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重要作用

2012-04-12 05:51伊影秋
关键词:创新型德育工作研究生

伊影秋

试论德育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重要作用

伊影秋

(上海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3)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内容。从创新型研究生的素质结构出发,指出德育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创新德育理念、明确了研究生德育定位以及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德育;创新型;研究生教育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研究生是国家高端人才,是国家未来创新的新生力量,也是创新人才产生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研究生,肩负起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责任。

一、创新型研究生的素质特征

根据创新素质的含义与结构,笔者认为:创新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品质与特征。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中,创新素质又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有创新的勇气、信心、毅力等,表现为进步的人生态度、肯定的自我意识、强烈的内在动机、独特的认知风格和丰富的情感智慧,它们融会于创新素质的各个方面,在创新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第二是要有创新意识,对新事物要敏感,有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具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有对创新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意愿;第三是创新能力,也称创新力,其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创造性才能》一书中提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六个组成部分: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问题情景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维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的含义和本质特征。创新素质既有其智力特征、又有其人格特征;既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又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它体现的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人格、意识和能力三者同样重要,要把这三方面素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品格和行为习惯。

我国研究生教育将承担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在已具备相当基础知识积累和知识广度背景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和强调研究,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不断进行知识探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但是,从创新素质对创新型人才提出的三方面要求来看,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还有极大的可提升空间,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创新品格和创新意识的缺失,而其中,德育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德育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作用

德育之目的在于培养“身心且善且美的人”。理性道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包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二是对社会的认同,包括秩序、纪律、约束、公共精神;三是对人类社会一般伦理要求的认同,如诚实、善良、公正、礼仪等。人们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受一定的思想支配,受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的发挥和实现。人才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与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首先是要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研究生教育要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工作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研究生德育和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同属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研究生不仅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还要有高水平的创新素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在开展研究生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发挥德育在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一)德育有助于塑造研究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研究生创新素质中的主要组成要素,通常情况下指能够维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人意志、品质等。研究生创新活动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对现有事物的否定和改进,所以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固有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和传统习俗等各方力量的阻碍。特别是在学术创新方面,由于研究生本身处于知识学习者和科学研究者的特殊身份地位,在开展大胆的创新活动、不惧权威、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在技术手段上更具挑战。这就要求在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针对创新人格特征,对研究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而言,个性是创新的起点,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遵守规范和秩序的基础上,充分贯彻个性化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要充分激发研究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其不断进行自我价值探索与能力提升。研究生德育通过特定的事例分析和道理阐述,将人类社会所认可的性格特质内化为研究生特有的行为准则。培养研究生具有好学多问、永不满足、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通力合作、注重实践等优良品质,给研究生创新行为提供品质保证。

(二) 德育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表明,当创新意识足够强烈时,创新动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会协调发展,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反,则会阻碍各创新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抑制创新活动。德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首先,研究生德育是在人类发展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进步思想的理论提纲,它充分表述了人类意识状态下的优越概念,促进研究生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在经验理性层面扩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效应,激发研究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人是有创造的存在。人与其他生命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不只是自然的、自在的存在,而且还是自为、自由的存在。人的生活不是现成的,而是人参与创造和不断超越的。……对于人来说,生活就意味着创造,创造才是真正人特有的生活。”其次,研究生德育可以将研究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觉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研究生能够以一种美学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不断追求自我与超我的统一,使研究生有意识地主动靠近创新实践这一高级心理活动和高素质能力的结合体,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再次,研究生德育能够重新塑造和强化研究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从而增强研究生不断创新、改变现实、探索知识和改进技术的动力。

(三) 德育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以思想道德为底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能力和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个人有某种或某几种超常能力不等于思想道德一定高尚,思想道德高尚的人也不等于一定有超常能力。但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品质,却有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底蕴。创新能力相对于常规能力而言是一种非常规能力,它使主体能有效地变革事物的形态、属性,并从中制造出具有全新价值的新事物。它是促进事物发展的能力,是使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值的能力,本身蕴涵着社会进步的因素。一般说来,思想道德水准(如责任心、诚信、科研态度等)的提升有助于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如思想道德水准高的研究生会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踏踏实实做学问,逐渐形成严谨求是和一丝不苟的研究风格,能够勇于追求真理,这样不仅已有的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而且有可能使原有的某种常规能力转变为创新能力。相反,思想道德的滑坡,必然会导致创新能力的衰退,甚至使原有的创新能力逆转为破坏能力。由此得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避免把培养研究生教育局限在培养他们的某种或某几种超常能力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以思想道德为底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促进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建构

