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皮 君,黄 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MBA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3S”MBA教育的《孙子兵法》“全胜”战略分析
王 宇,皮 君,黄 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MBA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孙子兵法》中“全胜”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趋势,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3S”(soldier,student,staff)创新教育模式正体现了这一战略思维。“必以全争于天下”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最高目标思维,“知己知彼”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根本战略思维,“上下同欲”是“3S”创新教育模式“全胜”的必要条件思维,“以患为利”、“能因敌变化”是“3S”创新教育模式持久“全胜”的保障性思维。
“3S”;MBA创新教育;《孙子兵法》;“全胜”思维
随着市场环境、规章制度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国内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MBA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引起了许多学者对我国传统MBA教育体制,尤其是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反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这种大氛围下提出了“3S”(soldier,student,staff)全日制培养模式,希望通过三种角色的体验,为未来打下成为优秀职业经理人的良好基础。军事化的生活制度,紧张科学的课程安排,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深入企业的调研实习,注定了我们的全日制MBA从一出生就与众不同。战士儒商,文武相济,进德修业,驰骋商场。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作为兵家圣典,历代将帅和学者对其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特别是当代,商界力求从中汲取孙子战略思维的精髓。本文试图从《孙子》“全胜”战略思维策略及过程对3S创新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以后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孙子》之《计篇》开门见山就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就提出了为“强国霸王”实行“谋攻”的基本“法则”:“必以全争于天下”(《谋攻篇》),也就是夺取“全局”、“全面”的胜利,即“全胜”。当然,这必须在“自保”的基础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在提出“3S”实验班理念之前,已经拥有近20年的MBA办学经验,各方面条件相当成熟。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MBA教育专门设立一个学院,“举全校之力、办MBA教育”在这一点上是很多院校所不具备的,因此,在“3S”实验理念欲“全争于天下”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具备了“自保”的基础,而且根基相当扎实。
在“全胜”的战略思维上,《孙子》很肯定地指出,“胜可全”、“胜可知”,即“胜”是可以通过“庙算”、“计”来预测并判断的。《孙子》认为“多算胜,少算不胜”,主要是“算”君主或者将领的“五事”(道、天、地、将、法)和“七计”,“算”君主和将领的“知胜之道”(《谋攻篇》)。《孙子》还认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能为胜败之政”,修明政治,确保法规实行,即能掌握胜败的主动权了,那就“胜可知”(《形篇》)了。
“3S”实验理念并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夜想出来的。作为在中国较早开展MBA教育的学校,如何造就能够应对未来全球化竞争、担负起中国企业兴亡的职业经理人,一直是该校MBA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课题。把战场的氛围带进课堂,用军人的纪律要求学生,将战士的品格和儒商的修养融为一体,大胆地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未来商界战士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在反思国内外MBA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频繁与校友及企业家接触,切实了解当今的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学院在2007年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中外MBA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并面向社会招标此方面的课题。在“庙算”上,可谓做足了工夫,结果必定会“胜可全”、“胜可知”。
《孙子》在《谋攻篇》中提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的这个论断符合对形势、环境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指导战争或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说,只有从“彼”、“己”的实际出发,才能确保取得“强国霸王”的“全胜”。而在如何做到“知己知彼”上,《孙子》强调了需要缜密的思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地形篇》)。《孙子》认为缜密的“知己知彼”思维,是“全胜”的基础。同时,《孙子》认为,“知己知彼”既要懂得“五事”,又要懂得“七计”。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将”的重要性,“将”不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的优秀品德,还要“有能(力)”。“有能(力)”就要把握“知胜之道”(《谋攻篇》)。
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毕飞等人在《知识经济》上为MBA学院3S的实验创新发表一篇文章,名为《中国MBA教学方法刍议》,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MBA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缺乏灵活、不够合理、忽略学生价值取向;教法陈旧单一、教学强度偏弱;缺乏实际的教学情境;考核机制不合理、偏重于学术忽视实际操作等。文章分析问题翔实合理,字里行间道破一直以来MBA教学方面停步不前的种种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推行3S实验项目时,不但“知己知彼”,了解掌握国内具体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找出自身教学的优劣势,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如田毕飞等知“五事”、晓“七计”的“将”,因此,其“有能”把握了“知胜之道”。
