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模式及对策

2012-04-09 01:08
关键词:产业资本体育中心李宁

王 莉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模式及对策

王 莉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迅速扩张之势,尤其是以资本扩张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表现出强有力的主导性,体育产业的资本扩张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和路径。伴随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所呈现的“举国体制”模式、“市场化”模式和“混合模式”中,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问题与不足。面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应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学习”,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促发展。

体育产业;资本扩张;扩张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体育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运营成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虽然我国体育产业的资本运营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体育产业资本运营方式呈现多元化,资本扩张速度加快,但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来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法律体制不健全,如在产权交易中,体育产业是按照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进行产权交易,但由于体育产业较其他产业类型有很大不同,如体育产业中无形资产有时占据大部分比重,一般的知识产权就无法对一些较为复杂并且特殊的无线资产给与全面完整的解释,另外,投融资渠道较窄,参与资本运营的各环节中介组织较少,资本运作的制度环境存在弊端等问题也都影响着体育资本的运营;从企业资本运营的内部因素来看,资本运营的战略体系不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如区域性体育产业规划未能和中央一级体育产业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地匹配,造成了重复建设和区域体育产业不合理竞争的局面,此外,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动力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在“举国体制”笼罩下,改革几乎没有“融化”我国体育发展的各个方面,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路径和模式呈现出典型的“中国特色”,和国际体育产业企业资本扩张方式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一、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举国体制”模式

举国体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在各类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就是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我们将此形象地概括为‘举国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体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达到顶峰;然而在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体育产业市场化依然显现“举国体制”的身影,我国体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尝试,规模仍然十分弱小,2008年,中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而发达国家通常占到1%以上。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对体育市场资源的限制和垄断”。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而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却显得“无能为力”,在“举国体制”金字招牌下,一方面,体育赛事、活动的申报都还要由国家体育总局或总局下属的运动管理中心审批;另一方面,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自身设立公司,控制产业经营权。由此可见,体育管理部门集管理机关、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和企业法人四种身份于一身,管办不分,政事企混淆。

作为最早具有体育概念性质的上市公司之一,中体产业是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上市公司,一度被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龙头,可它却与主管部门日渐疏离,在缺少竞赛资源、场馆以及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它的体育产业化尝试屡遭挫败。近几年,中体产业近80%的收入依赖于房地产,房地产成为其主营业务收入。中体产业的实际控股人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管理部门把在“金牌战略”下摸索出来的“举国体制”用在体育产业经营领域,把自己变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国企,体育的“举国体制”,在实施层面实际上是“国家体育总局体制”,体育总局通过控制体育资源来获得经营性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以行政为主导力量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中体产业的运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市场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各单项体育竞赛协会、国家队、体育总局内部其他组织机构都手握重要赛事资源,几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是体育中心又是行业协会,中体产业无法获得赛事资源;第三,“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得到迅速发展,而大众体育参与度不高,体育市场消费环境不理想,中体产业在体育主体产业——休闲健身业的收入比重很低。一心想在体育产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中体产业却在资本扩张道路上遭遇“拦路虎”,“举国体制”模式严重制约了中体产业以及其他国有体育产业企业的发展和资本扩张。

二、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市场化”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产业企业快速崛起,以体育用品业为例,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青睐,国内体育用品行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休闲装等服装品类大热之后,掀起了服装业的另一增长极;然而,最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出现很多问题,以李宁为例,其开新店速度之快,营业收益率却较低,由于“新店模式”乏力,资本市场正在看淡李宁,2010年李宁股价全年下跌43.5%,展现了资本市场对于李宁发展模式的担忧。

据李宁的公告,2011年度第二季度订货会,李宁服装产品及鞋类零售价上涨逾8%,但订货数量则分别下降7%及8%,订单总值较去年下降6%,订货会的糟糕表现,让资本市场看到李宁盈利能力的“日渐乏力”。从李宁发展及资本扩张道路来看,“新店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最近几年,新店扩张迅猛,终端店铺的盈利能力降低,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调整增长模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李宁通过模仿国外轻资产发展模式的方式对其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开始实施国际化,确定了多品牌发展路径,对渠道开始整合,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李宁的这些策略只是从表象上进行了改变,并没有对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忽视了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国外体育用品行业“领导者”的成长路径和阶段等。

