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莲,刘建海,孙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30)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与语法隐喻功能管窥
任俊莲,刘建海,孙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30)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语法隐喻;影响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创造特殊效果的修辞手段;而认知语言学家如Richards,Lakoff and Johnson等则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系统功能语法代表人物Halliday在1985年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的问题,标志着语法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1],他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还应存在于语法层面。根据Hallidy和Martin,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英语写作向来被认为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最难、最弱的一项,因此英语写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董宏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见解的语言能力远不能让人乐观,作文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缺少应有的“洋味”;文笔平淡无奇,用词多模糊笼统、缺乏精细性;文中恰到好处的修辞运用很少,语法隐喻的使用更少见[2]。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我国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质量。在英语写作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课业负担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疲于应付和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第二语言不同于母语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意识上普遍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讲解、轻言语和表达技能训练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
根据前人有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语法隐喻尤其是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书面语篇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语法隐喻的书面语篇功能对高校作文质量的影响,旨在解决如何有效地运用语法隐喻提升作文写作质量,为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思路和参照。
根据Hallidy和Martin,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和语篇语法隐喻(textual metaphor)。语法具有隐喻认知本质,Halliday认为语法是人类经验的理论,语法载有并反映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如英语语言文化中对于个人主义的崇尚及由此而产生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特点在传统的主-动-宾(SVO)结构就得到体现。一些认知学家认为,主语对应于图形,宾语对应于背景,动词体现了两者的关系。主语往往是突显的对象。同时René Dirven和Marjolijn Verspoor也指出:当人类涉及在某一事件中,他或她常常会被当作句子的主语而被优先提及。也就是说英语语法最常见的表达式总是以人作为主语而被突显的。而如果要突显物体时,就要使用被动语态。如:
A.I must know this poem by heart before tomorrow。
B.This poem must be known by heart by me tomorrow。
根据传统语言学,这两句话的意义完全相同。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A句和B句的语义存在差异,因为两者突显的对象不同。A句以“I”作为主语,是一系列活动的执行者,一直处于动态,最能引起注意,因此A句是最常见的表达式,而如果要突显宾语“this poem”时,就需要使用非一般的被动语态句式B句。这种认知主体习惯于以人为主语的表达式充分体现了英语语法的突显人类优先性的特点。
语法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具备多种功能,国内外学者就其在语篇中的功能做了相关研究。在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中的衔接》认为语法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照应性[3]。Martin提出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篇的工具[4]。我国学者胡壮麟就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提出了“主位—述位”衔接的3种基本模式:简单表述为:1)T1→T2。2)R1→T2。3)T1+R1→T2[5]。范文芳认为名词化隐喻能使语篇正式、客观、简洁、精确、衔接、连贯,掌握好名词化隐喻有助于分析语篇、理解语篇,从而有效地完成语言交际任务[6]。
鉴于语法隐喻丰富的语篇功能,部分学者就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与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结合研究。邱志芳研究了名词化语法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她认为名词化语法隐喻是实现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方式,名词化语法隐喻的语义特性决定了它在语篇构建中具有多种功能[7]。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名词化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使语篇的表达更简洁、连贯、客观、准确、生动,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董宏乐分析了概念语法隐喻与作文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一定的概念语法隐喻是英语作文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提出了几条培养我国学生语法隐喻能力的措施[8]。
随机抽取的120篇2011年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文为样本,以分值高低为标准将其分为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然后按照语法隐喻的分类标准分别统计高分组和低分组中的三类语法隐喻数量,以此来研究语法隐喻与高职高专英语作文质量的关联性。
2.1 语法隐喻在不同质量作文中的分布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作文成绩高的学生比作文成绩低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语法隐喻。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高分组中的平均值均大于低分组中的平均值,人际语法隐喻在高分组中的平均值小于低分组中的平均值,可见,作文成绩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了人际语法隐喻。
