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学家和茶学家的结合
——怀念我的父亲、浙大茶学系创始人蒋芸生先生

2012-04-01 01:55蒋同泽
茶叶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学院园艺茶叶

蒋同泽

1 前言

父亲蒋芸生出世已41年了。我是他的长子,可惜当时我出生在热心工业救国时代,学电机去了,未能继承他的事业。但我耳濡目染,对园艺和茶学也略有了解,更有时相聚交谈,有些是未为人知的信息。

2 作风正派,为人正直

我祖父虽为小地主,但家道并不富裕,我父20岁从淮阴第三农校毕业后,无力供他出国深造。但是因他成绩优秀,由农校帮助公派去日本,在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学园艺,师从日本柑橘专家田中长三郎。他爱钻研,全面学了园艺各科,果树、蔬菜、花卉、造园都学得好,尤其是柑橘和造园。1925年他毕业归国后,回淮阴第三农校任教,后“三农”停办,就转到其它学校。1929年他受聘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为专任教员,两年后,因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被提升为副教授。1933年浙大新校长郭任远无理将农学院院长许璇解职,任用他的私人,引起学生、教师的抗议。除个别人外,农学院教师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这一正义的行动,我父也参加了。他改到南通学院农科任园艺教授,直到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抗日战争开始了,日军对南通狂轰滥炸,学院很不安全,只好临时停办。一年后,南通学院迁到上海租界复办,请父亲回去任教并兼农科主任。父亲去了,可这时教师难聘,有的课没有老师,我父就只好见困难就上,能教的就自己教,因此这几年他教了不少课,从农科基础课如植物生理学、化学、英文、日文,到园艺各科花卉、造园学、促成栽培等。多教课并不加工资,他急公好义的性格就是如此。

到了1940年,日军更加疯狂,把魔爪逐渐伸入租界,开始拉拢名人去做汉奸。有个中学校长投靠日伪,我父就不允许我在该校就读。但有一个大汉奸褚名谊的爪牙,则看上了父亲,多次来信邀他去赴宴,我父则婉言谢绝,不予理会。后来逼得紧了,父亲对我说,上海租界也不可久留了。

这时正好福建协和大学来信邀父亲去任教,职务是副教授,他不顾这些,就应聘去协和大学了。于是,就想方设法乘船离开上海到福建邵武去(当时协大已搬到邵武)。父亲到校后,协大聘他当园艺系主任,系里教师不多,有些课没人开,他就一人勇担重担,从园艺概论、果树、蔬菜、花卉、造园等课程,他都上过。学校这时发觉他早在南通就是教授了,职称改正后要加他的工资,他说我已是最高的了,把它让给其他的人吧!可能别人以为我家很有钱,实际上,我家弟妹正因经济而承受失学之苦。他的为人就是如此。

3 从园艺转到茶学,不懂就学

1942年日军大举进攻江西,邵武面临前线,形势紧张。协大也开始准备疏散。我父只好离开邵武,到永安去,任福建省农业厅园艺试验场场长。可到任不到两个月,就遭到日军的大轰炸。目标竟是园艺场的果园。原来因园艺场建于东郊,果园就建在原来的石堆中,可能日军误认为果树是伪装,是军队的地下碉堡吧,就大肆轰炸起来。园艺场的工作几乎无法进行下去。

正值此时,父亲的老友吴觉农先生在武夷山下(赤石)创建了一个茶叶研究所,他是所长。他几次三番来永安找父亲去茶叶研究所任副所长。父亲说我是学园艺的,不懂茶,去了无用。但吴觉农说,有事可干,你是园艺专家,对植物栽培你是内行,到我那里兼茶树栽培组组长,可发挥你的专长,这里的园艺场你就别干了。如此我们全家就迁去武夷山了。