成立于2009年的国美体育,依托集团零售行业的成熟发展模式,立志成为消费者的“运动休闲的服务专家”,并成长为一个与国美电器同具影响力的大型专业连锁企业,国美体育在建立初期计划三到五年建立近百家大型门店,然而截至目前,只在北京开设了两家。和国美电器即采即销的供货方式不同,体育用品特别是体育服装大多采用期货制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品牌商和代理商运作,国美体育不仅遇到上述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问题,还在复制国美电器模式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市场化之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期性,在战略制定、企业发展和扩张的模式、运营管理者观念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的“混合”模式

我国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呈现出“混合”模式,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上采取公司化运作,而在人事任免、组织结构和重大战略决策等方面表现出强有力的政府行政干预。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实体代理运营着武汉体育中心各类体育场馆近30多亿的资产,它受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国资办的委托,享有武汉体育中心资产的经营权,负责武汉体育中心资产的运营管理,其在创立之初,即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与探索,一方面,从场馆管理专业化角度上,把日常服务保障工作和招商运营服务项目进行外包;另一方面,通过走经营化和产业化的道路,采取项目化经营扩大市场范围;第三,从战略规划上,用创新思想赢得竞争优势。武汉体育中心通过内部扩张实现资本扩大化,在运营策略、盈利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探索出“武汉体育中心运营模式”,然而由于武汉体育中心具有“国有”背景,企业领导人——总经理的任免权还掌握在政府手中,这对于具有企业性质的武汉体育中心具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着未来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发展前景。从股本构成来看,武汉体育中心实质是由财政单一投资的国有公共体育设施;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公司以独立的法人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并同时实行财政差额拨款。企业在用人上有自主权,但同时也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干预;从激励与约束现状来看,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一方面由于董事会成员与公司资产并无太大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国有资本的代理人是政府而不是企业,董事会成员没有任何积极性为这部分国有资产负责),又没有接受薪酬,因而导致董事会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监事会四名成员中,一名是体育中心员工,其利益受到体育中心总经理的管理与约束,另外三名分别是出资人单位内部员工,是中心利益相关群体,因而不可能实行独立的监督职能。

从武汉体育中心发展及其扩张路径来看,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混合”模式下,产权不清晰、股本结构和投资主体单一化、组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资本扩张。

四、问题与对策

我国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体育产业资本扩张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和路径,这主要是因为“举国体制”渗透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的“春风”并未深入体育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本质上来看,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的体育行政部门掌握着绝大部分体育资源,由于内部管理混乱,权利没有释放,体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其市场化进程受到很大阻碍,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资本扩张具有消极作用;我国社会体育产业企业通过走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但在战略制定、企业发展和扩张的模式、运营管理者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部分企业资本扩张表现出盲目性和短期性;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并不彻底和深入,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体育产业资本扩张呈现出“混合”模式,产权不明确,股本结构和投资主体单一化,组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体育产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内涵之一,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体育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面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扩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应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学习”,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促发展。从具体对策来看,一是相关部门应加大下放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的审批权和经营权的力度,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二是完善相关政策,活跃大众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进程,形成体育产业企业以体育产业为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三是改革我国国有体育产业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和产权主体,推动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执行力度;四是我国体育产业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全面性、长远性和实际性的资本扩张战略,在发展与扩张模式选择上要注重实际性、阶段性、可操作性,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扩张路径。

[1]马瑛,罗良忠.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1,(7).

[2]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半年报[EB/OL].http://www.csig158.com/gonggao.asp.

[3]财经国家周刊.体育产业仅占GDP0.52%,中体转投地产映射困局[EB/OL].http://www.ennweekly.com/.

[4]李宁集团.2010年年报[EB/OL].http://www.li-ning.com.cn/.

[5]安踏集团.2010年年报[EB/OL].http://www.anta.com.

[6]鲁渝华.悬空的李宁:被资本洗盘,在渠道上踯躅徘徊[EB/OL].http://www.chinavalue.net/.

[7]易国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F830.59

A

1001-4799(2012)04-0106-03

2011-09-15

王莉(1967-),女,湖北监利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朱建堂]

猜你喜欢
产业资本体育中心李宁
回望祖山图
某体育中心VIP接待区谐波治理实例分析与探讨
深圳湾体育中心
周浦体育中心篮球馆照明设计
Progress in quantum well and quantum cascad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SITP∗
跌宕起伏“李宁”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