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90后”大学生宿舍“卧谈会”流失现象

2012-04-02 15:07敖成兵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舍友宿舍大学生

敖成兵

(皖南医学院思政部)

一、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从风靡到流失

简单地说,大学生宿舍的“卧谈会”就是指晚上熄灯后到入睡前这段时间,大学生们躺在床上聊天。据调查,“卧谈会”是大学校园里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之一,“卧谈会”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片断。正如韩少功在《暗示》里说的:场景就这样常常暗中规定和引导着话题,比如卧室容易谈艳情,山水间容易谈命运,歌剧院容易谈风雅,接待室容易谈公事……依此类推,大学生“卧谈会”因为一系列的因素,决定其话题必然广泛而轻松的。这些因素包括:时间是黑暗的深夜,以掩盖羞耻感;地点是床上,可以横躺竖躺螃蟹躺四肢伸直躺;衣着是怎么舒服怎么穿;意念是自由驰骋,天马行空;成员是这样一个小群体,年龄相近,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多样,渴望被尊重,希望被认可,人际交往需求极为强烈。“卧谈会”没有主持,随意参与,可以是单口独角戏,也可以是群口大战。从黄岩岛事件谈到美国大选;从“中国好声音”谈到同性恋现象;从美容秘笈谈到明星八卦;从马尔克斯的小说谈到卡梅隆的电影;从专业术语谈到梅西的“帽子戏法”;从民俗方言谈到衣着服饰;从隔壁班的帅哥靓妹谈到美食街上的小吃;从阳春白雪谈到下里巴人……世事的冗杂和社会的变迁,尽在他们的“卧谈”范围之中。在黑灯瞎火中聊天,可以展现他们的“博学”和“风雅”,既能产生出奇思和妙想,也能碰撞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笔者对部分已经毕业工作的“60后”、“70后”、“80后”以及正在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部分“90后”大学生群体作了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简单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卧谈会”演进脉络。

“60后”大学生:当时的大学生精神生活非常丰富,“卧谈”风气甚浓。因为当年是“计划分配”的教育政策,加上“思想保守”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卧谈会”内容都是以诗歌、哲学为主,关于异性的话题会经常在宿舍里被小心翼翼地提及。一位接受采访的46岁男士说:“当时我们谈论的话题带有乌托邦色彩,也不会明目张胆地谈论爱情。我们偶尔也谈论就业,在选择去留和职业类型的问题上都比较自由,没有现在的就业焦虑。”

“70后”大学生:当时以“自费上学”、“自主择业”为中心的高校改革开始启动。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其行为和思想也趋于现实化,金钱问题、择业问题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学生“卧谈会”中,另外还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外国影视作品,等等。涉及情感的话题也时常出现,但是总体来说比较抽象,不会具体到某人某事。绝大部分“70后”很喜欢“卧谈”,有位接受调查者说:人坐着的时候,道貌岸然;躺着的时候,思想很自由,离梦境不远。

“80后”大学生:“卧谈会”谈论的话题范围很广,大到国家内政外交、美伊战争,小到热门博客、个人护肤,无所不谈,无所不包。在男生宿舍,重点谈找工作、赚钱和异性,也会谈及创业、兼职、考证、出国,等等;在女生宿舍,主要谈学业、薪资待遇和未来如何找个好老公,等等。有位“80后”说,总体上看,4年的卧谈获益良多:一是提高了辩论能力;二是加强了舍友之间的沟通;三是对提高学业有帮助;四是辩论不伤和气,无所谓面子。

“90后”大学生:“明天谁去上第一节课?”“我不去,要睡觉,几天没睡个好觉了。”“我也不去,我要去校报值班。”“都不去,我也不去了。”看到这几句深夜“对话”,如果我告诉你这不是通过嘴巴说出的而是通过手机键摁出来的“无声话语”,你信吗?但这确实是发生在某高校的某间“90后”宿舍里,而且还不是偶然发生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卧谈会”在“90后”的宿舍里还经常存在的占55%,不常有的占32%,基本上很少的占8%,绝迹的占5%。有“卧谈会”的宿舍,话题一般相对现实和生活化,主要集中在就业、情感和恋爱方面,其次是生活琐事、减肥网购、趣闻轶事、时事政治,等等,也大方谈“性”,即使女生“卧谈”,性话题也没什么难于启齿的。

