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文 陈胜男
(天津胸科医院心内科,天津300051)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心脏医学发展,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包括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ed therapy,CRT)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随着CIED数量增加,术后感染也随之增多,严重者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危及生命,同时造成医疗费用激增[1]。囊袋感染是心脏起搏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7%[2]。因此,做好囊袋感染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17例囊袋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植入CIED共1 568例,发生囊袋感染17例(1.08%)。其中1例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17例感染患者年龄46~88岁,平均(70.50±13.39)岁;发生时间(13.33±6.21)个月(3d~24个月),其中术后3~9d发生5例;合并贫血2例(11.7%)高血压2例(11.7%),糖尿病5例(29.4%),瓣膜病2例(11.7%)。治疗处理分别行CIED异位重置术7例,原位重置术1例,另有9例行清创术后好转。
2.1 患者自身原因 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体质过度消瘦、营养不良,胸壁皮下脂肪层过薄,可严重影响伤口愈合。本组1例62岁男性患者身体瘦弱,体质差,于CRT植入后8个月无诱因出现局部疖肿,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行电极拔除术;1例体型瘦弱,皮下组织薄,伤口处红肿,清创消毒后以柔软物覆盖防止摩擦。
2.2 存在其他器官合并症 本组患者伤口感染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患者5例,瓣膜性心肌病者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3例。糖尿病患者由于全身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组织修补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旦感染后伤口难以愈合,继发引起CIED感染。心、肾功能不全者同样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局部组织感染[3]。本组1例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伤口渗血、不易愈合、破溃感染。
2.3 药物因素 抗凝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增加囊袋出血的发生率 。本组患者中囊袋出血继发感染2例,1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不能停药引起;另1例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而阿斯匹林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微小血管的渗血,该患者术前停药时间短,从而导致伤口血肿的形成继发感染。
2.4 植入装置的类型 与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相比,CRT起搏器感染发生率较高。本组有3例患者为安装CRT者,这可能与导管难插,手术时间长,脉冲发生器过大,以及心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患者相对较高。
2.5 植入中无菌技术、囊袋的制作和植入位置选择术中无菌操作不够严格,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囊袋的制作和植入位置的合理选择可有效地减少囊袋破溃的发生率[4],因此,囊袋与起搏器不匹配则易形成积液诱发囊袋感染。
2.6 多次植入手术 多次植入术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性是初次手术患者的2.94倍[5]。本组有3例患者由于多次植入手术后,囊袋周围组织瘢痕形成,囊袋过大或过小形成死腔,均可造成术后囊袋愈合不良或继发出血,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2.7 疾病知识缺乏 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到保护起搏器的重要性,会增加可避免的术后感染的发生。本组1例46岁男性患者于院外不慎损伤起搏器外部皮肤,未予重视,在家中自行换药引起感染,后入我科行起搏器清创术;1例76岁女性患者皮下组织松弛,出院后由于长时间一个姿势活动,导致起搏器与囊袋处于高度摩擦状态破溃,术后1年起搏器滑至腋下,引起起搏器脱位且发生感染。
3.1 术前准备
3.1.1 术前3~5d停用阿斯匹林类药物,直到术后7~10d。并行血常规、凝血时间等化验,心脏多普勒等术前检查。
3.1.2 监测体温2次/d,备皮(范围在左/右上胸部至腋后线),备皮过程中避免损伤皮肤,注意去除电极粘贴痕迹保持皮肤清洁。术前30min~2h静脉应用常规剂量抗生素预防。
3.1.3 治疗基础疾病,接受CIED植入患者多为高龄,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故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尽可能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另外,应避免在患者发热、感染期间行CIED植入术。
3.1.4 做好术前宣教,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增加其对医护工作的配合,从而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介入室严格环境消毒,避免与其他介入手术交叉进行。保持手术环境温度25℃左右,预防患者术野消毒时因温度偏低引发呼吸道感染。
3.3 术后体位与活动 CIED植入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平卧位,沙袋压迫4~6h,术侧肢体制动。待撤去沙袋后适当摇高床头<30°,此时术侧肘腕关节可做较小的伸、屈活动,肩关节勿用力外展或上举。这种舒适卧位即可促使电极和心内膜尽快粘连、融合,又可以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切口愈合。24~48h可取半卧位,3d后可摇床坐起,让患者逐渐适应后再坐床边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5~7d可起床活动,指导患者避免单独活动以防跌倒。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术后1月不做剧烈运动或伸展运动,6个月内勿提重物。2例安装CRT起搏器身体瘦弱的患者,摇床坐起后,主诉起搏器下坠感明显,采用自制的胸带将囊袋固定托起,减少摩擦加强保护,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伤口的观察和护理
