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误释字”考释四则

2012-04-11 08:46:40
关键词:许慎卜辞古文字

李 娜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说文解字》①《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许慎的知识水平。今天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较之当时可谓天壤之隔,加之历代学者的不断研究和百年来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新发现以及古文字学的发展,今天研读《说文》,我们必定会发现很多“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误释字”。文中为行文方便,简称为:《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大徐本,中华书局,标点为笔者所加。《甲骨文合集》简称《合》,《怀特氏等所载甲骨文集》简称《怀》,《英国所藏甲骨集》简称《英》,《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是文字学史上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著作:文中的小篆字形和很多来自于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古文籀文,为古文字学家考释两周金文和殷墟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线索;“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形、古音、古义材料,为后世字书或直接吸收,或间接转用”[1]677。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中有因为形近而讹变者,也有文字本身发展演变规律的制约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许慎看到的多是当时的文字,虽然也有限地参考见于山川鼎彝的古文,终不能如今日将甲文至小篆作一个历时的排列整理,这些都会限制许慎对文字本义的分析以及字形的说解。百年来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新发现以及古文字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说文》提供了重要保证。本文根据古文字字形以及用例情况认为《说文》中的“中”“告”“德”“皮”四字应该加以补正,并对此四字作了重新解析。

1.“中”

学者以“立中”与“无风”相连而认为其为测风向的工具,录卜辞如下:

○丙子其立中,无风?八月。允无风,易日。(《合》7639)

○癸酉卜,宾贞:翌丙子其……立中,允无风。(《合》7370)

○囗子其立中,无风?(《合》7371)

○甲戌卜:立中,易日?乙亥允易日。(《怀》1611)

○……丙子立中……?无风,易日。(《英》680)

这些卜辞是在贞问某天立中,有没有风或者会不会变天,不能因为其在一条卜辞中就认为立中是为了测风,“立中”和“无风”“易日”之间不构成必然关系。比如“贞:马弜先,其遘雨”(《合》27950),我们不能翻译为:马不做先锋,是为了遇到雨。

胡先生指出“立中”卜辞常与征伐卜辞共版,我例举如下:

○贞:立中?○贞:勿立中?

○贞:勿征土方?(《合》6449)

这两组卜辞是围绕征伐土方一事贞问是否要立中。

○贞:勿征土方?○贞:……中?(《合》6448)

我认为立中的“中”跟“○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合》33006)中的中师有密切关系。卜辞中有卜问三师的卜辞:

○中不雉众?王占曰:吉。○左不雉众?王占曰:吉。(《合》35347)

○丙申卜,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六月。(《合》5825)

于省吾认为“右中左是横列的,以中为主,左右为辅”[5]202,故在遇到战事的时候则卜问是否立中。因为中为三师之重者,所以我推测“中”很有可能就是三军的代称,换句话说此时“中”已经表示军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卜辞中看不到立左、立右的贞问。

我认为立中的“立”和立史的“立”意义相同。卜辞常见立史的贞问,如:

○甲子卜,亘贞:立史?二告。(《合》5510正)

立史就是任命史官,立“有建立之意”[6]111,立中就是建立军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建师又是军事中的大事,因此在立中的时候是要举行祭祀仪式的,如:

那么,“中”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从商金文、《屯》3764合书的字形以及“中”字在卜辞中的用例来看,我认为它的本义应该是国家军队的建军旗帜,与行军所用旗帜不同,在卜辞中可能已经引申指军队。从甲文字形来看,其上之斿或九或六或四或二,斿数不定,可见当时尚无定制,多为偶数可能是为了追求字形上的对称。周金文则固定为四斿(偶作六斿,如《盂鼎》;二斿,如《中山王鼎》),《考工记·辀人》所载:“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旐四斿,以象营室也。”当是后来的定制,与甲文的“中”可能还不是一回事。“中”虽然异于我们常见的“”旗形,但同属一大类,故甲文“中”字亦偶作(《合》5807)。

概括而言,“中”本是商朝建军专用的旗帜,故可代称指军队,因为商朝制度是建立三军,以左中右称之,这表明商人已经有了位置及空间的抽象概念,再引申而有“中央”的意思,在字形上加“口”为区别符号。因中为重,故“中”成为了三军的代称,卜辞中的“立中”,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建立军队。

