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林晋,董丹丹,徐华华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院肝胆一科,北京100091)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中手受伤的调查分析
冉林晋,董丹丹,徐华华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院肝胆一科,北京100091)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配药是护士日常工作最基本、最常规的操作,但在此项操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会发生手划伤,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并增加感染机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为了解护理人员手受伤的发生情况,对本院135名护士1年内手受伤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对本院部分临床科室护理人员135名,进行问卷调查,护士110名,护师18名,主管护师7名,工作满2年以下的70名,2年以上到5年的37名,5年以上的28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并由专家审核修订而成。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个人资料(工龄、学历、科室、职称),主要调查护士在1年内配药过程中发生手受伤的情况,包括发生的频率、部位、发生的环节、是否使用防护用具等相关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4.6%,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2.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 手受伤发生率 被调查的135名护士中,128名发生过手受伤,发生率94.5%。总共发生受伤次数为294次,发生1~2次的有68名占50.37%;发生3~5次的有49名36.29%;发生次数记不清的有18例,占13.33%。
2.2 手受伤的发生环节 掰安瓿时225名(占76.53%),抽药过程23名(占8.8%),加药15名(占5.7%),处理针头22名(占8.4%),收拾用物9名(占3.0%)。
2.3 发生的部位 左手:拇指20名(占6.8%),食指26名(占8.8%),中指35名(占11.9%),无名指5名(占1.7%),小拇指3名(占1.0%),手掌4名(占1.3%),手背0名。右手:拇指43名(占14.62%),食指68名(占23.1%),中指72名(占24.4%),无名指7名(占2.3%),小拇指9名(占3.6%),手掌2名(占0.6%),手背0名。
2.4 配药过程中是否戴手套 戴手套8例(占5.9%),垫纱布垫12例(占8.8%),裸手掰安瓿的115例(占85.1%)。
2.5 配药裸手掰安瓿的原因 认为不需要采用保护的有23例(占20%),工作忙没时间戴手套或用纱布的有50例(占43.4%),认为戴手套不方便影响操作的42例(占36.5%)。
3.1 配药过程中手受伤的发生率高 本调查对象中,有128人(94.48%)在配药过程中发生过手受伤,发生3~5次36.29%,说明在配药过程中手受伤率高,在工作中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操作、还会增加感染血液疾病的机会、给护士心理造成影响。临床护士是置身于特殊职业环境的特殊群体,与患者密切接触,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压力的危害等。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1-2]。中国还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3%[3]。这意味着临床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等工作过程可能接触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概率在增加,应引起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3.2 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差、保护性用具使用率低 本调查中,裸手掰安瓿的占85.5%,其中20%的护士认为不需要戴手套,80%的护士因为忙或操作不方便未采取保护措施,导致在配药过程中手受伤的发生率较高。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工作中缺乏职业安全教育与指导,从而导致其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未按正规操作。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往往为了方便、快捷而忽视自我保护,对此种情况医院护理部、科室应该加强职业保护的教育,树立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正规操作的督促、管理落实,使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减少受伤的发生率。
3.3 加强安全护理器具的创新与使用 本调查发现,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发生率较高,占62.1%,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占26.7%,其他部位为12.2%,在工作中戴手套的确影响操作,特别是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护士每次配药戴手套、垫纱布很难做到,如果医院在工作中提供能针对性对拇指、食指、中指采用保护性指套,既可以大大降低手受伤的风险,又可方便操作,另外也可以进购刘燕玲等[4]的盒式安瓿助断器,也有效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因掰安瓿而导致的锐器伤害。
3.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锐器伤发生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5-6]。因此,应补充适当的护士编制。护士长可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减轻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减少锐器伤害。另外,工作环境安静,灯光明亮,患者配合良好都可以使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集中精力,有效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3.5 加强锐器伤的护理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目前,锐器伤害管理、安全防护仅处于初级阶段,还尚无严谨的法律法规以及预防锐器伤害的教育制度,仅有部分医院应用“医疗锐器伤害登记制度表”[7]。医疗卫生工作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职业性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回访制度,通过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卫生人员,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一个健全的报告制度可以使医务人员从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8]。
[1]Wu ZY,Sullivan SG,Wang Y,et al.Evolution of China′sre-sponse to HIV/ADS[J].Lancet,2007,369(9562):679-690.
[2]肖扬.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 紧迫 严峻[N].北京科技报,2003-12-5(1).
[3]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52.
[4]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1.
[5]谢红珍,聂军,白杨,等.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8-10.
[6]任小英,喻娇花,熊宇.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1-62.
[7]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关于在临床推荐应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的建议[J].中国医院,2003,7(2):60-62.
[8]D′arco SH,Hargreaves M.Needlestick injuries:a multidisciplinary concern [J].Nurs Clin North Am,1995,30(1):61-76.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4.051
C
1671-8348(2012)34-3682-02
2012-05-03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