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择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0所高校2 827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2012-10-08 08:55董金秋贾志科
关键词:人格特质家人变量

董金秋,贾志科

(1.河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背景与问题

创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更新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创造者。”[1]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激增,而在短期内,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困境已成为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提出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在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和实现就业这一长期战略规划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克服大学生人单力薄、单枪匹马进行创业的局限,提高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成功率,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已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使大学生不仅要成为高素质的择业者,更要成为开拓型的创业者。李承先指出,“自主创业”与自主择业不同,强调的是如何创造原本没有的就业岗位,它解决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为其他人带来就业[1]。换句话说,创业是比择业更高层次的一种就业方式。创业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征及所处环境选择合伙创业、与家人一起创业和自己独立创业等形式进行。然而,陈业宏、黄媛媛提出,合伙形式的创业模式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重视,但鉴于现行立法的障碍、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适合的风险投资家,加之有限合伙制自身的缺陷,我国应当选择以公司制风险投资为主[2]。袁非武则认为,创业不适合家人进入,请让家人离开[3]。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开始施行,该法创设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制度,给个人创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组织形式。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呢?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将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有效指导。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

(一)理论依据

创业,指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创办实业的活动,即开创、发展和管理一种新的事业[4]。作为“新生创业者”[5],大学生创业意味着他们正在积极地计划开始他们自己的事业。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毕业时常会面临一种无业可选或少业可选的情况,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创出原本就没有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就业的行为就是创业,这是大学生在现有就业结构的压力下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从劳动社会学理论来看,当大学生们意识到在当前就业环境下难以或不能找到一个与自身的教育学历相当的工作岗位时,或者找到的职业岗位的社会报酬(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声望等)远低于所受教育的投资预期时,他们就会产生放弃择业而进行创业的新需求,期望通过创业来获得择业所得不到的收益。

假定大学生选择何种创业模式是以成功为终极取向的,那么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也就同样理应是影响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可以设想大学生创业追求的目标是成功概率的最大化,那么其目标函数是:成功最大化Fmaxsuccess=f(创业人格特质+创业能力+社会适应性+社会阅历)。在相同或相似的创业社会政策背景之下,具有相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会保持不变。在这两者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小的因素就是个体的创业人格特质、创业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创业经历。创业行动中大学生究竟是否选择合作者以及选择哪类组织(个人)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实际上就是创业模式的选择问题。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不同其实是他们的创业人格特质、创业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创业经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创业能力和较强的创业人格特质,而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不佳且又有创业资历时,当然会以个人独立创业或者家人合作创业的形式进行创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这些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

(二)研究假设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无系统的发现,本文以上述的理论思考作为依据,用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行为主动性和经济意识等特征来反映主体的创业性人格特质,用他们大学期间所进行的知识积累状况、资金积累状况、项目策划能力状况和市场适应能力状况来反映主体的创业能力特征,用他们的人际关系特征、社会活动的兴趣度和社会合作精神来综合反映其社会适应特征,用创业经历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阅历情况。我们假设影响大学生选择创业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以上四个方面,通过经验资料的收集,可以建立一个适当的统计学模型来检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存在。

假设1.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作用说。Miller在研究企业创业行动时将其区分为创新性、风险承担和积极主动性三个维度[6]。相应地,这里把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操作化为经济意识、风险意识和主动性三个方面,风险意识越强的人会越偏好自行创业,独立和主动性越强,经济意识越强,个体会更可能倾向于自行创业或家人一起创业。

假设2.大学生创业能力作用说。主要指大学生创业前在知识储备、必要资金积累和应对市场、项目策划能力上满足创业要求的状况。有理由假定,大学生在这几个条件上越是感觉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会越倾向于选择同朋友合伙创业,选择自行创业或与家人创业的可能性会更低。

假设3.大学生社会适应度作用说。良好的社会适应度是指个人有积极的处事态度,能与周围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广泛接触,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共事。个体社会适应性状况往往与人格的外向性、开放性和宜人性紧密相关,因此这里我们假设,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度越强,即越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是愿意与社会广泛接触,越是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会更愿意选择与他人合作来创业,相对地选择个人力量创业和家人支持创业的可能性会降低。

假设4.大学生社会阅历作用说。个体的社会经验对其未来行动取向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大学生是否有过创业经历来反映其社会阅历状况。我们假设大学生是否具有这种社会阅历会对其选择创业组织形式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的方向有待进一步经验验证。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在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的30所高校所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该调查以全国高校大学生为研究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教育现状。

(二)样本设计

为了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每所高校样本量的确定方式是:在校学生数为2万人以上的,样本量为100;在校学生数为1万~2万人,样本量为80;在校学生数为1万人以下,样本量为60。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分配比例为:如果该高校同时有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则研究生占样本量的1/8,本科生占5/8,专科生占1/4;如果该高校同时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则研究生占样本量的1/8,本科生占7/8;如果该高校同时有本科生和专科生,则本科生占样本量的3/4,专科生占1/4。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的方式选取,按照学校现有学科门类平均分配样本量。调查对象虽为非随机选取,但在实际抽样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学生的性别、城乡背景、政治面貌、年级、学生干部等特征,努力做到样本结构接近总体状况,使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剔除掉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 827份。

