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教育观

2012-03-31 16:47文进荣
关键词:希伯来阿诺德马修

文进荣

(广西师范学院 教育系,广西 南宁 530023)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教育观

文进荣

(广西师范学院 教育系,广西 南宁 530023)

作为英国19世纪的教育家,马修·阿诺德基于文化的视角,对英国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在界定文化涵义的基础上,他赋予了文化教育以特殊的使命,指出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美的人格和健全的理智,并将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重点依托于古典教育的实施。他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马修·阿诺德;文化教育;古典教育

作为一个熟知希腊与罗马文化的英国教育家,马修·阿诺德对文化教育的地位推崇备至。如果说在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理想是使人人成为传教士,身处19世纪60年代的马修·阿诺德,则渴望人人都是文化的信仰者。在他看来,文化教育能使每个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教养,这便是和平世界最有力的保障。

一、文化的涵义及目标

马修·阿诺德反复强调,人类精神的理性在于不断扩充自身、扩展能力、增长智慧、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要实现这一理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这也是文化的真正价值。那么,在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中,马修·阿诺德对 “文化”的概念界定为 “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手段,得到当前世界上所能了解的最优秀的知识和思想,使我们能做到尽最大可能接近事物之坚实的可知的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行动有根基,不至于那么混乱,使我们能达到比现在更全面的完美境界。”[1](P10)

可见,马修·阿诺德心目中的文化,是从属于任何阶级的任何个体的自我修养的需要。“文化是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一切最优秀的思想、文化之积淀,这种宽阔的、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应成为变革时代凝聚人心的力量;它在承认变革的同时讲究权威和秩序。文化体现出超越阶级、超越宗派、超越个人小利益的力量,其化身应该是能够传承人类优秀思想遗产、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权威’或 ‘中心’”。文化所提倡的是一种 “‘学习’文明,讲究的是一种慢功夫,讲究沉下心来学习、思考,而且是强调全社会、全民性的启蒙益智教育。”[1](P2)

马修·阿诺德认为,文化的目标在于 “寻求消除阶级,使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知识传遍四海,使普天下的人都生活在美好与光明的气氛之中,使他们像文化一样,能够自由地运用思想,得到思想的滋润却又不受之束缚。”[2](P79)马修·阿诺德倡导通过文化教育,寻求事物之间稳固的可理解的规律、摆脱固有的陈旧观念和习惯、让意识更自由地发挥作用、对美好与光明充满渴望。他始终坚信,对美好与光明的不懈追求将是英国国民生活、甚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动力。

二、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马修·阿诺德看来,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完美的人格

马修·阿诺德认为,文化是对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求知的科学热情与行善的道德热情。通过求知的科学热情,文化引领人们努力看清事物的本相,获得关于普遍秩序的知识,掌握普遍的规律;通过行善的道德热情或社会热情,文化引领世人相互关爱,从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使大众获得幸福。受其父亲托马斯·阿诺德和牛津运动的影响,马修·阿诺德认为,牛津大学所培养出来的诸如优雅、得体等人格特性,便是完美的基本品格。

马修·阿诺德基于文化的视角,提出了完美人格的标准——美与智的结合,其特点是在美好、光明、生命力和同情心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文化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树立完美之精神标准,帮助人们认识到物质财富只是外部的文明,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文化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 “身心两健”,即精神和性格的养成。

(二)培养健全的理智

马修·阿诺德认为,文化教育的第二个具体目标是培养健全的理智,他认为这是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的前提。受欧洲大陆国家体制的影响,马修·阿诺德非常重视国家观念的培养。在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和 《法国的普及教育》等著作中,他反复强调借鉴法国和德国的经验,树立 “国家”的权威,扭转当时日渐上升的无政府倾向。

在1879年的一次讲演中,马修·阿诺德引用了德国伟大诗人、评论家歌德的一句话:“所谓英国人,准确地说,是缺少才智的。”[3](P71)也就是说,英国人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客观规律的东西缺少敏锐的感官,而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恰恰是他们办事所必需遵守的准则。英国人通常以固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为标准,不太喜欢接受新事物。马修·阿诺德认为,英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国民特性,根源于英国的岛国生存状态,以及英国人的顺从性。这种国民习性表现在国家观念的淡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混乱局面。马修·阿诺德曾这样说:“我们不具备欧洲大陆和古典所熟知的国家观,即作为集合体、共同体性质的国家,为整体的福祉被委以严格的权力,以超越个人利益的更宽广的利益置名义对个人意志加以控制的这样一种观念。”[1](P44)因此,马修·阿诺德强调通过文化教育,培养英国人所缺乏的健全理智,以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并让国家代表最高权威行使权力。

