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杭央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315800)
称赞,即赞美,是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社交中的赞美语是对对方人格、能力、成就等的一种尊重,可以起到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李军华2003:348)。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海姆斯(Holmes)(转引自徐昌华、李奇楠2001)认为称赞是直接或曲折地赞誉说话者以外的对象(通常指听话者)。赞誉的内容往往是指对方一些好的或值得肯定的方面(如财产、性格、才能等)。日本学者小玉安惠(1996:60)在海姆斯的基础上将称赞定义为:“ほめるという言語行為は、話し手が聞き手或いは聞き手の家族やそれに類する者に関してよいと認める様々なもの或いはことに対して、聞き手を心地よくさせることを前提に、明示的に或いは暗示的に、肯定的な評価を与える行為である”。意即说话人对听话人或其家属及相关人员所具有的某种优势,明确或隐含地进行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
日本人很喜欢当面称赞别人。称赞具有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这种特征必然会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形成日本独特的称赞表达方式。因此,如果仅拘泥于语言规则或字面意思,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理解日语独特的称赞表达方式,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误用,从而导致交际失败。以日语称赞表达的应答方式为例,国内很多日语教材只是笼统地提到以下3种。
(1) 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不,哪里哪里)。
(2) いいえ、そんなことはありません(不,没有这回事)。
(3) いいえ、とんでもありません(不,哪里的话)。
实际上,日语称赞表达的应答方式相当复杂,会因场合而有所不同。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称赞表达的应答方式进行分析。
称赞表达是一种互动式的语言行为,它包括称赞和应答两个方面,在分析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前,有必要对日语称赞语言行为加以说明。在日本,称赞语言行为具有社交礼仪性的特征,类似于寒暄语,在日常生活中为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日本人喜欢当面称赞对方,为了交谈的顺利进行,他们会尽量保持和对方一致,迎合对方,即使在给对方提建议或想指出对方的不妥之处时,也会用词委婉,先称赞对方,再进入主题。
虽然日本人喜欢赞美别人,但他们在选择称赞对象时却受到其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本社会有内和外的区别,他们将有血缘关系以及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当作“うち”(内),而将此之外的一切人际关系称为“そと”(外)。在称赞对象的选定问题上,日本学者高崎文雄指出:原则上不称赞内部的人,而属于外部的人往往成为称赞的对象(转引自甘能清2003:25)。所以在他人面前日本人很少称赞自己的家人,更多的是进行批评和负面评价。相反,他们对外部的人则经常不乏赞美之辞。
此外,日本是一个注重上下级关系的社会。上级会经常对下属说“きみ、よく頑張ったね”(你很努力嘛)、“なかなかよくやるね”(你做得不错),但下属对上级使用称赞语倒鲜有所闻。这是因为在日本下属通常不具备对上级进行评价的资格和能力,因此,下属不可以对上级使用评价性语言。针对称赞行为的上下级关系,日向ノエミア(1996:57)认为:下级不应该面对面地评价上级,应避免评价式的表达方式。川口义一等人(1996:18)也认为:下属一般不具备对上级评价的资格和能力。如果下级想对上级表达称赞之意,往往采用“受到恩惠”和“表示感谢”等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称赞话题的选定上,主要以被赞方的所有物、仪表为主,其他如技能、性格、行为等也可以作为称赞的话题。对于称赞行为的前提,田边洋二(1996)认为一般是因为先对某人、事、物抱有兴趣或受到感动,进而再用语言表达惊讶、羡慕、高兴等感情。
在称赞的表达句式上,熊取谷哲夫(1989)将日语称赞表达分为“形容词+对象”、“对象+形容词”和“对象+喜好”三种形式。丸山明代(1996)通过对大学生的日常语言行为进行调查也发现,日本人普遍喜欢用形容词或形容动词谓语句表达称赞。由此可见,日语称赞表达在句式选择上一般倾向于使用具有褒义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这是因为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具有表达感情的特征,而且多为说话人的自我感觉,没有具体的客观评价标准。