3.4.1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感染。一旦感染,及早行清创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出、张力增加及血运情况,可勾画血肿轮廓,检查扩散、消退情况。伤口处如有分泌物或渗出,要注意其量及性质,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必要时随时换药。出血量小、速度慢,局部压迫加压包扎24~48h后血肿往往消失。本组患者中1例房室传导阻滞伴糖尿病者于术后第9天出现切口隆起,有5ml暗红色液体渗出,分泌物培养阴性,给予切开清创处理;1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时间短,术后出现囊袋皮肤青紫,隆起有波动感,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出积血后伤口外敷无菌纱布,沙袋加压12h,让皮瓣与胸壁紧贴减少死腔,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2周后愈合。
3.4.2 穿刺部位用0.5kg沙袋压迫4~6h,压迫位置正确,防止滑脱,观察局部血运情况。对术前运用抗凝剂、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及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延长沙袋压迫时间,可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袋囊出血[6]。压迫部位应在切口下方的囊袋正上方,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确保压迫位置准确无误,以便囊袋内有积血时从切口处渗出[7]。1例患者由于术前不能停用华法令,术后血肿反复压迫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由于观察及时未造成坏死,护理时可采用间断压迫的方法。
3.5 清创术后的护理 进行心电监护和术前评估,术前特别注意患者起搏器依赖情况。1例为起搏器依赖,术中提前插入临时起搏器提升心率后行清创术,清创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起搏信号有无异常。1例CRT患者,出现高热,观察非起搏器依赖,拔出电极后密切心电监护,特别注意体温、心率、血压的变化,夜间观察心率未低于60次/min,卧床休息2~3d,下床活动有护士陪同,同时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含纤维素食物,给予静脉脂肪乳剂,氨基酸等支持,积极给予抗生素,2周血化验指标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将起搏器于对侧重新安置。
3.6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累及静脉内电极导线的局部囊袋感染,需及早将电极拔除、起搏器取出,防止细菌沿电极传播引起严重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威胁患者生命。本组1例患者感染初期于当地医院不规则口服抗生素4个月,由囊袋感染进一步发展至感染性心内膜炎。
3.6.1 发热的观察 每4~6h监测体温一次,绘制体温曲线,以反映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本组1例心内膜炎患者,间断出现体温增高,达38.5℃行血培养。
3.6.2 抗生素,的应用 选择敏感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周。本组心内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静脉点滴4周,观察用药反应和副作用,严格按照时间给药,现用现配,保护静脉。告诉患者病原体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坚持大剂量全程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
3.6.3 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患者心脏听诊有无新的杂音,由于赘生物会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患者有发生栓塞的可能,应观察有无赘生物脱落造成脑、肾、肺、肢体动脉等部位栓塞的征象。
3.7 心理护理 CIED感染患者伴有焦虑、紧张、恐惧、甚至绝望心理,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1例患者担心囊袋感染后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出现焦虑;1例患者出现食欲睡眠差,情绪焦躁更加重了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护士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3.8 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观察起搏器功能,明白起搏器基本常识,日常生活中不可做大幅度的运动及过度体力劳动(如打网球、举重物),活动以感觉舒适、不过度疲劳为限,可以进行骑车、游泳、洗澡、跳舞等。定期复查,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到院复查一次,以后可每半年一次。嘱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压电,防止外力撞击影响起搏器功能。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及导管处的皮肤。
囊袋破溃感染是CIE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正确识别CIED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密切观察减少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异常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尤为重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其自身情况实施对应的健康宣教,增加对起搏器术后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康复依从性,降低感染的发生。
[1]Sohail MR,Henrikson CA,Braid-Forbes MJ,et al.Mortality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fections[J].Arch Intern Med,2011,171(20):1821-1828.
[2]Larry M Baddour,Andrew E Epstein,Christopher C Erickson,et al.Update on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Device Infec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0,121:458-477.
[3]Uslan DZ,Gleva MJ,Warren DK,et al.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Replacement Infections and Prevention:Results from the REPLACE Registr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11,11:1-7.
[4]林运,刘欣.693例永久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02-2703.
[5]史扬.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97-798.
[6]Dababneh SR,Sohail MR.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fection:a stepwise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Cleve Clin J Med,2011,78:529-537.
[7]崔静慧.人工起搏器植入术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4):56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