从“60后”到“90后”,大学生“卧谈会”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卧谈”的内容也与时俱进。年龄大一点的那一代人谈理想、谈精神生活比较多,年纪小点的现在的大学生谈现实、谈物质享受比较多,而且时代越发展,大学生越开放和包容。我们还发现从“60后”到“90后”有两个方面是共同的:一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卧谈”的次数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临近毕业大家越来越忙,也无暇过多闲聊了。二是有一个永恒的“卧谈”话题,就是异性和爱情,唯有这个话题,才能使“卧谈者”越谈越精神。因为大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卧谈会”正好给了大家一个“曲线救国”的机会。而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很明显地感觉到,曾经让“60后”、“70后”、“80后”们无比怀念的“卧谈会”,在“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中,却渐行渐远了。

二、“90后”大学生宿舍“卧谈会”流失的原因

首先是网络的全覆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交流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QQ聊、微信聊、手机短信聊、论坛发帖讨论、微博互动等都已成为常态,聊天的私密性、匿名性和自由组合的特点也明显增强。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了很多“90后”大学生同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正如一位“90后”所说:“大家晚上一般各做各的事,宿舍3台电脑,3个人就几乎每天在电脑前呆到深夜,另外那个女孩早早上床,即使不睡也躺着。有时候有说话的欲望,但看到别人都充满激情地面对着电脑,话到嘴边也咽下去了。”

其次是当前的“90后”把“就业和前途”摆在第一位,这意味着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课业的繁重、就业的潜在竞争压力使他们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就业和成功的砝码,由此催生出“找工作一族”、“考研一族”、“实验室一族”、“社团一族”、“学生会一族”、“兼职一族”等。一位“90后”表示,从进大学开始,社团招新、竞选干部、入党、奖学金、到大公司的实习机会,大学生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单纯的同学关系已经升级为竞争对手,象牙塔中的利益博弈将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每个人都想在毕业时比别人多一份筹码,大家都不愿意再多聊什么,“因为任何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透露自己的动向或信息”。很多大学生整日脚步匆匆,回到宿舍就已经临近熄灯,而宿舍的同学们也忙着各自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来“卧谈”。

最后还有宿舍成员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别、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的增强、作息时间的不一致、因恋爱而有异性的陪伴、一些潜隐性矛盾的存在等原因。所有这些原因的叠加导致大家逗留在宿舍的时间更少了,即使回来也是疲惫不堪,无心“卧谈”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变迁、就业压力、个性张扬是导致“卧谈会”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三、时代呼唤流失的那部分“卧谈会”的回归

“卧谈会”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卧谈会”之所以为从前的大学生们津津乐道和牵肠挂肚,就在于它的恒久魅力和对人格教养的培育和塑造。

(一)“卧谈会”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影响

“卧谈会”是大学生亚群体的“同构网”:舍友之间彼此熟悉和相对亲密的关系使个体与群体在沟通中感受着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人生观的共鸣,由此也就形成了我们所称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特有的自由、开放、独立、批判、不拘小节、雅俗共赏等属性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也塑造着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卧谈会”是大学生心理的“减压阀”: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高负压群体,他们承受着来自就业、学业、情感、家人的期望等多方面的压力。舍友之间有情感联系,那么对舍友心理动态的把握、心理问题倾向的及时发现都有好处。“卧谈”是舍友之间相互倾诉的一种最好的形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能达到心理安慰之疗效。

“卧谈会”是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出气口”:“卧谈会”是一种发泄渠道,不满的情绪或对抗的情绪通过言语的表达“决堤而出”之后,顿感身心舒畅很多。

“卧谈会”是大学生友情的“粘合剂”:一般情况下,“卧谈”次数较为频繁的宿舍,成员间的关系相对于“卧谈”次数较少的宿舍更融洽,而且也有助于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可以想象,如果舍友之间在大学期间没有友情,毕业后各奔东西,大家很快就“相忘于江湖”了。

