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乙书,卢永奋,陈华斌
(1.广东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515000;2.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
汕头市总面积2 064.4 km2,人口52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0.4万人,占汕头市人口的66.86%。2010年汕头市农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在2 500元以下的有5.64万户、19.76万人,人均年纯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有 2.27万户、11.7万人,处在贫困线的农民占农业人口的8.92%,需要帮扶的任务相当繁重。食用菌作为绿色健康食品,其栽培投资少、收益大,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是一项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结合汕头市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的实际,积极推广食用菌栽培,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汕头市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实现特色农业从量到质的飞跃。
20世纪50-60年代,汕头市郊区就建有蘑菇场,已开始食用菌的种植,且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方面已拥有成熟的配方和娴熟的管理工艺。当地用稻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基础材料,使出菇率达到甚至超过单纯用棉籽壳栽培的。
食用菌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等,被誉为绿色健康植物肉,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汕头市自然条件优越,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均日照时数2 000~2 500 h,年平均气温在21~22℃,非常适宜食用菌的栽培。
汕头市是粤东区域的中心城市,通过推广食用菌种植可以辐射到潮州、揭阳、汕尾1 700多万人口,市场前景广阔。
汕头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豆类、玉米、蔬菜、水果等,可以充分利用稻秸秆、豆壳、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稻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营养菌体蛋白的饲料,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进行循环再利用。
采用“政府牵头+研究院所+公司+农户”的模式。政府要从财政收入中划拨一定的资金作为专项扶贫基金,重点放在“造血”功能的培育上即推广食用菌种植的专项上,以达到扶贫基金在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化。研究院所重点负责引进优质的菌种,由研究院所设立菌种培育中心,进行专项的研究和开发,向农户提供菌种和栽培技术,协助做好栽培技术的指导与管理,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成立专业食用菌公司,负责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可以采取“农超对接”的模式进行运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经济价值。农户主要负责食用菌的栽培,把分散的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根据食用菌所需的干、热料,进行统一收购和培养基的生产,统一分配到农户,统一规格和标准,以达到循环再利用、减少和避免二次污染、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食用菌种植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成立食用菌联盟等社会组织,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价格,避免形成规模化生产之后,相互间进行恶性竞争,以保护农户的权益,才能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形成良性生产经营。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汕头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76家,联结农户24.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7个,带动农户2.49万户;农业产业化组织516个,联结带动农户达到31.3万户。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的优势,组建汕头市食用菌栽培联盟社会组织,进行专项的投资,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为避免生产经营中的不测,建立食用菌种植的保险体系模式,从生产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投保,积极鼓励农户参与农作物的保险,减少和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
在汕头农村推广食用菌栽培,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只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予指导和帮助,通过食用菌种植项目的推广,就能帮助贫困山区和老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汕头市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①在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缺乏的汕头市,要充分利用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栽培产业,辐射粤东四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在食用菌的品种选育中,根据本地人们的饮食习惯,选择适合的菌种加以推广,尤其是在产、销等环节上要做实,避免出现失误和产品滞销现象。
③食用菌产业的推广,需要从技术层面上给予支撑,选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并树立品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