三、文化教育的实施

(一)平衡两种文化精神,促进人性和谐发展马修·阿诺德简单回顾了人类精神发展、进步的历史,认为在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力量,它们分别是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这两股力量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哪一种力量处于主导地位,要看它们之间各自的特点以及当时的时代对它们需要的程度而定。马修·阿诺德对这两种力量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精神既相异又相通。相异表现在:希腊精神生长于印欧民族中,希伯来精神则是闪米特民族的产物。希腊精神最为重视的理念是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希伯来精神中最重要的则是行为和服从;希腊精神的主导思想是 “意识的自发性”,希伯来精神主导思想则是“严正的良知”。两种精神相通处则在于它们都源于人性之需,也都致力于满足人性之需,两者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人类的完美或曰救赎。马修·阿诺德认为,只要它们之间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无论如何强调二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或手段的差异都不为过。事实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互相更迭,智性冲动和道德冲动交替出现——人类精神的历史就是如此前行的。马修·阿诺德以卓越的文化洞察力揭示,欧洲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就在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之中。他举例说道:“如果说伟大的基督教运动是希伯来精神和道德冲动的胜利,那么,被称作 ‘文艺复兴’的那场伟大运动就是希腊精神和智性冲动的再度崛起和复位。”[1](P120)

(二)倡导古典教育

马修·阿诺德将16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与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伯里克利时代进行比较后,认为最理想的文化教育应该是学习古希腊文化,阅读古典著作。他说道:“古典名著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这条途径,才能使大多数的人得以接触古希腊罗马的思想。”[4](P179)

文化教育内容除了古典著作,还包括科学知识,马修·阿诺德认为,学习科学知识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古典教育的必要补充,它能使古典文学变得更丰富。不过,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在他的心中,各自所占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争论还处于紧张状态,许多倡导科学教育的人士极力批评古典教育的缺陷,一些偏激的学者甚至主张废除古典教育。在这场论争中,尽管马修·阿诺德并没有反对科学教育,但他更偏重于捍卫古典教育的传统。他曾这样指出:“虽然科学教育在改善人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没有人文教育的作用,就没有相应的古典文学的发展,就不会提升人类的理解力、不会提升人类的整体完美。”[4](P202)他进而借用英国哲学家西奇威克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看法——科学可以作为古典教育中进行形式训练的有效工具。当然,他也承认现实中古典教育存在科学主义者们攻击的诸如浪费时间和金钱且效果不佳的缺陷。马修·阿诺德认为,这种事实不应该成为废除古典教育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改革古典教育的理由。

四、结束语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教育思想给予了20世纪人文知识分子以深刻的思想启示。在马修·阿诺德的眼里,文化是医治社会疾病的良药,因此,他把社会的改良寄托在文化教育上。马修·阿诺德看到了希腊精神的思维品质,也看到了希伯来精神对人的道德约束力,并尝试着将二者正确结合起来。

马修·阿诺德一再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变得更完美。因而在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马修·阿诺德一直强调并致力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这也是他文化教育思想的核心。即便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他赋予的文化教育的使命显示了他思想的前瞻性,尤其在工具理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价值理性日渐衰落的今天,如何弘扬古典主义的传统,的确值得教育者们深思。

[1](英)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M].韩敏中,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Matthew Arnold.Culture and Anarchy and Other Writing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Gillian Sutherland.Matthew Arnold on Education[M].London:Cox and Wyman Ltd,1973.

[4]W.F.Connell.The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nfluence of Matthew Arnold[M].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Limited Broadway House,1950.

G40

A

1673-1395(2012)01-0183-02

2011 11 20

文进荣(1974-),广西灌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外国教育史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希伯来阿诺德马修
生日谜语
猜年龄
中国、古希腊与希伯来文明关于人类起源神话的不同象征隐喻研究
华盛顿身边的“无间道”
美德不是装饰品
凄美的田园牧歌:《路得记》的文学特征
马修曾迷上摄影
马修曾迷上摄影
马修的夜晚
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