“卧谈会”是大学生心灵的“避风港”:在大学里,人人都希望得到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能够得到经常在一起的舍友的理解和支持。舍友一两句鼓励的话,就可能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而在“卧谈会”中畅抒自己对人生的感受,把挫折和不如意说出来,如果能得到群体的回应,就有了知己满屋的感觉。

“卧谈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卧谈”能锻炼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经常聊天的宿舍开放程度比较高,而开放度高的人必然自信心强,敢于跟别人交往,这样的人耐挫折性比较强。“卧谈”能让人在信息获取中增长见识,并能引发自身的觉悟进而反观自己的不足。“卧谈会”是传播知识的途径,畅谈的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幽默调侃、经典语录、流行话语、时尚悲催……往往由此诞生。

(二)“卧谈会”的消极方面即是“度”的把握问题

这个“度”首先是时间上的,一谈就收不住嘴,谈到深更半夜,会引发一些不愿“卧谈”的同学的不满,也会影响宿舍成员的休息和第二天的学习生活;“度”还有聊天内容方面的,即在话题讨论方面是否有低价值言论(譬如猥琐性、诽谤性、攻击性、仇恨性言论等)。因此,对“卧谈会”要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以把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第一,要对“卧谈会”进行定期调研。通过摸底调研,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因为“卧谈”而引发舍友之间关系紧张,是否有一些偏激的思想和行为正在萌发之中,等等。早发现早解决,可以避免一些极端事态的发生。

第二,要制定宿舍公约和成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这主要是为了规范一下“卧谈会”的“度”的问题,即“卧谈”的时间要有所控制,“卧谈”的话题不能过于低俗无聊,更不能有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当然宿舍公约或组织章程要由全体舍员协商讨论,共同拟定。公约或章程的内容要有包容度和弹性,措辞不能太强硬,不能涵有惩罚性的条款,要让舍员对宿舍有家的温暖感受,以使他们依恋这个集体,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第三,要从观念形态层面上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要让学生知晓宣泄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敌对情绪不是冲突,类似政治笑话、讽刺戏剧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不是冲突,而只是宣泄敌对情绪。宣泄敌对情绪对社会具有安全阀的作用。[1]当然我们需要运用更加切实可行的方式,不断优化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行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使“卧谈会”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盼“卧谈会”不要从“90后”宿舍流失。大学,是一个天然孕育着丰富精神生活和文化资源的场所。2001年年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群毕业生拍摄的DV短剧《清华夜话》被上传到网络以后,迅速成为当年各大高校BBS上的热门话题,这个短剧勾起的,是无数莘莘学子对大学生活的畅想和回忆。很多接受调查的“60后”、“70后”、“80后”都认为,“卧谈会”是大学校园里最自然、最真实和最充满人情味的“情感交流场”。“卧谈会”在“90后”宿舍里真的渐渐不受欢迎了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90后”大学生还是蛮期待“卧谈”的。有位接受调查的“90后”大学生说:“每晚对着自己的电脑,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如果哪天不想上网了,就发现自己特无聊,然后就一个劲儿地发短信。晚上‘卧谈’能调和宿舍的尴尬气氛。”更多的学生感觉到,自从有了手机和电脑,同学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东西,不少同学都感觉在宿舍里非常压抑;舍友之间如果不能及时和真诚地沟通,就会产生相互猜疑的心理,很可能引发矛盾,以至于逐渐产生隔阂;如果遇到矛盾和纠纷不能彼此敞开心扉谈深、谈透,还可能导致事态的进一步升级或恶化。可能我们无法人为地阻止“卧谈会”在“90后”大学生宿舍里的流失,但我们期待着他们能将“卧谈会”延续下去,把“卧谈”精神发扬光大。“卧谈会”伴随着大学生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他们从伪成熟到成熟的整个经历。也许多年以后,很多人还会忆起那些伴着星星、月亮同时出现的欢笑和泪水,哪怕是在最清冷的夜晚,每每回想起来也会让人感到留恋和温暖。

[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68-269.

猜你喜欢
舍友宿舍大学生
同一条毛巾
热得快炸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无债一身轻
学校到底是谁的
大学生之歌
热得快炸了
新技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