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 崔雪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于萍 崔雪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探讨急性阻塞性肺疾(AOPD)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住院患儿360例,分别随机给予超声、氧气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两组在雾化前和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超声组和氧气组雾化前后,以及压缩泵组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pO2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和空气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pO2明显下降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血氧饱和度 护理研究
药物雾化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也成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1-4]。利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阻塞性肺疾病(AOPD),可以起到引流气道、稀释痰液和消炎平喘的作用。给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血氧饱和度(SpO2)低下的情况,进而加重呼吸困难,严重者难以坚持继续治疗。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有超声雾化、氧气雾化及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临床使用时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研究通过对360例AOPD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SpO2进行监测,对各类雾化方式改变患儿SpO2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探讨既能保证有效治疗,又不会使SpO2过低的雾化方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雾化方式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2011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病房接收的需接收雾化吸入治疗的AOPD患儿360例,其中,男180例,女180例,年龄6个月~5周岁,平均3.5岁,将患儿随机分为超声组、氧气组和压缩泵组各120例。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和体温均无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表1)。
表1 360例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实验方法
1.2.1 所选AOPD患儿在化痰、止咳、抗炎、平喘等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治疗时患儿尽量取坐位,坐位有利于吸入药液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病情不允许时采取侧卧位,床头抬高30°,仰卧会使潮气量减少,利于吸入治疗。全部雾化药液吸完后给予患儿翻身、拍背护理,帮助肺内深部痰液顺利排出。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记录呼吸和心率,对于出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儿,要暂停治疗,给予氧气吸入并对症处理。
超声组和压缩泵组进行雾化吸入时,每次吸入10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3d。氧气组将氧气雾化吸入器接上输氧管及喷嘴,在雾化器药杯内加入雾化液,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为5~8L/min,每次吸入10min,每日2次,连续3d。
1.2.2 雾化药液 本科常用药物是消炎药、镇咳药、祛痰药,主要为: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0.5ml加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5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病毒唑0.2g加硫酸庆大霉素4万U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l加生理盐水2ml。
1.2.3 实验医疗仪器 雾化器选用鱼跃/402AI超声雾化器、浙江生产的宁音QYW-20mlⅡ型氧气药物雾化器、康乐之星生产的WHB 01医用压缩空气雾化器,经皮氧饱和度测定采用德国生产的惠普M1205A血氧饱和度测定仪。
1.2.4 观察指标 用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监测患儿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5min后及雾化吸入停止5min后的SpO2值并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超声组和氧气组在雾化前和雾化5min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超声组和氧气组雾化前后,以及压缩泵组雾化5min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前后SpO2值统计结果(%,±s)
表2 三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前后SpO2值统计结果(%,±s)
组内比较:t=7.78,*P<0.01;t=3.21,**P<0.05;t=8.65,△P<0.01;t=5.12,△△P<0.05;t=2.28,※P<0.05
5min超声组 124 87.02±2.7 75.36±6.2* 83.19±3.4组别 例数 雾化前5min 雾化5min时 雾化后**84.19±6.9氧气组 116 86.78±1.9 94.25±7.1△ 90.36±2.9△△压缩泵组 120 86.92±3.1 82.13±6.9※
表2显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pO2具有显著差异,超声组雾化时能极显著地使患儿的SpO2降低,氧气组能极显著地使患儿的SpO2升高,雾化后均逐渐回归正常值,但仍有较显著的差异,而压缩泵组整个过程SpO2变化不显著。受婴幼儿生理和免疫特点的制约,为了达到有效治疗并尽量减少AOPD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选择正确适合的吸入方式显得非常重要,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和空气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
超声雾化是借助超声波产生震动使药液成雾,便于吸入,且噪声较小。但是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容易使患儿的SpO2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超声雾化所用大量雾化液降低了其中的氧气浓度,而患儿往往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所致,如果SpO2降低,将会加重症状,并使患儿拒绝治疗。
氧气雾化则是通过氧气流通使药液成雾,并携带其进入人体气道,急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氧及气道的痉挛,氧气雾化可同时缓解两方面的症状。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需要氧气参与雾化,医务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注意患者的表现,并通过监测SpO2辅助调节其流量,氧气流速不可以太大,曾有氧气雾化时雾化杯发生爆炸的报道[5-6]。
空气压缩的雾化粒径相对来说小,且本研究表明该种雾化方式对患儿的SpO2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它的噪声比较大,儿童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
由于婴幼儿抵抗力低,耐受不稳定,所以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吸入以不超过10min,每天2次为宜,同时可以通过采用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入方法,先进行小雾量、低湿度吸入,待气道适应几分钟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7]。另外,由于患儿易哭闹,其呼吸、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同样加剧呼吸困难。因此,最好待其入睡后开始吸入或用玩具、唱儿歌引其安静,必要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地接受治疗。同时雾化吸入后,应及时予以痰液引流,如轻拍后背、吸痰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最大可能疏通气道,往往能达到明显提升SpO2的效果。对雾化吸入后SpO2明显下降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1]王梅娟.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22.
[2]何清,宋毅,李剑萍.三种雾化吸入辅助治疗COPD患者的对比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55-1256.
[3]林惠华,陈逸娜,占瑞珊.氧气雾化及超声雾化吸入对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32-133.
[4]王琴.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90.
[5]艾美莲,花响岭,胡新和.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9,(33):11-13.
[6]李西睦,喻广娟,丁志远,等.3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09,(21):2909-2910.
[7]孟胜环,李翠乔,田从哲,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74-1876.
Acute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bulization Inhalation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Nursing research
于萍(1981-),女,本科,护师,从事儿童临床护理工作
R472.72,R725.6
B
1002-6975(2012)20-1899-03
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