迄今为止,国外关于称赞语语用原则的研究已有不少,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布朗和莱文逊(Brown & Levinson 1987)提出的“面子保全论”和“面子威胁行为”,还有格赖斯(Grice 1975)等的“合作原则”,它包括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要求不要说虚假或缺乏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求所说的话有关联性,使人一听就懂;方式准则——要求所说的话简练、简洁易懂、避免歧义。利奇(Leech 1983)在格赖斯“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礼貌原则”,该原则要求人们在交际中必须尊重对方,它包含以下几项准则:
得体准则——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多让别人受益。
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赞誉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多赞誉他人。
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
一致准则——在观点上减少自己跟他们的不一致,增加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避免使对方反感,增进双方的感情成分。
“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话语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同意合作的前提下能顺利交际。而“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更高一层次,它维护了说话双方的平等地位和互相之间的友好关,可以说“礼貌原则”弥补了“合作原则”中的不足。
本文主要基于利奇的“礼貌原则”对日语的称赞语应答方式进行考察研究。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回应称赞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遵循社会规范所认可的规则。利奇提出的“谦逊准则”是社会规范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遵循的礼貌原则之一。日本社会重视“以和为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分析日本人对称赞语的应答方式,一般多遵循“谦逊准则”。例如前面所说的“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不,哪里哪里)等否定表达,就是非常谦虚的应答方式。如果一味地用否定的应答方式表示谦虚,从语用学角度而言违背了“合作原则”,使得交流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对重视“以和为贵”的日本社会来说是不合规范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称赞语应答方式上,对对方的评价内容并不是全面赞成或全面否定,而是采取限定、补充说明、换词、转移等方式降低或弱化称赞的程度,表明自己谦逊的态度。
在“谦逊准则”下,针对别人的称赞,受称赞方不应再抬高称赞的程度,否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在日语中,助词、副词具有限定的作用,因此,受到称赞时,日本人往往会用助词或副词限定、弱化称赞的程度和内容。
例(1) (職場で。Aは四十代、女性。Bは二十代、女性)①
A:脚、長いわね。
B:ええ、脚だけは長いんです。
日语中副助词“だけ”(只有)具有限定的作用,例如,在上例的回答中B用“ええ”(嗯)先接受了A对自己“脚が長い”(腿修长)的称赞,但又通过“脚だけは”(只有腿)这样的回答进行注释,表明其他地方并不出众。用提示助词“は”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例(2) (大学で。Aは二十歳、女性。BはAのサークルの後輩)
A:わあー、先輩、そのネックレスすてきですね。洋服とお揃いなんですか?すごく似合ってますよ。
B:これね、全然別に買ったんだけど、よくそう言われるの。私もけっこう気に入ってるんだ。
上例中,B接受A的称赞,虽然内心非常开心,却用副词“けっこう”(相当)进行了限定。如果用“とても”、“すごく”(很,非常)之类完全肯定的说法,难免会给对方以自鸣得意之嫌,因此通过“けっこう”之类的模糊语降低对方的称赞程度,更符合日本社会的谦虚原则和文化心理。
在日常会话中,针对别人的称赞也经常用“意外と”表明自己并未预期到好评的谦虚态度,像这样用“けっこう、意外と、案外、わりと、一応”等表示限定的副词来回应称赞内容比较常见,副词的使用可以说是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一个特征。另外,像“ちょっと、少し、少しは”等表述也可以弱化称赞的程度。
为了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日本人有时会用介绍背景的方法对称赞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间接地表达接受对方的称赞。这时的应答方式则遵循了“谦逊准则”和“一致准则”。
例(3) (A、Bとも二十代の女性で、友人同士)
A:そのイヤリング、かわいいね。
B:ありがとう。でも、これずっと前に買ったの。
例(4) (A、Bとも二十代の女性で、友人同士)
A:そのサンダル、きれいね。
B:ありがとう。でも、とっても安かったのよ。
在上述两例中,B对A的称赞表示了感谢,但通过补充“でも、これずっと前に買ったの”(但这是很早以前买的)和“でも、とっても安かったのよ”(可是很便宜的)等背景说明降低了受称赞的程度。
