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芳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大学英语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
陈彩芳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又一发展趋势。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环境感知和利用不够充分,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英语学习的效果。研究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尝试通过建立班级电子邮箱,引导学生参与构建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并不断加强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和利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一学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值得尝试。
英语教学;互动平台;班级电子邮箱;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校园。网络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与研究者们已经创建了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环境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发展非常快,然而,综观所搜集的文献,笔者发现目前较多的研究局限于课堂环境或某个特定的软件程序,而关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和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多样化学习的研究极少。Williams和Burden(2000)曾指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真正起作用的与其说是环境本身,不如说是学习者对该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目前的状况是学生虽然置身于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之中,但很少能真正主动去感知和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笔者希望通过尝试建立班级电子邮箱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参与构建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环境,并不断加强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和利用。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倡导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与每步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意义学习有四个要素:学习个人参与性(Personal Involvement);学习自我发起性(self-initiated);学习渗透性(pervasive);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eval-uated by the learner)。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具体表现为: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强调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是四种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教师设置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个人理解这些任务的意义和个人相关性,任务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直接互动。教师、学生、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指出该模式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给其它的因素带来相应的变化。而且,单纯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教育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特别是持续的学习,是使学习经验富有个人意义,是促进整个人的成长的 (Williams&Burden,2000)。Williams和Burden(2000)还进一步指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真正起作用的与其说是环境本身,不如说是学习者对该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因此,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者如果亲身参与学习环境的建设,该过程其本质就是一项社会活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因参与而能更好地感知和利用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可以建构富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学会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学习。
本研究的对象是笔者任教的2011级四个班共1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土木、计算机和化工。
笔者在最初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新的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的感知和利用不够敏锐,因此,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班级公共电子邮箱积极参与对学习环境的建构,并藉此促进其对环境的感知和充分利用。研究问题如下:
1 )能否通过建立班级公共电子邮箱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建构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环境?
2 )班级邮箱的使用能否促进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感知和学习资源的利用?
3 )在参与建构和感知自己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者观念会发生何种变化?3.3研究的设计及实践
本研究历时一个学年共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发现问题:学生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英语学习的重心都放在英语课堂上,学习效率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学生注册一个班级公共电子邮箱,通过对该邮箱的使用,让学生感知网络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使邮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3.3.1 方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目标
第一学期的目标是让学生感知网络学习环境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因为刚开始学生不知如何进行Google、如何从网页上下载资料、如何做声像并茂的PPT。第二学期,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高,于是目标进行了调整,即,引导学生通过对邮箱的使用积极参与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2 )操作
指定课代表和一位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对邮箱的管理,如,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对邮件进行分类等。要求学生发邮件时在主题栏填上姓名和邮件内容,方便大家搜寻有价值的资料。要求学生进邮箱尽量用英文表达。作为任课教师,笔者起到了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的作用,经常会把一些教学资料发到邮箱,通过邮箱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发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把一些自己喜爱的英文歌曲、英语诗歌发到邮箱与学生共PPT片的演员们的资料、电影情节介绍、经典电影对白、电影的一些评论及我自己的观点等,引导学生欣赏英文电影同时也练习听力。每天打开邮箱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大家互相用英语交流。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把有价值的资料发到邮箱和大家共享,他们把班级邮箱作为他们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把学习中的新发现发至邮箱,通过邮箱分享学习经验及学习资料,内容很丰富,有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资料、有语言知识及如何学习英语的经验交流。学生为了更好地去感知并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学习环境的构建。
3 )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班级公共电子邮箱其教学互动平台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三册第六单元主题“人情味”(The Human Touch)课文《最后一片叶子》(The Last Leaf)(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为例,阐述师生如何通过班级邮箱进行教学互动设计与实施。
在课前,事先给学生提出“What Was O.Henry,American writer of short stories,best known for?”、“What were O.Henry’s most famous stories?”等几道预习题,让学生借助网络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欧·亨利的生平、作品以及写作特点等等,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关注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所涉及的有关作者和作品背景及文学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为课文内容和语篇特点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做好必要的铺垫。学生课后分头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用word或PPT的形式发至邮箱,大家共享。结合课文的课堂阅读实际情况,我们把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知识的激活。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Michael Jackson 1985年创作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就“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is world,love is all we need.”这一关键歌词展开小组讨论,引出课文主题 “人情味“(the human touch)。然后把从邮箱中下载的学生用网上资料制作内容相关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有关于作者欧·亨利的个人肖像图片及其生平事迹,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有关于欧·亨利的作品以及写作特点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还有学生自己对一些“爱”的主题作品的读后感等。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了解社会、文化及语言知识。第二部分是课文主题及其特点分析。学生们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总结出课文主题或写出读后感,还把作品中自己比较喜欢的好词好句发至邮箱,供大家分享。欧·亨利很多作品被大家熟知,学生也学过且记得一些作品。比如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Magi)、《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等等,以此与课文相比较,从中领悟作者揭示人性美这一社会主题的独到之处与细腻心理活动描写的写作技法。第三部分为课文语篇组织分析及语言焦点细节讲解。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再从多媒体光盘中播放标准的全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接着开展小组活动,从人物和场景着手分析课文文体结构特征,让学生对全文的人物、场景、段落大意做出概括,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表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构成文章的整体。最后,鼓励学生就故事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展开讨论与辩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总结与补充。对于语言焦点的分析活动,是将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的讲解穿插在课文当中进行,并采用互动式教学,因为课堂时间极为有限,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准备大量的例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作业如:用本单元词语进行概括和翻译,并把任务发至邮箱,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并即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反馈。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知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并学会使用。
鉴于研究调查的是学生对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的感知和利用,主观性较强,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期望通过问卷调查能大概了解到学生在语言学习性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师角色、自我效能等五大方面的真实想法,为改进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问卷从邮箱作为教学互动平台的开放性、教学辅助功能的实现、师生角色和学习观念等方面考虑进行设计。见下表:
表1 学生问卷内容归类
95 %的学习者参与了班级邮箱的建设和维护,邮箱内的邮件涵盖了情感交流,英语语言学习,文化,学习策略和资源及相互评价等五大类。学生们不仅大多参与建构了自己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感知利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自身也成了学习环境的一个部分。82%的学习者认为班级邮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利用学习环境,84%的参与者认为邮箱的建设非常有效,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问卷调查中学生关于语言学习性质、学习动机、教师角色、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等五个方面的观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对教师角色的看法有所变化。自我效能得到改进,网络学习资源搜寻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改善。学习策略的意识加强。
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乐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构建班级电子邮箱这个教学互动平台,在这个活动系统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估者。学生是主要参与者,同时互相评价彼此的工作,两者共同合作利用网络和班级邮箱构建并感知网络英语学习环境。
表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表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可以成功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班级邮箱积极参与到对学习环境的主动建构中来,并藉此促进其对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的感知和充分利用。在参与建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大的学习乐趣,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班级电子邮箱为老师和同学提供新的沟通平台,不但方便了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快捷的方式还能促进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频度的增加。当学习者参与建构自己的学习环境的时候,他们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和网络上的资源材料互动,从而建构了与自已有关联的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学习,实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Williams,M.&Burden,R.L.(2000).刘学惠 (导读).Psychology for 1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09-09
陈彩芳(1962-)女,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