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新形势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李 静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应运而生的是学习英语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到职业培训,从稚嫩的孩童、校园学子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大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财力学习英语,忙着参加名目繁多的英语资格考试,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认可、掌握并广泛使用。英语俨然化身为工作的敲门砖、人生的必修课,似乎国内的英语教学事业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伴随着英语产业的不断壮大,备种不同的声音却逐渐响起,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国际交流时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作为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际”[1]。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短板”
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短板”。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实际上大部分来源于未来就业的压力,取得英语等级证书相当于在择业的天平上增添了重要的砝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一方面对英语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否学以致用心存疑惑;另一方面认为英语学科没有专业学科重要,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种种矛盾的心态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难以形成主动意识,更别说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另外,应试教育模式也导致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重点就是考试常用的基本知识。
教师的教学只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应试教育习惯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因此,他们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上缺乏整体观念和长远思想,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就使学生学习的语言与实际语境相差甚远。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很多教师受体制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自身也“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无法遵循和实践“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的教学规律。很多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仅限于自己平时留意的方面,没有足够的储备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只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方面的常识,无法科学、细致、有计划地教授语言所承载的所有文化信息,这无疑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较大的提升[2]。
(三)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和源泉;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大相径庭,直接影响着语言的交际。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文化,那么就使语言脱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势必影响实际交际。正像美国学者梧尔福逊(Wolfson)所说的那样:“在交流中,对于外国人在语音、语法、词汇和句法方面所犯的错误,本族人往往会抱以宽容和谅解的态度;而当一个人即使能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外语,却由于不了解文化背景而犯了语用错误,就会使对方造成误解,产生冲突,甚至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越来越大,现实社会注重的是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1]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能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语言使用习惯等置之度外,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教授跨文化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下产生的语言差异,能够在使用英语时自觉将母语文化的深度影响力降至最低,并最终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一)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先决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在英语教学中,要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其跨文化知识累积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英语国家的主流文化,即了解大多数国民的世界观、价值观、风俗习惯及行为规范等[3]。其次,教师在掌握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时要充分结合我国文化,通过对比,发现并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全面、系统的跨文化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有力保障
1.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温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基础。教师可系统地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化差异带来的理念冲击。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巧妙设计一定的文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得以吸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参与性,而且使学生经过亲身的体验和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英语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目的语文化,有效地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4]。
2.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快速提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教学领域。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纪录片、经典英文电影或欧美文艺展演等多种方法,变抽象为具体,化虚拟为真实,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文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深刻体验多媒体图、文、声、像统一逼真的效果,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亲身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设身处地体会西方的风俗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突飞猛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积累英语文化知识,又加深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互动体验,还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比如请外籍教师座谈,组织“英语角”,开展英语讨论,编排英语戏剧、小品,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英语晚会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突飞猛进[5]。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延伸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得长足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拓展思维,加深文化积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一些优秀英语文学作品、英文报刊等课外英语读物,引导学生主动观看英语讲座、报告,收听英语广播等,大大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英语表达方法,了解国外社会热点,积累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参与实践、走向社会的优势所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分析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的同时,促进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汲取两种文化思想的内涵,搭建起母语与英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顺利地实施跨文化交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北京:语言出版社,1989.
[3]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和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道客巴巴.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EB/OL].http://www.doc88.com/p-781477095154.html,2011-10-03.
责任编辑 姚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