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主体的现代化

2012-04-02 16:29兰桂杰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现代化主体

兰桂杰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一、编辑主体与编辑出版现代化

编辑主体包括编辑组织和编辑者。编辑组织是指出版部门和编辑部门等。它是按一定的组织方式由人构成的编辑出版系统,是编辑出版作品或者提供有关服务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机构。编辑者是指在编辑出版实践活动中从事生产编辑出版物的工作人员。他们是生产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单位,是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生产力的发展与现代化有着密切联系。依据经济学原理,生产力发展中有三个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强调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而凸显了高新技术条件下劳动力知识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同时认为劳动工具,生产什么和用什么生产,应当成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准[1]。信息经济时代,以电脑和网络为代表的智能化设备是越来越起决定作用的劳动工具。从一般意义上讲,劳动对象生态化是目前经济生活中的一大趋势,但就出版来说,劳动对象多质易变,高科技已成为现实,正如电子图书出现后,作为劳动对象的传媒介质就有了高新科技含量。如上所述,发展生产力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介入。

就主从关系而言,编辑主体现代化是编辑现代化中的核心和关键,其他所有部分都从属于编辑主体。因为即使拥有再完美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如果操纵它的主体是缺乏现代编辑思想和理念以及现代知识结构和素质的人,也是无法实现根本目的的。所以,在编辑出版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编辑主体的现代化具有先导作用,只有首先实现编辑主体的现代化,才能不断推动整个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编辑组织现代化要求机构设置灵活高效,非因人而设,是一个不断进取、充满生机的组织:办公电脑化、自动化;内部通过电脑控制;工作效率快捷、准确、灵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现代化进程中编辑对组织的反应。为适应环境变化,编辑组织应按照事先设定的目标,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编辑的分工与合作,针对不同功能的分工和合作,赋予其相应不同的责任与权利,并合理协调相互的工作,以获得扩大的市场范围,这是编辑组织理应追求的目标。

编辑组织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编辑组织自身,而且包括编辑组织中的所有人,要把编辑组织中的所有人都纳入组织创新活动中来。这固然是现代化组织系统的需要,同时它也是降低现代化过程中阻力的一种必需。编辑组织现代化一般可能会因为组织中各个部门自成一个体系,所以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方法、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以及应付环境的方式。因此,机构的负责人不能够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命令各个具体部门进行现代化的变革,而必须让各个编辑部门参与相应的决策过程,共同讨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变革以实现现代化。

二、编辑观念现代化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国编辑出版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然而,千百年来陈旧的闭关自守的观念已成为中国固步自封的“藩蓠”,也成为编辑出版业自我满足、“小圈子”内运作的劣根。因而,我们应该冲破这种观念,确立全球化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出版资源和出版要素的跨国流动,扩大中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中文出版物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

编辑观念现代化是编辑思想和思想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告别传统人特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具备与物的现代化相适应的独立的、积极的主体性,同时派生出现代人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是现代人的突出特性。它与传统人害怕、恐惧社会变革、不信任甚至敌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相反,对所有一切新颖新奇的事物均愿意积极尝试与体验,并从中获取快感。编辑主体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是否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文化科学知识和新的行为方式,能否迅速地适应并接纳社会的改革与变化。

由于新技术的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出版业,最终必然导致编辑观念的变革。正如计算机大踏步地进入出版业已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如何应对这一趋势,不同的编辑会做出不同的抉择。有一部分编辑已习惯于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对新的出版技术缺乏热情,不够精通。这些陈旧的观念阻碍了出版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编辑不懂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因此,作为编辑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具有现代意识特征的不断变革和进取的思路,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进取性

编辑主体要有积极参与改革的信心与勇气。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编辑只有具备强烈的进取性,才能使自己根之所系的期刊出版业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才能为自己铺设光辉的道路。与人相比,计算机的长处是精确和对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其短处是它的刻板与不善变通,有些人脑极易判断的东西计算机却无能为力。因此,编辑出版物的编排要有规范化条例。目前,出版物编排的规范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已经拥有了期刊的编排规范化文本。