面对别人的表扬,汉语和英语常用“谢谢”、“thank you”回答,而在日语中往往在“ありがとう”(谢谢)回答之后,还会通过补充说明以弱化自己受称赞时的喜悦心情。这也反映了日本人始终愿意和对方保持和睦的心理和谦虚的精神。
在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中,还经常用换词应对或换一种说法来降低对方的称赞程度,以表明自己谦虚的态度。
例(5) (電話で。A、Bともに四十代半ば、女性。どちらも高二の娘がいて小学校の頃から同級生)
A:xちゃん(Bの娘)、絵が本当にお上手ね。娘がいつも言っているのよ。
B:それはどうだかわからないけど、ともかく好きみたいね。勉強もあのくらい熱中してくれるといいんだけど。
例(6) (居酒屋で。AはBの上司)
A:(Bの妻について)スタイルいいよねえ。
B:ええ、がりがりなんです。
在例5中,针对A称赞B的女儿“絵が上手”(画画得好)这件事,B通过回答“それはどうだかわからないけど”(不知到底怎么样)来保留自己的态度。因为“上手、下手”(好、坏)是与他人比较而言,自己很难评价,说“不知道”已是降低自己,抬举对方。而接下来的“好き、嫌い”(喜欢、讨厌)则与能力无关,因此用这样的说法更显谦虚,也巧妙地避开了对自家人的评价。最后一句“勉強もあのくらい熱中してくれるといいんだけど”(如果学习也能那么热衷的话就好了),更以自家孩子的不足来弱化对方的称赞。其中对称赞语“上手”(好),用“好き”(喜欢)做回应,看似仅仅两个词的换用,实则是日本人面对称赞时典型的谦虚心理的表现。在例6中,面对“スタイルいい”(好苗条),B用“がりがり”(苗条得皮包骨)做答。即用具有贬义的类义语应对别人的褒义称赞,也是日本人通过换词表明自己谦虚的一种方法。
当被称赞者觉得有愧于夸奖时,就把话题转移到第三者或其他物品上,例7就是把A的称赞归功于老师的一个例子。例句中,A称赞B,而B以“多亏老师教导有方”,把A的称赞转移到“老师”上,从而把自己排除出称赞范围,使B显得既谦虚又诚实。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没有直接接受对方的称赞,但本质上并未否定评价的性质和内容,只是通过转移评价的对象,间接地默认了称赞者的评价。
例(7) A:きみのスピーチ、なかなか素晴らしかったですね。
B:いいえ、先生にいろいろ教えていただいたので。
日本人在受到称赞时给人以一种进退两难的感觉。他既要感谢别人的称赞,又不想落下自鸣得意之嫌。因此,如何做答才不失礼节又不伤及对方和自己的面子,是日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日本人会根据场合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对称赞语做出应答,像“いいえ、とんでもありません”(不,哪里的话)就属于拒绝式的谦逊准则,例1、2属于限定式的谦逊准则,例5、例6属于回避式的谦逊准则,例7属于转移式的谦逊准则,例3、例4则兼顾了“一致准则”和“谦逊准则”。当然,受欧美语言习惯的影响,一些日本人的称赞语应答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人对别人的称赞更乐意直接用“ありがとう、嬉しいです”(谢谢,我很开心)之类的话表示接收和感谢,这时他们则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即在观点上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不一致,增加双方的一致。对他人的称赞表示接受并致谢时,双方达到了最大程度的一致。总体而言,日本人的称赞语应答方式主要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但同时也会兼顾“一致准则”。
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对称赞语的跨文化研究中,不仅要研究称赞的对象和称赞的方式,更要研究在不同场合如何得体地接受称赞。如前所述,在国内教材中提到的称赞语应答方式仅限于“いいえ、とんでもありません”(不,哪里的话)等之类谦虚的话。而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却并非如此。仅以“日本語が上手ですね”(日语说得真好!)为例,在不同场合应该有不同的应答。
如果自己日语水平其实并不高,听到日本人这样评价,应该想到他说话的真正目的或许并非在于对自己日语水平的评价,而是想以此为话题,创造相互交流的契机。如果是这样,不妨回答说“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不,哪里哪里)、“えっ、そんなことはないですよ”(啊,没有那回事),以表明自己虚心好学的态度。这时的应答方式遵循的就是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
如果自己的日语确实不错,听到对方多次说“本当に日本語が上手ですね”(日语说得真好!)时,就不要一味地谦虚,可以回答说“えーっ、ほんとですか。うれしいですね”(啊,真的吗?真开心)、“そう言ってもらえると、やる気が出ますね”(被你这样一说,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そうですか。ありがとう。また頑張ります。”(是嘛?谢谢,我会再努力的)之类的话。这种应答方式遵循的就是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也就是说,如果感到对方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采取与对方情感相应的应答方式比较妥当。不分场合一味采取相同的应答方式,会使交流无法正常进行。
