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2-04-08 22:18:00丁亚男刘芳马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20期
关键词: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丁亚男 刘芳 马静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2)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丁亚男 刘芳 马静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2)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86例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的重点。结果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血管痉挛7例,其中,肢体功能障碍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152例,好转34例。结论积极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血管封堵器 颅内动脉瘤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产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动脉瘤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为了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减少穿刺部位的并发症,血管封堵装置逐渐应用于临床,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是一种新型止血装置,它利用封堵杆前端锚片紧贴穿刺处血管内壁,明胶海绵吸血膨胀,堵住动脉穿刺点[1]。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186例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就诊时蛛网膜下腔出血145例,未破裂动脉瘤41例。男87例,女99例,年龄19~81岁,平均54.6岁。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41例,Ⅱ级56例,Ⅲ级25例,Ⅳ级24例。动脉瘤分布情况:前交通动脉瘤59例,后交通动脉瘤48例,颈内动脉起源3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1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末梢型动脉瘤6例。

1.2 方法 采用可脱弹簧圈行动脉瘤内栓塞术,穿刺部位均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

1.3 结果 100%栓塞143例,95%栓塞39例,95%以下栓塞4例。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血管痉挛7例,其中肢体功能障碍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152例,好转34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大多存在恐惧、焦虑、悲观的心理。护理人员应首先妥善安置患者,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心理;其次,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栓塞治疗的优点、步骤及如何配合,并以本病区成功治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消除恐惧和焦虑。

2.1.2 生活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床上大小便,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用力排便,以免腹压增加致动脉瘤破裂,可遵医嘱酌情适量使用缓泻剂。此外,定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2.1.3 术前准备 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准确计算术中肝素的用量;行血、尿常规、CT、DR、心电图、凝血4项、肝肾功能等检查;术前一般给予尼莫地平注射剂4ml/h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痉挛,同时监测病人血压,防止血压过低,患者出现低颅压;常规行会阴部及腹股沟区备皮;常规留置尿管;术前4~6h禁食水,术前15~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钠0.1g;准备好术中所需的材料、常规物品及抢救物品和药品。

2.2 术中护理

2.2.1 护理人员在术者未穿刺之前,于术者对侧,以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当术者铺好手术台面时,应准备好压力输液装置。

2.2.2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当医生每次注入对比剂后,由于瞬间对血管壁的刺激,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可能会突然升高,引起血管收缩,严重者可引起血管痉挛或抽搐,此时患者血压会明显升高,因此,术中要尤为注意患者血压监测,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3 准确应用肝素 由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导致在体内操作的时间较长,术中和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塞是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应准确测量体重,精确使用肝素,及时增加并维持压力输液袋的压力(40kPa)[2],避免导管及管鞘内回血造成血凝块或血栓形成。

2.2.4 在通电解脱弹簧圈时,要配合医生进行电解操作,并记录每次使用的弹簧圈的规格和电解解脱时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造影剂的毒副反应,一旦出现,立即配合医生给予抗过敏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抬高床头30°,以利静脉回流和减轻脑水肿;术后禁食、水8h。由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患者穿刺侧肢体制动3~4h[3]即可,同时无需加压包扎,较常规徒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患者,舒适度有明显的改善,观察并记录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末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等;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血肿[4];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2 并发症的护理

2.3.2.1 动脉瘤破裂出血 发生率为1.4%~8%,其主要原因有:麻醉诱导、插管或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导管导丝机械创伤;弹簧圈大小选择不当;过度填塞或辅助技术时微导管摆动不佳导致弹簧圈填塞后机械性挤压等[5]。因此,在术中和术后,我们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挽救患者生命。此外,癫痫发作、情绪激动、发热、用力排便、血压急剧波动,都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所以,术后不但要通过治疗控制患者血压、癫痫及发热等对症处理,更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便稳定情绪,避免各种诱因作用。

2.3.2.2 血管内栓塞 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如术后发生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言语不清,应警惕发生了脑栓塞。

2.3.2.3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时性的神经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偏瘫或失语等。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留心患者主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若在术中发生,一般导管内注射罂粟碱或尼莫地平后常可缓解。术后我科给患者尼莫地平液持续微量泵入,控制脑血管痉挛效果良好。本组病例中有5例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的同时给予肢体功能锻炼,每日2次,出院时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3 小结

股动脉穿刺点处理的常规方法是采用人工压迫止血后绷带加压包扎,该方法人工压迫止血时间长;费时费力,患者制动时间长,其次,绷带加压包扎使静脉受压时血流速度减慢,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血管封堵器在介入术中的应用,使止血操作简单化,并且快速安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患者的病情观察,避免或尽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张建起,姜铁民,李玉明,等.经皮血管缝合器于封堵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5,20(11):635.

[2]陈玉玲,杨惠清,武燕.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62-163.

[3]李志枚,马茂儒,苏伟,等.经皮血管缝合器于封堵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1):44-46.

[4]Sato K,Kato M.Re-bleeding during embolization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by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J].Masui,2002,51(11):1238-1242.

[5]张庆荣,张鑫,史继新,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7):403-406.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Intracranial aneurysm Nursing

刘芳

R473.6,R743

B

1002-6975(2012)20-1918-03

丁亚男(1987-),女,本科在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实习生带教工作

2012-06-06)

猜你喜欢
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 14:59:22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