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亚当·希伯来是英国一个不太有名的画家,靠卖画为生。不过,他的画作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几个月都卖不出去一幅作品,生活因此变得异常拮据。有一天,希伯来去附近的广场上散步,没走几步,就有几个流浪汉围了上来。他尴尬地摸了摸口袋,把身上最后四个硬币分给了那几个流浪汉。
望着流浪汉离开的身影,一向富有同情心的希伯来忽然突发奇想,在地面上画起各个国家的国旗来。不到半个小时,希伯来就画好了十几个国家的国旗,随即热情地邀请游客在自己国家的国旗上放上硬币。
被邀请的游客能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都非常高兴,二话不说,便欢天喜地地掏出硬币放到国旗“上面”。于是,硬币源源不断地涌了过来——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上没有硬币或硬币太少。最后,希伯来将筹集到的硬币全部分给那些可怜的流浪汉们,许多人都被希伯来的行为深深打动了。
后来,当人们得知他是一名画家时,便要购买他的作品,帮他度过贫困的日子。说实话,这样的结果是希伯来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是,经过认真思考,希伯来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他对大家说:“我希望等到我的作品能深深打动你的那一刻,那时,你再买也不迟。”
(摘自《演讲与口才》)
素材解读
心地善良的希伯来在帮助他人时,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因为他深知,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自然流露。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希伯来通过画国旗来筹集捐款分給流浪汉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善良”“奇思妙想”等话题。
角度二:从希伯来拒绝人们的好意,而要等到人们被自己作品打动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不求回报”“艺术追求”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