行标准也应以客户端为最终价值取向,通过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在积极寻求自身交易扩大化的同时,注重在服务标准方面与竞争者的差别化,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4)实施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20523—2006)的定义,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企业可针对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物流系统作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优化内部各类资源配置,从而达到减少产品积压,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实际效果,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1.物流信息化与信息标准化

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一是利用信息的指挥调度与信息反馈功能,进行物流控制;二是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分析、处理,形成决策依据;三是利用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外界进行交流、协作。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6]。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各种信息的交换日益频繁,然而信息只有通过共享才能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要使各国、各地、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达到共享要求,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的一致性协议、网络接口的匹配性要求、物品编码的统一性分类以及电子标签的通用可识读,等等,这些都需要对信息技术标准加以规范。由此可见,标准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而信息化的发展又必须受到标准化的制约。

2.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在企业中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包括OA(办公自动化)、DDS(决策支持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7]等。一般认为ERP是一套全方位、多方面为企业运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大量日常管理信息的大规模集成软件,包含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此外,基于物品编码(包括一维码、二维码)的自动识别及射频技术,便于物流部门进行精确的库存管理,即时把握各类物料、产品、设备的使用及存储情况,也是实现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信息技术之一。

3.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管理中的信息系统构建

建立适宜的内部物流控制信息管理平台,必须保证平台的准确性、稳定性、兼容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物流活动需求,其具体工作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息化意识。企业搞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决策层的信息化,然后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

(2)保证资金来源。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周期长、投资额较高的工程,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3)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选择具有高水平的硬件、软件运营商作为信息化技术合作伙伴,有助于防止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低效率、低水平上,避免投入浪费或半途而废的现象发生。

(4)分层次搞好培训工作。信息系统构建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才能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应用于内部物流的标准化管理之中。

[1]范丽君,郭淑红,王宁,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8.

[2]国家物流标准化委员会.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张成海,李素彩,罗秋科,等.物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5.

[5]汪楠,王妍,张炎.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优化[J].沈阳大学学报,2011(5):32-34.

[6]沈小平,卢少平,聂伟.物流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60-262.

[7]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经济师,2005(2):133-135.

猜你喜欢
标准化物流信息化
标准化简述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