四、研究变量及初步描述

(一)研究变量

1.因变量

关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行为,本文使用的是问卷中的第13题,即询问 “如果创业,您最可能采取的创业模式是什么?”答案设置了4项,分别为“与朋友合伙创业”“家庭支持创业”“个人力量创业”和“其他”。鉴于“其他”选项含义不明,这里不予保留(共34人),只用前3项来反映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选择模式。

2.自变量

(1)创业人格特质。包括风险意识,独立与主动性,经济意识3个指标变量。其中,风险意识是指愿意将拥有的资源投入到机会中,用于冒险尝试;独立与主动性是指将获利的冒险行为主动加以实施;经济意识是指欲求通过开创新的事业,如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等来获取一般性就业所难以企及的经济收入。具体内容采用大学生自我评述的方法考察。(2)创业能力。主要的指标变量有4个,包括个人的知识积累、资金积累、策划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由大学生自己对以上方面满足创业要求的程度做出评判。(3)社会适应性。主要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活动兴趣度,社会合作性3个指标变量来加以反映,各变量具体以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4)社会阅历。主要用是否有创业经历来考察。

3.控制变量

在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几个人口社会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考察本研究关注的自变量的影响效度。这些控制变量可以分为3类,个人背景、家庭背景与学校背景。其中个人背景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城乡背景4个方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是否独生子女2个方面;学校背景包括:就读大学层级、所学专业门类2个变量。

(二)主要变量的初步描述

各变量的具体情况(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五、模型估计与研究结果

(一)模型估计

本文使用STATA11统计软件对调查样本的截面数据进行多元分类Logit回归分析,得出各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及边际贡献率。多元分类Logit回归模型可表达为:Yij=βXij+μij。其中Yij、Xij、β、μij分别为模型的因变量、自变量、待估计参数和随机误差项[7]。具有特征Xi的大学生选择3种创业模式的概率分别为:

影响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显著性和影响程度(表2)。表2底部为整体模型检验的统计量,总体似然比卡方值chi2(42)=226.46,对应的概率值为0.000,表明本研究的多元分类Logit回归模型是成立的。

表2 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多元分类Logit回归结果 (参照组=与朋友合伙创业)

(二)研究结果

第一,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所有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特质变量组在模型(2)中的联合效应检验显著,似然比卡方值chi2(3)=7.78,对应的概率为0.050,我们可以拒绝这3个变量的作用全为零的原假设,备择假设可以接受,换句话说就是,对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大学生的3个创业人格特质变量对其选择家人支持创业行为有影响。其中经济意识强度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较原来提高约18%。同时,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变量组在模型(3)中的联合效应检验也显著,似然比卡方值chi2(3)=8.38,对应的概率p值为0.038,我们可以拒绝这3个变量的作用全为零的原假设,备择假设可以接受,换句话说就是,对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大学生的3个创业人格特质变量对其选择个人力量创业行为有影响。在5%置信水平上,大学生独立与主动性变量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该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较原来提高约17%。那种认为风险意识越强越倾向于自己创业的说法未得到本数据的支持。

第二,研究表明,在控制了所有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的4个变量组在模型(2)中的联合效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似然比卡方值chi2(4)=32.90,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4变量影响均为零的原假设可以被拒绝,也即它们中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于与朋友合伙创业,资金积累不足会大大降低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较原来能够降低约54%。知识积累不足也会降低家人支持创业的选择,但仅在10%的置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在模型(3)中,这4个变量的联合效应检验同样是显著的,似然比卡方值chi2(4)=28.34,对应概率p值为0.000,4变量影响均为零的原假设可以拒绝。其中,资金积累不足和市场应对能力不足会大大降低大学生个人力量创业的选择,前者较原来可降低约45%,后者较之原来可以降低约35%。假设2得到了经验资料的支持。

第三,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所有其他因素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3个变量组在模型(2)中的联合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似然比卡方值chi2(3)=4.66,对应的概率p值为0.198,我们接受3个变量影响均为0的原假设,大学生社会适应度影响创业模式选择的假设未能得到证实。而在模型(3)中,这3个变量联合效应检验表现得十分显著,似然比卡方值chi2(3)=32.62,对应概率p值为0.000,有充分的信心可以拒绝3个变量影响均为零的原假设。具体说来,即参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模式,大学生社会活动兴趣度每降低1个单位,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就将提高原来的28%以上;而大学生的社会合作性每增加1个单位,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就将约降低原来的35%。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第四,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所有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创业经历在两个模型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影响效应。模型(2)中,创业经历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单变量的似然比卡方值chi2(1)=7.31,对应概率p值为0.006,可以拒绝其影响为零的原假设,接受其有影响的假定。参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大学生有创业经历就会提高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较原来可提高约71%。在模型(3)中创业经历同样通过的显著性检验,chi2(1)=8.47,对应概率p值为0.003,有足够信心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参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大学生有创业经历同样会大大提高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较原来可提高约75%。假设4得到了经验资料的支持。

