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偶然》诗的概念功能分析

2012-04-01 16:17刘宇慧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韩礼德陆小曼语态

丁 森 刘宇慧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1.引言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英语语篇,也可以用来分析汉语语篇。系统功能语法可操作性高,可以用来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目前已有不少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中国古诗的例子,国内学者黄国文就曾经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的几个英文译本,成为分析中国诗歌英文译本的先锋,在他之后,很多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中国古诗的英译文。李琼(李琼2006)也曾经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北宋李之仪的宋体情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但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中国现代诗歌的并不多。本文将尝试从系统功能语法三大纯理功能中概念功能的角度分析徐志摩的抒情诗《偶然》。《偶然》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写的一首精美抒情短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行,却发人深思。《偶然》所绽放的光彩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亦是诗人对自己无处安放的爱情的排解与宣泄。

2.《偶然》

《偶然》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作,该诗创作于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徐志摩与诗歌本无缘分,一来家族没有创作诗歌的渊源,二来他本人没有创作诗歌的兴趣。但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却创作了大量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只有二三十首。徐志摩之所以创作出大量的诗作,一方面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感情生活有关。在英国,徐志摩结识了人面桃花,才情过人的林徽因,苦苦追求,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然而,与林徽因的爱情并未修成正果,徐志摩心中无限惆怅,这时,他偶遇风情万种的陆小曼,深深的被吸引,把一腔柔情蜜意投向了她,然而陆小曼身陷婚姻“围城”,徐志摩的爱情无处安放,《偶然》就是在这时创作的。《偶然》全诗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从概念功能分析《偶然》

语言的功能千变万化,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若干个具有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纯理功能是所有语言所共有的普遍特征。韩礼德的纯理功能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

概念元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方面。

3.1 经验功能

经验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纯理功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经验功能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体现。

3.1.1 及物性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

韩礼德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6)存在过程(胡壮麟 2008:74)。

徐志摩在英国游学的时候结识了当时正在游历欧洲的林徽因,尽管徐志摩当时已为人夫,还是被貌美如花,才情过人的林徽因吸引,苦苦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考,不辞而别,徐志摩因此苦闷彷徨。后来,在一次舞会上,徐志摩偶遇天生丽质,风情万种的陆小曼,这时的徐志摩犹如“春,投入残冬的尸体”(徐志摩诗《春的投生》),徐志摩把炽热的爱恋投向陆小曼,但陆小曼身陷“围城”不能自拔,想要获得自由并不容易,徐志摩的浓情蜜意无处安放,“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渺茫,《偶然》就是他在这个时候创作的。徐志摩追求真情,追求完美的浪漫情调,他一生只有一个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他深受爱情的折磨,理性的压抑,现实的约束,以及舆论的困扰,想要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很难,在《偶然》中徐志摩巧妙的把自己的感情伪装起来,《偶然》是他内心矛盾感情的吟唱(廖建春2007)。诗的前九句可以按照及物性的六种过程来分析:

1)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关系过程)

2)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物质过程)

3)你不必讶异(心理过程)

4)更无须欢喜—(心理过程)

5)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物质过程)

6)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物质过程)

7)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关系过程)

8)你记得也好(心理过程)

9)最好你忘掉(心理过程)

诗的第一句可以理解为关系过程中的识别类,“我”是“被识别者”,“天空里的一片云”是“识别者”。徐志摩把自己的灵魂和爱恋比作一片云彩,轻盈,漂浮,流落,寻寻觅觅,到头来还是无影无踪,无迹可寻。诗人对美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矢志不渝,一方面不知能否与林徽因再续情缘,另一方面又不知能否与陆小曼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一句中“一片云”这一意象将诗人这种强烈的无归属感刻画的入木三分。第三、四、八、九句可以看成心理过程,诗人告诉心中的爱人,不要“讶异”,不要“惊喜”,他的爱恋“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而且“最好你忘掉”一句,看似洒脱,实则是诗人矛盾心情的流露,诗人的爱恋并没有消减,他也不能做到如此豁达,但他害怕陆小曼像林徽因一样离他而去,害怕自己的尊严和灵魂再度受伤害,也害怕自己的爱恋再度无果,所以用这样闪烁且逃避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实际上,诗人根本无法做到如此洒脱,他一方面在精神上鼓励陆小曼,给她争取自由的勇气与信心,他曾在《决断》诗中写道:我的爱,再不可迟疑,误不得,这唯一的时机。另一方面,他也尽一切努力帮助陆小曼走出婚姻“围城”,重获自由。诗人的矛盾心理通过《偶然》这首诗表达到极致(廖建春 2007)。

