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解读、立足实践、人本诉求——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意识

2012-04-12 02:59李灵芝
湖湘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李灵芝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返本解读、立足实践、人本诉求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意识

李灵芝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吸引力、解释力和感召力的题中之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具备清醒的理论自觉意识。在当代中国,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语境与时代语境视角来看,回到文本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立足实践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以人为本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

文本;实践;人本;马克思主义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胡锦涛旗帜鲜明地强调:“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在这里,“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被定位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提到了建设先进性政党根本点的高度,并置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面,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这充分表明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与实践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基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角度对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形成正确认识,这对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解释力和感召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回到文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也因此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60年的历程中,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体形成了三种态度:拥护与信仰、疑惑与无知、抵制与封杀。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科学态度,笔者认为,就应该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研读经典,立足于马克思的文献和文本,加强版本考证,获得更多的马克思原生态思想,把握马克思主主义的本质精神,可以让拥护、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克服盲从,更加理性,可以使无知和疑惑者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疑惑,也可以用充分的事实和理论更好的驳斥反对者和封杀者对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诋毁和歪曲,从而对“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科学的态度。此外,江泽民同志曾在其《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就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明确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1]P335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个阶级的思想体系和自觉的阶级意识。它具有普适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2]P109只有遵守了这个基本原理,才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3]P641但是,在当代中国,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仅仅固守我们取得的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果,而是应该坚持回到文本,坚持文本解读,获得更多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本真思想。

当前,为了响应“回到文本”的学术号召,学术界提出应该创建并发展“中国马克思学”。随着北京大学王东教授提出“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命题以来,学术界对“中国马克思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表示认可和赞同。“中国马克思学”旨在强调中国人自己研究马克思思想,主张通过版本考证,文献溯源,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达到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从而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马克思学”在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文本解读,即对马克思的原生态文本进行原汁原味地解读,切忌歪曲马克思的本真精神。其次要加强与“西方马克思学”的交流。“西方马克思学”虽然不属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其一些创造性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参考。如,一些西方学者通过黑格尔早期的思想来重新阐释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一些学者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进行别样的解读,认为这个“决定”容易让人以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研究这些新思想,能极大地开阔中国马克思学的研究思路,加大文本解读进度,缩小文本解读的成本。最后,加强现实引导,即将通过文本解读所得的马克思本真思想纳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实现“中国马克思学”的创造性发展。总之,创建并发展“中国马克思学”,我们应该肯定并予以支持。它坚持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为全面、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有利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立足实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正如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形成科学认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性,就必须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代中国,从实践的角度来审视、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三种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民族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的作风和气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发展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形成富有时代特色和气息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渗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普通大众都能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展现真理的光芒,就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要在当代中国获得恰当的民族时代表述,树立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品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互依存,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只讲中国化、时代化而不讲大众化,这样容易把马克思主义讲空了,使其沦落为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纯粹的经院理论,也不是只供人们鉴赏的文物,它来源于人民群众实践,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另一种倾向是只讲中国化和大众化,忽视时代化,这不仅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还容易掩盖和抹杀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引发一系列理论危机。同时,这种倾向还会使社会主义实践失去时代特色,失去解放人的根本方向。这会使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失去独领时代风骚的气魄,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本色。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时代化,把握时代问题,紧扣时代脉搏,关切与人民群众利益最密切的新问题,中国化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而不断发展,大众化才能获得更多的群众基础而顺利实现。总之,立足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新时期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三、以人为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其本质来说,是工具正当性与价值正当性的统一。即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回到文本”、“立足实践”已经给予了回答,而“为什么”的问题,“回到文本”、“立足实践”不能深刻回答,这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当代中国的时代主旨中寻找。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无主体的理论自行运作,其理论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性立场,这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前提与理论归宿。我们认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到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围绕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价值问题,即价值主体原则的凸现与实现而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或命题:“以人为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

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句话告诉我们,以人为本,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这句话也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群众立言并为人民群众提供现世智慧和政治代言,它始终把服务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正如学者杨楹所言,“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对物化景观的批判、对异化逻辑的超越所要建立的新型社会形态,本质上是为了解放人,是为了人的存在与发展,即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自由这一根本性问题。”[4]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当代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时代强音的现实面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给人民群众以切实的关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防止教条主义、误解或曲解马克思主义,从新的实际出发,立足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世界发展的趋势,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时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如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包容性发展问题、政治领域的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文化领域的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领域的社会管理问题。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杨楹.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与实质[J].学术研究,2008,(9).

A8

A

1004-3160(2012)02-0040-03

2011-11-20

李灵芝,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