第五,通过分析还发现,控制变量的影响情况也是十分有趣的。模型(2)中,性别、城乡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层级和所学专业门类4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效应。与女性相比,男大学生会降低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较之原来可降低约39%;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会降低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较之原来可降低约38%;家庭经济状况不满意度每增加1个单位,大学生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就会较之原来降低约23%;参照教育部(部委)属高校学生,省市(区)重点院校大学生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会较之原来降低约27%;最后,文、艺、体类的大学生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发生比会大大提高,较之原来提高约35%。模型(3)中,控制变量的作用情况发生了变化,只有城乡背景和文化程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大大提高,较之原来提高约35%;与在校专科生比,在校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选择个人力量创业的发生比都大大降低,较原来分别降低45%和50%。其他变量未表现出显著性作用。

六、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全国30所高校2 82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分类Logit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未来选择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经济意识越强,就越愿意选择家人支持的创业模式,而独立和主动性越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个人力量独立创业的形式;在创业能力方面,大学生创业资金积累越是不足,就越不倾向于选择家人支持创业的形式,也就更不愿意选择个人力量独立创业;同样,如果大学生感觉自己的市场应对能力不足,也就更不会选择个人力量创业。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其家人支持创业的选择影响不显著,但对个人力量创业的选择影响显著;他们对社会性活动的兴趣度越低,就越会选择个人力量创业;他们的社会合作性越强,就越会降低选择个人力量创业。参照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已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却更倾向于选择个人力量创业与家人支持创业。

了解大学生群体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选择创业就业模式的特征是本文关注的焦点,而那些对他们创业模式选择行为真正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才是问题的核心。其实,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基本的假定,即在当前无业可选或少业可选的就业压力下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思想,借助各种形式的创业行为他们能够达到就业的预期,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本研究所考察的创业模式选择并非是一种现实结果,而是在校大学生们根据对自身的认识、对家庭环境的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做出的未来创业模式的预期状态。种种预期尽管还有待变为现实,甚或转化过程中个体的创业模式可能还会发生改变,但对这个问题的科学认识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往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随着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相伴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通过依赖型就业转变为创业型就业已成为必然,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8-14]。在创业组织形式教育上,主张大学生采取合伙形式的创业模式占了主导地位,“创业,请让家人离开”的呼吁铿锵有声。问题是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未注意到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结果除了受教育导向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由他们的自身人格特质、创业能力、家庭背景及社会阅历共同作用而造就的。假设以合伙创业为普遍标准,研究发现具有独立和主动性人格、资金积累充裕、市场应对能力强、合作精神较弱及对社会活动兴趣较低的大学生则更愿意选择个人力量创业,而资金积累充足、经济意识较弱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家庭支持创业,于是他们“理想型”的创业组织形式就会发生改变。

合伙即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彼此协助的行动方式,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最可能采取与朋友合伙创业的形式,这说明他们懂得这样一个基本的社会学道理: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但研究还获得了一个与此相关的有趣的发现,即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会偏离这个社会学原理,更愿意选择个人力量创业和家庭支持创业的形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他们已有的创业实践就是个人独立进行的,或是在家人的协助下完成的,这一实践造成的“路径依赖”使得他们继续沿袭着该模式走向未来。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中国古老的一句谚语在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身上有了应验,“买卖好做,伙计难当”,合伙关系难以经得起经济利益的冲击。中国社会历来有重视家庭和家族关系的文化传统,事实上,众多民营以及私营企业有相当数量是从家族企业起家的,这一点和西方社会基于市场契约的创业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我们的创业教育者一个启示,即教育大学生在合伙创业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否则就克服不了个人创业的局限,难以把新事业做大、做强。

[1]李承先.自主创业.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理想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4(2):11-14.

[2]陈业宏,黄媛媛.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之比较与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136-140.

[3]袁非武.创业,请让家人离开![J].现代营销,2010(3):47.

[4]陈甦彰,宋明鸿.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关联性之研究——以创业精神为中介变数[C].第13届科技整合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0:377-390.

[5]ALAN L CARSRUD,MALIN BRA NNBACK .Understan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Mind:Opening the Black Box[M].Springer,2009:3-19.

[6]MILLER D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Firms [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0-791.

[7]JOHN G.ORME.Multiple Regression with Discrete Dependent Variabl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91-121.

[8]陈学峰.关于在综合大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3):39-40.

[9]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10]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90-91.

[11]徐红.高校创业教育路在何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0-13.

[12]朱敬,齐存田,王向芳.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从毕业生创业实践的视角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16-18.

[13]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管理研究,2010(5):24-26.

[14]于永华.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1):86-89.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家人变量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