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的异化与回归*

2012-04-02 20:20庞忠荣田友谊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异化教育资源考试

●庞忠荣 田友谊

教育考试的异化与回归*

●庞忠荣 田友谊

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旨在服务学生的发展,但现行教育考试发生了异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考试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考试目的的偏离、教育考试功能的窄化、教育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教育考试功能的本末倒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观的桎梏是导致教育考试异化的原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确实增加教育投资、正确运用教育评价有利于还原教育考试的初衷。

教育考试;异化;教育评价;教育资源;终身教育

教育考试通常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它是学校对教学成效进行测量、鉴定和评价的一种手段,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其宗旨在于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发展。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历来是我国社会各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我国现行教育考试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给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本文在描述考试异化的表现形式和分析考试异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探索考试本真回归的路径,以期教育考试回归本真。

一、教育考试异化的主要表现

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主要是激励、诊断与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即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以此改进教与学的不足),甄别和选拔只是其附属功能。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考试认识的异化,放大其负面效应,使教育考试偏离了其初衷。教育考试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考试目的的偏离

教育考试作为检测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教师而言,主要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即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技能的准确与熟练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水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考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其目的是找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分数成为录取的重要指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教师、学生的重要指标。教育是为了考试,教学是为了考试,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考试转,考试成了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考试的分数和分数的排名成为人们所追求和关注的重心。教育考试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出个别的尖子,而在于检查教育是否满足了基本学习需要,即:“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需要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基本学习手段。”[1]

(二)教育考试功能的窄化

教育考试的功能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即评定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提高与预测,导向与激励。“评价与选拔功能,即通过考试可以评估和鉴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同时通过考试可以为上一级学校和社会选拔符合条件的人才。诊断与反馈功能,即通过考试可以检

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让学生总结学习、更好的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提高与预测功能,即考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预测学生的潜能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向与激励功能,即考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指引作用,考试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文化,培养更多的能力。”[2]教育考试的各项基本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并且应突出的是诊断与反馈功能、提高与预测功能和导向与激励功能。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对教育考试功能的认识主要偏向评定与选拔,忽视其他三方面的功能,割裂教育考试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评定与选拔功能也被异化选拔与淘汰功能。由于教育考试功能的异化,现实中出现一些的考试功能异化的现象,如以升学率为主的考试,以选拔为主的奥数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考试的异化。

(三)教育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

教育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的手段,其方式应多样化(包括纸笔测验、口试与面试、实验操作考试等),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但现行的教育考试主要以纸笔测验为主,侧重于对知识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兴趣缺乏。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考试形式不能或很少能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动作技能、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和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教育考试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育考试的内容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育考试的异化导致学校一切活动围绕考试展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考试为重要参照;学生的学习也以考试为中心。这种以纸笔测验为主要方式,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考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兴趣爱好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教育考试异化探源

异化的教育考试给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分析产生异化的原因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造成教育考试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从教育考试功能的本末倒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观的桎梏几个方面来探索考试异化的原因。

(一)教育考试功能的本末倒置

教育考试本应是作为教育、教学中的手段与工具,用来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是服务于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但在现实中,教育考试却由手段和工具变成目的与核心,学校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受到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试的冲击和影响。教育考试的评定与选拔功能、诊断与反馈功能、提高与预测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本应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演变为评定与选拔功能,甚至是选拔与淘汰功能。过于注重教育考试的评定与选拔功能,抑或是把评定与选拔功能发展成选拔与淘汰功能,就会导致教与学以考试大纲为导向,评价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教育考试的异常激烈。教育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更多的应该发挥其诊断与反馈功能、提高与预测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才能对教育、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服务于教育、教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评价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升学率,学校评价老师的工作绩效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之间的互评中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考试成绩。整个社会,从集体到个人,对考试成绩都很看重。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追求的目标,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忽视道德、能力等不能以考试检测的内容的培养。“考试的本体功能是检测功能,现实中却变成了淘汰功能”[4]。考试成绩由鉴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工具变成了评价学校水平、教师教学绩效的主要依据。目的与手段倒置使考试成为教育教学的“指挥棒”,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竭尽全力。在考试功能导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对优异考试成绩的追求就不可避免,考试偏离其本质就有现实依据。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

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考试的异化。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建国以来至2001年以前,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总体上奉行的是一种重点配置取向,即强势倾斜取向,重点学校制度、分步‘普九’设计、经济效率优先的‘市场化’尝试,均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被不断拉大。从2001年开始,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取向开始发生转变,从强势倾斜转向弱势倾斜,对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拉大趋势有所制约,但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观。”[5]在这种格局下,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在资源分配中占有绝对优势,重点学校集中着大量的优势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重点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方面占有相对优势。日本学者藤田英典认为:“学校作为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更先进技术的空间被分成若干阶段。在结构上,前一阶段的学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这是一个以准备程度的高低来决定一个人在下一阶段进入什么学校的体系。”[6]这正是人们都想进入重点学校的原因,然而重点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通过教育考试脱颖而出是进入重点学校的一条途径,这样就使得教育考试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使教育考试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当教育一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时,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如果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年龄和一定阶段上的失败了,他还有别的机会。”[7]“如果他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8]他不会终身被驱逐到失败的深渊中去,他就不会那么看重考试,教育考试也就不会被社会赋予那么多期望,竞争也就不会那么激烈,或许那样教育考试也就可以按它的初衷来发挥作用。美国高校也有统一入学考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大学测评考试”(简称ACT)和“学业能力评估考试”(简称SAT),但美国的统一入学考试却没有像中国的高考那样受到过多的批判。这正反映,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教育考试被赋予更多意义,教育考试偏离其本质而遭到人们的批判就在所难免。