到茶叶研究所,栽培组的个别人对他说,你不懂茶,来干什么?他谦虚地回答:不懂就学,向你们大家学。

半年之后,我从永安中学放假回家,对他的改行很奇怪,就问他,为何来茶叶研究所。他把上述情况给我说了,还说明天休息,他可领我去武夷山上看看茶园。第二日他领我到山上,在天心寺前,他指着棵高大的茶树给我说,这就是“大红袍”,它的茶叶年产只有几斤,在清朝只进贡给皇帝。还指着另一些岩上的茶树说,这些茶树产的茶叶质量都很高,各有名字,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等,统称为名枞,这三个加上大红袍,称为“武夷四大名枞”,我们正在把它们移植过来,研究如何发展它。我说看来你已成为行家了,兴趣已转移至茶树上,而且是认真学的。他组内有个小青年叫尹在继,就受父亲影响,很爱学习。一年后,他去参军,抗战胜利后,茶研所停办,他就到上海商品检验局学习,最后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品审评专家。

不过,我父亲在茶叶研究所工作不到两年,就因我的幼弟感染肺炎夭亡,母亲痛不欲生,执意要离开赤石这地方,同时,茶叶研究所也有要停办的消息,父亲就离开了茶研所。

4 真正回到茶叶路上

离开茶研所后,父亲又回到永安,到福建农学院教书,还兼园艺试验场场长。又过二年,抗日战争胜利复员,大多数人都回家。1946年父亲离开福建,回到杭州任浙大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这时物价飞涨,生活十分困难,父亲只好去上海南通学院(它先在上海复校)兼课一年,以补家用。这以后直到1952年,他都一直在搞园艺教学。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浙大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并要求新建茶叶专修科,原定复旦的茶叶专修科将调来浙农,可后来又改调到安徽大学农学院去。浙农无人无马,按理应该不办或缓办,可上级看中杭州这块风水宝地不放,仍要求想办法。学校领导知我父有两年的茶研所经验,就让我父单人匹马筹办茶叶专修科。父亲也就考虑国家和领导的要求,为浙江培养茶叶干部着想,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正在这时,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分配到浙农,当他的助教,我父高兴极了。经过一段时间日以继夜紧张工作,1952年9月,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首届新生如期入学。他又请杭州农校的有关教师兼课。开学后,他亲自上‘茶叶概论’课。如此就又走上茶叶之路。1954年,高教部把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合并到浙农,而且要求办成四年制茶叶系,让他担任系主任。这时学生和教师都多了,可任务也重了。他自己就又增教了‘茶树栽培学’。1956年,他和庄晚芳、李联标等茶叶专家,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1958年中国农科院又让他在杭州组建茶叶研究所。他从选址到选人,在杭州里外跑了大半年,才在郊区七佛寺建了中国茶叶研究所,他受命为首任所长,后改为名誉所长。1964年,他作为筹备组组长,在杭州正式成立了中国茶叶学会。并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我休假回家,看他如此辛苦,就和他说,你是园艺专家,何苦如此为茶奔跑?他说组织上要我搞茶叶,何况我搞茶叶已有好几年,就走茶叶这条路吧!我说那也好,但你的园艺丢了岂不可惜?他说可考虑园艺和茶艺的结合。花茶实际就是花卉和茶叶的结合,不过有个别专家反对,他们说茶叶就是纯正的茶叶,花茶是杂种。他们反对,自己碰也不碰。我说,人的口味不同,各有所爱,有人只爱绿茶的香味淳正,有人则喜欢花茶的芳香。我就喜爱茉莉花茶,桂花茶则更好,近年还买不到哩!它把花香和茶香结合,可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父亲点头称是,并说将来可走花卉园艺和茶艺相结合的道路。

后来,他在茶叶系首次开设‘熏茶花卉栽培’课程,还编写了教材。(1980年,这本遗著由他的学生邵霖生编修予以出版)。可惜他提高花茶前进的科研计划因文革开始,而没有办法实现。此时他因工作忙,身体也不好,胃溃疡也未得到治疗。我母亲说他这头牛(他生肖属牛)只知道埋头耕田,不知道保护自己。这时他还被提为浙江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1966年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患病也不让他到医院去检查医治,甚至带病还要他去劳动,他无法蹲下,还被迫跪下拔草。到1971年病重,终因已至胃癌晚期,无法救治,于9月12日去世。园艺和茶艺相结合的研究也就无人了。

猜你喜欢
农学院园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园艺系
园艺
香喷喷的茶叶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