《孙子》认为:“欲强国霸王”需“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即需要君主与臣民“愿望一致”、同心同德,才能完成“全胜”。如何才能“上下同欲”呢?《孙子》提出,君主首先需要按照“智、信、仁、勇、严”来选才,选“将”。这样的“将”应该“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篇》)。“将”要具有只为国家和君主谋利益、不为个人谋名利的品质。《孙子》同时也指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以及人员等,否则贸然兴“兵”,搞不好是要失败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选“将”上存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前面提到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人员,一个层面是项目的执行人员,也就是“3S”实验班的学生们。据统计,报考“3S”实验班的学生95%以上都辞退了原有的工作,其中月收入在3 000元者占其中的40%以上,录取的学生在报考前也都深入了解了“3S”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很大一部分因“3S”培养方案而吸引。而对他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作足了准备,报到第一天的《职业规划课》上,所有的“3S”学生都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MBA未来的责任。其选才,选“将”,真正满足了“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另外,《孙子》认为“将”要善于“管理”兵卒:“齐勇若一,政之道也”(《九地篇》)。何为“政”“道”,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兵卒的教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计篇》)。对兵卒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篇》)。二是要有仁爱兵卒之心:“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三是要惩罚分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令民与上同意”(《计篇》)。四是要随时注意兵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变化:“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九地篇》)总之,“上下同欲”指的是“民众”是实现“强国霸王”、“全胜”的主要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在公布的培养方案里面特别强调“班级管理制度”和“导师制度”:第一学期班主任由军事院校安排,要求年龄不低于45岁,有过团以上规模的管理和指挥经历的现役或退役军人。二至四学期,学院指定班主任年龄不低于40岁,由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学院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研究方向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安排一名具有硕士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安排一名与学生研究方向相关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军事化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被地方院校、企业单位等争相效仿和追求的对象,其效果必定是“善于”“管理”。而二至四学期,学院指定班主任由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实际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的院长亲自担任了首届“3S”实验班的班主任,其在引导学生的作用和观察创新效果上都达到了最大化,这也开创了研究生班班主任由正教授担任的先河。
《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军争之难,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认为“军争”实践中,“患”和“利”是一对矛盾。在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问题上,《孙子》提出了三点指导:“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可以理解为,在处理“患”“利”矛盾上,可以先试探性地“诈立”,分步骤找出矛盾的关键,然后“分进合击”解决矛盾问题。《孙子》同时指出:“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虚实篇》)。可见,《孙子》认为在制定解决方案时不仅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且强调要“能因敌变化”,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朴素辩证法与朴素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孙子》“以患为利”的思维方式,是要求“将”善于全面、辩证地研究问题,寻找“患”“利”之间的平衡点,正确处理“患”“利”矛盾,达到“悬权而动”、“因利制权”,最终“因敌制胜”。
既然是实验,就难免有不足,难免有缺陷。“3S”从不怕失败,不怕缺点,不回避问题。自项目实施以来,广泛征求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只提不足。如在课程设置的衔接上,首届“3S”实验班学生反应在军校期间课程时间过长,严重影响返校后其他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和课时密度。问题提出后,决策层立刻组织研究,分别在军校课程设置上和本校课程设置上找解决办法,并在第二届“3S”实验班及时调整,“分进合击”非常漂亮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除了课程调整以外,第一届和第二届“3S”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是“因敌变化”,如“学以致慧”与“学以致用”相融合教学理念就是明确地在第二届提出并实施,打破“短板效应”教育顽疾也在这一届初现端倪。种种的改变,都是正确处理“患”“利”矛盾的具体体现,逐步向“悬权而动”、“因利制权”发展,并“因敌制胜”。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一直被历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们奉为“兵家圣典”、“谋略之本”,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思维,一种“智慧之源”。而“3S”创新是对这种思维的一次很好的诠释,其教育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学以致用”,而开始侧重于“学以致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舍事而言理”的哲学品格,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我们相信“3S”实验班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以“全胜”的姿态展现给世人。
[1]杨新.孙子兵法战略思维[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
[2]田毕飞,等.中国MBA教学方法刍议[J].知识经济,2010,(18).
[3]管正,等.“全胜”——孙子兵法强国战略思维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4).
Analysis of the“Whole Victory”Strategies ofThe Art of War in“3S”MBA Education
WANG Yu,PI Jun,HUANGJie
(MBA School,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 430000,China)
The core of the“whole victory”strategic thinking inThe A rt of Waris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hings,to achieve the result of“planning strategies within a command tent and winning victory a thousand li away”.The innovative“3S”(soldier,student,staff)education mode used by MBA Schoo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embodies this strategic thinking.As to the“3S”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l,“making the whole victory in the world”is the highest goal of thinking,“knowing self and the other party”is a fundamental strategic thinking,“the whole in on desire”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hinking,“turning disadvantages into advantages”and“capable of adapting with the enemy situation”is the safeguard thinking.
“3S”;MBA innovation education;The A rt of War;“whole victory”thinking
G643
A
1008-469X(2012)02-0075-03
2012-02-17
王宇(1982-),男,江苏泰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工商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