3.创造性

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编辑要有创新的使命感,特别要培养学习意识,提高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跟上时代步伐,永远站立在时代的潮头。创造源于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不仅包括对稿件加工的创新,更主要是进行技术和知识创新。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多侧重于计算机处理方面,对版面的美观、传统出版物的特色涉及较少,因而应考虑兼顾多方面因素。此外,该规范与国际通行的期刊编排方式以及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有关规范有冲突之处,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编辑技能现代化

1.拥有现代的编辑思想和先进学术理念及学术意识

拥有现代的编辑思想和先进学术理念及学术意识,有能力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具有先进编辑理念的人,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一种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中,故而对新知识领域容易产生新知识“触点”的地方具有十分强烈的敏感度与理解力,并使之持续下去,直至将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得以实现。他们敢于否定自我,并且不断地超越与创造,同时不断地从自身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中衍生出创造的热情与动力。

2.具有现代化的编辑常识

具有现代化的编辑常识包括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广阔的文化视野、学术民主的意识、勇于发现真理并敢于坚持真理的胆识。拥有现代化编辑意识的主体能够打破自身既有的思维定势,大胆解放思想,从大文化视野中汲收广泛营养,从各种学术研究与学会活动中探寻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丰富社会知识,精湛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现代化的编辑技术

具有现代化的编辑技术包括随时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能够运用计算机在网上处理稿件,熟练运用编辑规范和手段等[2]。编辑现代化的外在表现首先是通过改变工作手段开始的。随着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不断提高,编辑的工作手段、工作效率、出版周期和生产成本等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部分出版部门都在为更新设备而努力。一个具有现代化编辑意识的编辑是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积极推动者、热心支持者、亲身实践者。

编辑现代化能够促使编辑更好地学习,使个人的聪明才智与自身的理性结合起来,将自己与所在的环境视为一体,深刻理解读者,形成对编辑组织整体利益的使命感。编辑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持持续学习的劲头,及时化解工作中的消极因素,保证编辑主体持续旺盛发展的势头。

编辑主体现代化将创造出有利于出版组织成员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组织环境,造就互相配合、整体搭配的团队精神,形成群体整合功能,做到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及编辑者个人事业发展与组织发展之间的一致和协调。

四、编辑知识结构现代化

编辑知识结构现代化是指编辑的知识必须满足现代性、多元性与宽泛性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日渐明显。这种日趋综合化的趋势,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另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不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在逐渐缩小,而且学科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编辑群体面对这种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开阔知识结构的广度,以便对所涉及的学科、学科群有更多的了解。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陈旧过时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编辑工作的需要,原有的知识结构早已被淘汰。因此,编辑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在编辑工作中及时地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动态,就只能成为空谈。

现代的编辑仅有精湛的业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知晓市场经营之道、法律法规常识、传媒技能;熟练操纵计算机;并对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分类和前沿信息有一定程度了解,这样编辑出来的期刊选题才可能满足社会需求[3]。因此,要做一个称职的现代编辑,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构架。这也是时代对编辑这一群体提出的特殊要求。

五、现代编辑人格与素质

编辑主体现代化还要求编辑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素质与人格。现代人格与素质总体包括时间观念强、言而有信、将学习作为终身目标等内容。具体地表现在良好的政治道德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良好的政治道德修养是编辑工作中坚持主旋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保证,是爱国主义、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团结的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化编辑主体力争追求的目标,而能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及时适应编辑出版活动的要求,则是对编辑主体知识能力的一种检验[4]。现代化的编辑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基础知识系统、专业知识精深、业务知识扎实、相关知识广博等。多元化思维方式要求能够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以开放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取代过去单一封闭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思想敏锐,善于发现和选择有价值和具有前瞻性的选题,能对稿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提高,使之日臻完善。

总之,编辑主体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与现代编辑的人格与素质是现代化编辑主体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观念重于知识,人格的形成与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格与知识是产生观念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刘正周.论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J].财经研究,1996,(11).

[2]李小晴.计算机的介入与期刊的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1).

[3]王瀛.关于编辑主体现代化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5).

[4]纪翠荣.编辑现代化之我见[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12).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现代化主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