如果以上对甲骨文“中”分析不误的话,就为我们理解清华简《保训》中的“中”字提供了一种参考。王辉推测“简文‘中’字()也可能是‘帀(师)’字之讹误”,理由是:战国楚文字“帀”字作“”“”“”,“中”作“”“”“”,二字轮廓接近,极易相混。[7]473我认为“中”不看成是“帀(师)”的讹体,按照“中”的引申义来解释仍然是可通的,即“军队”。再者二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帀(师)”是在直笔上加饰笔点,或变为一横,而“中”则都是椭圆的圈形。简文的“中”字很可能是忠于事实的,并不是讹体。《说文》据讹变字形为说,析形不确,同时以引申义为本义。

2.“告”

“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说文·告部》)

“告”字何以从“壴”(鼓之初文)省呢?甲骨卜辞中“告”字有用为祭祀者,这为我们理解“告”字从“壴”省提供了线索。甲骨刻辞中有壴(鼓)祭,如:

○辛亥卜,出贞:其鼓彡告于唐一牛?九月。(《合》22749)

○庚子贞:其告壴于大乙六牛,唯龟祝?(《合》32418)

上举三条卜辞中,历组称为大乙,宾组和出组称为唐,唐就是大乙,乃商的开国之君,壴(鼓)祭多是祭唐,由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壴(鼓)祭“必是一种隆重的典礼”。[9]183“告”在甲文中也是一种祭礼,它与鼓用于祭祀在用途上是相联系的①“告”与“壴”在卜辞中多连言,除了上举三例之外,还有《屯》441、《合》22746以及《合》32418同版的另一条卜辞。,再者告祭或取鼓声洪亮,能够上传于天帝,这可以与战争中以鼓主之相比较。告祭字从壴省与“豊”从“壴”道理是一样的。“告”字在甲文中亦有“报告”义,后又引申为告诉,并且成为常用义,“告”字便加“示”表示“告”之本义②“祰”字的产生也有可能是汉字形声化的结果。在古文字中没有见到“祰”字,《集韵》指出“禞”同祰,“禞”字最早见于战国。,即《说文·示部》:“祰,告祭也。从示告声”。

战国时期,“牛”与“告”所从仍有明显区别。楚系如望山简 M1“牛”字作,“告”字作;包山简“牛”字作,“告”字作,“浩”所从“告”与单体“告”字同,其上部与牛均有别,作。秦系与楚系不同,睡虎地秦简“牛”字作(《日书》乙种),“告”字作(《日书》甲种)、(《秦律杂抄》),“牛”字与“告”所从已经混同,《说文》小篆继承的就是这种形体。许慎误以为“告”字从牛,又据讹体参以常用义而强作解释。

3.“德”

“德”:升也。从彳,悳聲。(《说文·彳部》)

这和下列一类卜辞比较:

两相对比,我认为“徝”与“伐”的意义是一样的,徝伐乃同义词连用,在这里假借用来表示征伐义。从声音上讲,登属于端纽蒸部,征属于章纽耕部,声同为舌音,韵稍隔,但从登声的“證”(证)有与“正”通假之例,可见其韵相隔不远。商承祚认为“徝”当为征伐之徝之专用字[4]2251,从上面的分析,看作是一种假借更合理一些。

以上分析可以总结为:徝假借为登,登训为升,在文献中常见,因此“徝”有“升”义。德又是以徝为声符的,故又假借为登,或者说是“升”义转嫁到“德”字上。许慎不知,析形有误,同时误以假借义为本义。

4.“皮”

由于受到《说文》的影响,学者或认为“皮”为“革之 半 字 也”[12]12b,或 以 为 像 以 手 剥 去 兽 皮 之形[13]。可以说至今为止,学者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1]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唐兰.殷虚文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胡厚宣.记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所藏一片牛胛骨卜辞[J].中原文物,1986(1):46.

[4]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5]于省吾.释中宗祖丁和中宗祖乙[C]//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1999.

[6]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王辉.也说清华楚简《保训》的“中”字[C]//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0(28).

[8]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9]林沄.豊、豐辨[C]//.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12).

[10]黄巽斋.释“告”[C]//.文字学论丛,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

[11]刘钊.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2]王国维.史籀篇疏证[C]//.王国维遗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13]林义光.文源:卷六[M].1920年写印本影印.

猜你喜欢
许慎卜辞古文字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殷墟卜辞所见宗法释例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0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三峡论坛(2020年2期)2020-10-20 05:04:56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简帛(2019年2期)2019-11-03 09:12:36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都学刊(2019年2期)2019-09-19 00:48:06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许慎文化园简介
许慎德
中华诗词(2016年10期)2017-02-22 17:00:39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1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