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琴,王胜国,李秀章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思政部,河北石家庄 050061)
对感恩教育与高职学生就业关系的思考
张焕琴,王胜国,李秀章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思政部,河北石家庄 050061)
感恩教育在本质上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重要的责任教育。成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其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助于强化其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就业意识。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有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自身感恩行为的关注与反思,由感恩愿望转变为感恩行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感恩教育;高职学生;就业;关系;思考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基本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并以高就业率见长的高职院校,也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受社会上好逸恶劳、嫌贫爱富、追求奢靡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无视社会整体上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不是先就业再择业,而是在面对就业岗位时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结果造成福利待遇、地域条件较好的岗位人满为患;而一些待遇也不错、只是因为地处县城或偏远地域的岗位却少有人问津,使得不少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不少高职院校近年来过多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然。
感恩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知恩、报恩和施恩教育。感恩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使受教育者对施恩者长期心存感激,进而抑制和调整心中的利己欲望,用自己的行为对施恩者进行报答,知恩图报。感恩教育的本质是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责任教育。对高职院校来说,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可以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实现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一般说来,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其中教人如何做人更为重要,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所以,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否讲道德不仅是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人类得以存在、维系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康德才说:“我怀着无限的敬畏沉思这两件东西:那天上的星星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1]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学会如何做人,就是要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使人们养成较高的道德品质,自觉地从内心消除各种犯罪的思想萌芽,减少和预防犯罪行为,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维护和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道德教育比一般的知识教育更为重要,道德教育是其他知识教育的基础。而感恩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道德教育的主线和基础。感恩教育是要教育人们懂得报答、学会回报,不能只顾自己而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对自己有恩,进而多作补偿、报答他人的善事。感恩教育告诉和提醒人们:“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2]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怎能有恩不报、忘恩负义,不如羊羔和乌鸦!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教育使个人原有的“野性”(自然属性)得到抑制和调整,而使人的本质——社会属性(基本的道德与良知)得以唤醒、培养、引导和激发。人是社会的主体,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则是客体,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也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应永远心存感激,敬畏和保护大自然。人类自身也是如此,没有父母的养育和呵护,每个人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成长、成人。在父母面前,每个人应永远心存感激;同样,没有老师、亲人、同学、同事、朋友的教育、帮助和支持,每个人也不能进步与成长,没有对师友的感恩之心,也就不会形成对他人、集体、工作的责任意识,更谈不上形成社会责任感。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学会感恩不仅是接受道德教育和拥有基本道德品质的起点和基础,而且是做人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核心和主线。感恩教育既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人性教育,也是整个道德教育的基石和基础,在整个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对高职学生来说,感恩教育还具有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如果把人的道德品质比作一棵大树的主干,那么职业道德就是一个枝杈:它是由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决定的。职业道德对就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就是雷锋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古今中外大量成功人士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素质高的人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很快就会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状态,融入其中,就会产生责任意识,努力做到敬业专心、潜心工作、尽职尽责,而不是三心二意、塞责敷衍、浅尝辄止、得过且过。高职院校由注重感恩教育而使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得到强化的效果,会使学生在面对就业挑选岗位时自然联想到: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比职业技能更重要。做任何职业,都需要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需要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否则一事无成。不仅如此,感恩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的直接作用就是教育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时不要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和自我感受,而应“懂事”,应多考虑如何尽快实现就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和母校的教育栽培之恩,珍惜任何就业机会,先就业再择业,而不是挑三拣四,错失宝贵的就业机会。
从哲学的角度看,感恩是一种主体不忘客体存在而使主客体之间注意保持互动关系的理性状态。现实生活中,感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唤醒、开启和培养人们服务他人的良知。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启发、教育人们要知道感恩,要知恩图报。但近30年来受西方崇尚竞争和推崇“优胜劣汰”等“丛林法则”的文化氛围及发展商品经济过多强调等价交换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风气的熏陶和影响,人们的感恩意识、知恩图报的思想观念普遍受到了冲击,一些人变得不讲道义、唯利是图。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甚嚣尘上不仅导致了全社会的道德滑坡甚至诱发了某些官员的贪腐,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和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许多高职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恩意识,认识不到自己对家庭、对父母、对社会应有的责任,不去考虑自己已经成人,应尽快实现就业,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回报父母,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和个人感受放在首位,挑三拣四,见异思迁,结果一再坐失良机,难以就业。高职院校强化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时时提醒和告知高职学生:既然选择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就业时就要面对现实,就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只想自己,要想着回报他人对自己的恩德,特别是要时刻思考如何报答父母,尽快实现就业,早日自立自强。显然,感恩教育还是对时下推崇自我、张扬个性的社会风气所带来的不少青年过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尊重他人、无视他人和集体、不思回报父母师友的思想观念的一种必要矫正。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当然包括感恩教育)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读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短视之举。“强化职业技能”固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较高综合素质、较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要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忽视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本末倒置。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3]所以我们说,高职院校如果忽视了对高职学生进行以感恩教育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或人文教育),而仅仅强调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较高职业素质、较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且也难以实现国家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初衷。
感恩既是一种回报和相应补偿,也是一种付出和有爱心的体现。感恩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间真情——爱心的一种呼唤、唤醒、启发和引导。卢梭认为:“把爱推及他人,就成了美德,一种根源于我们个人心中的美德。”[4]休谟指出:“道德准则刺激情感,产生或制止行为。”[5]这种“情感教育”和“爱心教育”显然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欲望,使感恩教育由认知基础上的感恩情感转变为感恩行为和感恩实践,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就业。感恩教育可以使人的身心沉浸在对父母、对师友、对他人、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感激之中,思考和审视自己的行为、决定和取舍自己今后的行动。心理学启发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一般由认知、情感和意志构成。适当的感恩教育不仅可以使高职学生确立作为成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和基本价值观,加深对就业与感恩关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养成积极就业就是一种有责任感、有道德、有爱心的具体表现的思想意识,并由此产生尽快就业的持续而强烈的愿望和意志,最后发展为就业行动,从而实现就业。
不少高职学生由于过多追求职业的舒适感、优越感而失去就业机会,说到底就是由“不懂得如何感恩、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报师友的教育帮助之恩”所致。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把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反之,高职院校如一味注重技能教育而无视道德教育、做人教育,就一定会使自己的就业优势渐行渐远,最终背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爱因斯坦说过:“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向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发现者位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6]因此高职院校决不能以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为由,而忽视和削弱了以感恩教育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总之,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而且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就业。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在强调和搞好感恩教育等人文教育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意识、进而凸显出职业教育在学生就业上的独有优势。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魏晋风,等.美德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
[3]高闫青.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滋养[N].光明日报.2010-10-28.
[4]卢梭.爱弥儿.转引自英炜.伦理道德哲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5]休谟.人性论.转引自英炜.伦理道德哲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6]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ZHANG Huanqin,WANG Shengguo,LI Xiuzhang
(Hebe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Shi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Gratitude education in essenc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oral education,being human education and conscience education,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Successful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oral quality and occupation moral of vocational students,promoting students’development of growth,adult and talent,but also helps to strengthen their occupational spirit,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employment.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education of emotion and love,it help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thanksgiving activity,change their desire into action.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ir job taking and increasing the employment rat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gratitude education;students at vocational college;employment;relationship;reflection
G711
A
1008-469X(2012)01-0082-03
2011-10-24
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感恩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关系研究》(20111018)
张焕琴(1963-),女,河北新河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宪政文化和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