诗的第六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这是一个物质过程,这个过程表达的不是具体的动作,而是抽象的行为,“你我”(指诗人和陆小曼)是这一过程的“动作者”,这句话缺少一个动作的“目标”,“在黑夜的海上”是“你我”相逢的环境,林徽因黯然离去,诗人内心的彷徨就像“黑夜的海上”,寻不到出路,恰在这时,诗人偶遇陆小曼,钟情于她,毫不犹豫地把浓情蜜意撒向她。这里,“黑夜的海上”这一意象,朦胧,黑暗,茫无边际,恰似人生的不如意,无边,无涯。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阻挠诗人获得美满爱情的世俗力量,残酷而难以战胜,也可以理解成诗人内心的迷茫,了无边际。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离婚,在当时无疑引发了轩然大波,世俗的反对,流言蜚语都不能动摇他追逐爱情的脚步,但陆小曼的迟疑与犹豫却让他感到苦闷,彷徨。

诗的第七句,“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是两个并列的关系过程,这两个关系过程属于归属类,在这里,诗人省略了一个表示“属性”的成分—方向,这句话补全之后是: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你”(指陆小曼)和“我”(指诗人自己)是“方向”这一属性的载体。这一句,诗人貌似潇洒,貌似屈服于世俗的流言蜚语,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偶然交会,既然不能相知相守,那就各奔东西,实际上这正是诗人矛盾心情的抒写,他爱恋陆小曼,但迫于现实压力,有情人难成眷属,为了保护自尊心不再受伤害,诗人故作潇洒,把内心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

3.1.2 语态

在功能语法中,语态交代某一过程首先与哪一个参与者建立联系。功能语法中语态分为中动语态和非中动语态。中动语态指某个过程本身只与一个参与者有关,不涉及其他参与者。非中动语态指某个过程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有关。非中动语态又可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指小句中的过程首先与动作者发生联系,被动语态关注小句中过程与目标的关系。

诗的三、四、八,九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是中动语态,这几句话都只涉及一个动作参与者“你”,“你”,“你”,“你”。

第二,五,七句都有不同程度的省略,补全之后可以理解为(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一片云)“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这几句诗补全之后可以理解为非中动语态中的主动语态,这几句诗都含有两个参与者:“一片云 ”,“你”,“我”是动作者,“你的波心”,“踪影”,“方向”是动作的目标。主动句中一般都有一个及物动词,或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在这几句诗中,“投影”,“消灭”,“有”都是及物动词。诗的最后两句合起来可以看成一个主动句,“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你”是动作者,“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是动作的目标,“忘掉”是及物动词。诗人采用中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出发,将心事娓娓道来,更加易于理解。

3.2 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所具备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韩礼德是从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关系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逻辑功能的。

韩礼德把相互依存分为并列关系和主从关系。并列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同等重要。主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在逻辑上和语义上地位不同,其中一个单位比其他单位重要,是其他单位依附的对象。韩礼德把这类语言单位叫做支配成分,处于从属地位的语言单位叫做依附成分。主从关系既可以出现在词复合体中,又可以出现在小句复合体中。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中,“天空里的”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中,“你的”和“波心”,都属于词的复合体中的主从关系。“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是一个小句复合体,也体现了主从关系,“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一片云”“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4.结束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中的概念功能,从及物性,语态和逻辑功能角度分析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抒情诗《偶然》。《偶然》全诗共有三种过程,分别是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全诗灵活运用中动语态和非中动语态,诗句有不同程度的省略,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进一步检验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论证了系统功能理论不仅可以分析英语语篇,还可以应用于分析汉语语篇,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同时也探索了用系统功能理论分析中国现代诗歌。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8).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姜望琪(2011).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琼(2006).运用纯理功能对《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功能语篇分析[J].英语研究(12)。

廖健春(2007).解读徐志摩的《偶然》[J].文学教育(2)。

猜你喜欢
韩礼德陆小曼语态
陆小曼两段婚姻的启示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语料库建设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动词的时态、语态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