日本人在受到别人称赞时,一般会采用弱化的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说一声“谢谢”。这种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遵循了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即在交际中人们应互相尊重,尽量少赞美自己,多赞誉别人,以增进双方感情,避免使对方产生反感。具体而言,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主要遵循了“谦逊准则”,体现了日本社会谦虚的美德。日本社会注重“和”的精神,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集团、群体的作用,这种不突出个人、个性的文化因素致使日本人在对称赞语应答时“谦逊准则”优先;接受时避免自吹自擂;当上述两种场合有冲突时也采用“一致准则”。也就是说,对别人的称赞也许可以不接受,但一味的不接受有时会让称赞方反感或伤及称赞方的面子,这不符合日本文化的习惯。很多情况下日本人会用更为婉转的方式进行回答,最多的是使用降低或弱化对方称赞程度的应答方式。这是日语称赞应答方式的显著特征,其实说话人可能本意并非想否定或降低对方的表扬,而是因为他们善于体察对方的心境和意向,想通过委婉、客气的回答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正是日本社会的“思いやりの文化”(体察性文化)和“和意识”的具体表现。
由于过分强调委婉、谦虚和“以和为贵”,日本人一般很少明确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愿意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足。比如,对于外国人说的日语,即使说得不怎么样,日本人也会说“你说得很好”,至于纠错就更谈不上了。因此,不了解日本人独特的文化习惯和精神理念的外国人,会误认为日本人很会奉承人。作为日语学习者,有必要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日语独特的称赞表达和应答方式,避免产生摩擦。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日语称赞表达的应答方式做了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日语称赞应答方式优先遵循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同时也兼顾“一致准则”,在应答时一般会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或弱化称赞的程度。这种日语称赞应答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的“和”意识,他们希望通过恰当的应答方式保持与对方感情上的一致,达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同时,通过对日语称赞应答方式的研究,希望能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交际规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会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尤其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日语的称赞语和应答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此外,不同性别、年龄、地位的人之间的称赞语应答方式也有所差异,这将有待后续做进一步的研究。
附注:
① 文中例句引自寺尾留美(1996),引用时略有改动。
Brown, P. & S. Levinson. 1987.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 Cambridge: CUP.
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P. Csle & J. Morgan (eds.).SyntaxandSemantics,vol3:SpeechAct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3-58.
Leech G. N. 1983.PrincipleofPragmatics[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川口义一、蒲谷宏、坂本恵.1996.待遇としてのほめ[J].日本語学(5):13-22.
甘能清.2003.日语称赞表达的文化视角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24-29.
李军华.2003.口才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日向ノエミア.1996.ほめ言葉の日伯比較[J].日本語学(5):50-58.
田边洋二.1996.ほめ言葉の日·英語比較[J].日本語学(5):33-42.
丸山明代.1996.男と女とほめ[J].日本語学(5):68-80.
小玉安惠.1996.対談インタビューにおけるほめの機能[J].日本語学(5):59-67.
熊取谷哲夫.1989.日本における誉めの表現形式と談話構造[J].言語習得および異文化適応の理論的·実践的研究(2):97-108.
徐昌华、李奇楠.2001.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