(一)加强创新德育理念教育,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鉴于研究生具有学习者和研究员的双重身份以及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我国高校德育的传统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说以德育工作者为中心,研究生在德育过程中处于明显的被教育和服从的地位。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德育明显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研究生的道德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尚未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贯彻这一理念,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更加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二)明确研究生德育的定位,培育创新型研究生个性品质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德育在其中的工作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部分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成熟的心智,能够解决自身遇到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研究生在经历了本科教育之后,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定型,这样开展德育工作具有较大难度,同时效果也不会很明显。也有部分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将研究生德育等同于本科德育的简单延续,开上几门基本的课程就结束了。其实质是没有认清研究生德育的特殊性,导致了研究生德育目标不明确,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从整体来讲,难以对创新型研究生个性品质培养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因此,分析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明确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1)研究生德育工作兼顾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在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婚姻、求学动机、毕业去向、社会阅历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要能够兼顾这种复杂性,同时又具有针对性,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塑或强化其应有的个性品质。2)研究生德育工作应更加强调学术性。与本科生相比,品质应该放在重要地位。与本科生相比而言,研究生管理已经没有了班级和集中管理的形式,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个体自主性和自觉性,要求研究生具备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合群共处的能力相对更高。3)研究生德育工作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性。与本科生学习知识为主要任务相比,研究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科研素质的培养。而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学术诚信问题,婚姻感情、就业压力方面的问题,为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判断,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突出研究生导师的德育功能。研究生与本科生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每一名研究生都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导师带领,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导师要明确责任,既要重视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研究生导师要不断提升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并将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逐步渗透进日常科研指导过程中。2)突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大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会逐步频繁,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术诚信不仅是研究生德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考察标准之一,应伴随研究生科研生涯的始终。3)研究生德育要进行形式和方法的改进。要更加注重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注重名师、专家和同伴群体的指引和互动功能,采用话题讨论、启发式谈话、形势报告、心理成长课堂和网络论坛等多种教育形式,鼓励研究生在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塑造更丰富的个性和更完满的道德品质。

(三) 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构建完美创新人格

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德育过程是一个受教育者在外部影响下内心思想矛盾的形成和转化过程。研究生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研究生自我修炼的能力。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而“在哲学的视域中,人格是人的‘价值生命’的承担者,是涉及人的自我的一切价值情状的一种现实整体性的存在,是人之为人的最切实的历史价值规定。”在德育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一个人在不断地受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从对象变为主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大学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普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意志、能力、习惯,鼓励研究生将自主学习与生涯规划接轨,走上自我成就的道路,构建完美的创新人格。也因此达成在创造活动中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

基于研究生群体集体活动少、独立意识强、价值观念相对稳定等特征,研究生德育宜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专职德育工作师资、心理辅导与咨询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研究生德育的自我教育功能。具体来说:1)搭建研究生德育师生交流平台。结合研究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报纸、研究生网站、BBS等现代传媒手段,增强研究生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树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研创新的典型,不断加强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和创新意识教育。2)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3)发挥研究生社团的引导作用。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成立博士生会、研究生会、科技协会、心理协会、网络协会等,建立学校、院、系三级活动组织,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活动。同时,完善学校内部的指导、培训和交流机制,激发研究生进行自我德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通过德育更好地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格的升华。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对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意义重大。只有德育为先,通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为国家的昌盛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1] 徐平.大学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N].光明日报, 2011-02-23(16).

[2] 刘传广.实在与选择[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3] 王勇, 刘宏伟.浅析德育在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4): 69-70.

[4] 余潇枫.哲学人格[M].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 陈至立.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中国教育报, 2006-08-15(1).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Graduate Students

Yi Yingqiu

(,,,)

Moral education is a basic compon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creative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moral education contributes to upgrading graduate students’ creative character, creative aware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In addition, it advances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graduate students’ creative moral sense, clarifies the posi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ral education and thereby puts forth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graduate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

G41

A

1009-895X(2012)03-0249-04

2011-04-14

伊影秋(1978-),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德育、工程教育。E-mail: yyq@usst.edu.cn

猜你喜欢
创新型德育工作研究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