(三)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观的桎梏

由于受传统价值观念(“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社会用人制度中的文凭至上意识和现实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期望普遍偏高。有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高,希望子女取得高学历。在“你想让孩子最终达到怎样的教育程度”的问题中,期待孩子大学学历的父亲和母亲的比率分别是33.0%和32.8%,期待研究生学历的父亲和母亲的比率分别是60.1%和60.9%[9]。

但由于社会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人们需求,考试作为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起了重要作用。考试在调和这个矛盾时,倾向于“优胜劣汰”,把不适合、不擅长考试的个体排斥在外,也就排斥在教育个体所期望的那种生活之外,因此人们对考试异常重视,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希望通过考试实现人生理想。当对考试的这种希望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信仰时,考试被异常重视就不足为怪了。

三、教育考试回归的路径

长期以来,异化的教育考试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考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导致教育教学中出现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的现象,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教育考试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回归教育考试的本真,应把教育考试的改革放在社会大背景中进行,而不只是局限教育考试本身。

(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考试制度所产生的问题,只有遵循终身教育的路线,把教育过程的结构进行彻底改造时,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当教育一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时,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如果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年龄和一定阶段上的失败了,他还有别的机会。他再也不会终身被驱逐到失败的深渊中去了。”[10]那么他对考试的看法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一旦社会建立了终身教育体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适合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进行学习,那么他也就不会把考试看得那么重要,考试也就有可能发挥它的基本功能。一旦终身教育的思想深深地映入每一个人的脑海中,成为其思维的一部分,成为意识中的一部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就不会那么突出。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让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因为“教育,如果象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的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11]“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在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12]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我们认识到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机构,尽管它仍然是核心的教育机构。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求我们用一个更大、更广的视野来审视教育。除了学校,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等都可以成为教育机构、教育场所。“不要把教育的权力交给一个单独的、垂直的、有等级的机构,使这种机构组成社会中的一个独特团体。相反,所有集体、协会、工联、地方团体和中间组织都必须共同承担教育责任。”[13]因为“教育是属于人之为人、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今日教育不可能再局限于某个阶层,它必须是全民的教育,唯有这样,才能发生效用)”[14]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都要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教育真正变成一种自我教育。“教育虽然是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15]教育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本人,应该使教育成为学习者自己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要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接受教育、去发展。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让教育真正变成一种自我教育时,终身教育体系才得以真正建立。只有当终身教育体系得以真正建立时,教育考试的基本功能才有可能发挥作用,教育考试异化的现象才有可能被还原。

(二)切实增加教育投资

教育资源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它为发展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基础。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提供的,国家提供教育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发展资源的多少。教育投资的多少,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大比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教育投资的可能量。总的来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但总体水平不高,这使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常常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历史的、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造成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别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异等等,使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阶层之间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各自拥有的教育资源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考试作为一种解决这种追求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生之间的竞争,使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得到淋漓至尽。对考试的狂热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考试基本功能的异化。

增加教育投资,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是解决考试负面作用的一个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组织,因此在国家教育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采取社会集资的方法增加教育投入。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足够的教育资源,每个人有自由选择教育的时候,教育考试的本质功能才能得到发挥,教育考试的初衷才能被还原。

(三)正确运用教育评价

在评价观念上,学校教育教学应从“以分数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要从“选拔为本”向“以学生为本,注重发展”转变。在评价方法上,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书面作业、行为观察、教师评语(包括口头表扬或批评),还可以采用操作考核、量表评定、成长档案袋等较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16]在评价内容上,要多元化,不仅要涉及到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涉及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仅要涉及学业成绩的评价,还要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应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格局,提倡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家长逐渐参与到评价中来。只有在努力改进评价的弊端与问题,正确运用教育评价时,考试才可能发挥评定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提高与预测、导向与激励的功能,考试才能作为检验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和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使用,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UNESCO.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2][4]李菲.理性认识教育考试的功能和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0-1-20.

[3][16]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 http://www.gov.cn,2002-12-26.

[5]许丽英.论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0(19):31-35.

[6]藤田英典著.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张京华,许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0.

[7][8][10][11][12][13][15]UNESCO.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7、228、107、200、200、202、200.

[9]杨春华.教育期望中的社会阶层差异: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71-76.

[1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5.

(责任编辑:曾庆伟)

book=7,ebook=64

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2009年度课题《多元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研究》(课题批准号:2009JKS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庞忠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异化教育资源考试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