对以上结果我们给出以下解释:人际语法隐喻易造成语言中的升级(up-rank),概念语法隐喻则属于语言中的降级现象(down-rank)。概念语法隐喻通过使用名词化等将多个小句压缩成一句话,并扩展名词词组,加大了语篇难度,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特征;而人际语法隐喻使语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造成了文本中小句数量增多,降低了单个小句的信息含量,减弱了文本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质量;其次,人际语法隐喻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音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它存在一定的口语化倾向。熊学亮曾指出[9]:“语气语法隐喻多出现在口语体中。”曾蕾[10]也指出:情态语法隐喻的重要实现方式“投射”多出现在口语语篇中。最后,人际语法隐喻的过多使用,说明了学习者语域意识不清。
2.2 语法隐喻类型与英语作文质量的相关性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对统计数据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果为语法隐喻及其两个变量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的关联值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的关联值为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认为:语法隐喻尤其是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对作文质量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人际语法隐喻则不利于作文质量的提升。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就概念语法隐喻而言,其通过压缩信息增大了词汇密度,从而增加了文章难度;根据Matthiessen[11]指出,概念语法隐喻将过程转化为参加者有利于促进语篇信息结构的发展,同时,概念语法隐喻通过逻辑语义关系形成“思维链”,有利于说理的展开[12]。其次,从语篇语法隐喻的角度来看,语篇语法隐喻有利于主位信息结构的重组,增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语法隐喻(尤其是被动句)可以降低作者的自我显现度,有利于增强书面语的正式程度;概念语法隐喻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具有明显主位化功能的名物化,这需要语篇语法隐喻进行调节,因此,语篇语法隐喻有利于促进概念语法隐喻的展开。最后,很多人际语法隐喻本质上是“升级”,降低了书面语的信息密度,减弱了文章的难度,尤其是主观人际语法隐喻的使用增强了作者的自我显现度,增加了书面语的口语化倾向。
2.3 不同的语法隐喻类型对英语作文质量的功能分析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语法隐喻的三种类型与作文质量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那么,不同的语法隐喻类型在英语作文质量的功能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对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概念语法隐喻单独对作文质量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共同对作文质量的解释力最大。可见,语法隐喻对英语作文质量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概念语法隐喻对作文质量的提升作用突出。
综述所述,语法隐喻与高职高专英语作文质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不同质量作文中的语法隐喻分布不同,高质量的作文倾向于使用语法隐喻结构,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高质量的作文语篇中使用较多,而人际语法隐喻恰好相反;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与高质量作文的关联性较大,过多运用人际隐喻会增加口语化倾向,降低书面语篇的品质。因此,本研究认为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通过其书面语篇功能对作文语篇产生积极影响。
语法隐喻观否定、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隐喻观点,从而使隐喻升华为一种思维和认知工具,并指出语言是隐喻思维和认知的结果,这个观点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指出的是,语法隐喻具有复杂的与研究本质,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仍需进一步探讨。
[1] 朱永生.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J].外国语,1994,(1):8-13.
[2] 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与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J].国外外语教学,2002,(3):30-34.
[3] Halliday,M.A.K.&Ruqu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London: 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2001.
[4] Martin,J.R.Life as a noun:Arresting the universe in science and humanities[M].London:Falmer Press,1993.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 范文芳.试论语法隐喻的综合模式[J].外语教学,2007,(4):11-15.
[7] 邱志芳.名词化语法隐喻在英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00-104.
[8] 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J].国外外语教学,2003,(9):5-9.
[9] 熊学亮,刘东虹.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20-25.
[10] 曾蕾.投射语言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06-107.
[11] Matthiessen,C.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2] Ravelli,L.Renewal of Connection: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n Understanding of Grammatical Metaphor[A].In A.M.Simon-Vandenbergen,M.Taverniers&L.Ravelli(eds.).Grammatical Metaphor:Views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2003:37-64.
G648.2;H314
A
1008-4118(2012)01-0075-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2.01.40
2011-12-15
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编号:GZGZ76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