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云柱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主要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胃切除术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已显著降低[2],为避免全胃切除术后出现的征候,使患者术后获得更加满意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学者不断研究推出新的消化道重建方法[3]。我们对我院自2007年8月~2010年12月收入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自2007年8月~2010年12月收入的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45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CT和胃镜等检测确诊。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9~84岁,平均(56±12)岁。患者按肿瘤部位分胃体及贲门区21例,胃体及幽门区14例,胃体区8例,累及全胃2例。组织学分型中腺癌41例,未分化癌3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入选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术后行P型空肠袢代胃法选为P组(22例),术后行Lahey吻合法的选为L组(23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P组: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距屈氏韧带约20cm处切断空肠,使远端空肠通过结肠后再行P空肠袢,使食管下段与P空肠袢顶部行端侧吻合,远端空肠于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40cm处行端侧吻合。L组: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将屈氏韧带下40~50cm处的空肠袢经结肠前方上举,并将食管断端与空肠袢顶部行端侧吻合,再将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间距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40cm处作用Braun吻合。
患者术后给予平均1年随访,对比各组手术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进食量、进食后的症状,结果采用Cuschieri分级法诊断[4]评估。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对于术前,术后1年P组单餐进食约为术前的86%(19例),而L组单餐进食为术前的61%(14例),两组术后进食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34)。
相对与P组,L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和饱胀的症状,两组患者术后1年后基本无进食后不适应症状。术后两组患者Cuschieri分级法对比中显示P组预后优于L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组患者1例术后6个月因肿瘤扩散而引起全身衰竭死亡,2例并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L组1例并发膈下感染,1例并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消化道重建目的是恢复患者肠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吸收功能。因此,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应选择一定的代胃储存空间。由于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具有较好地防止返流作用,较少发生无胃综合征,且手术相对简便、安全,手术死亡率较低[5-6],保持食管空肠吻合口血供的良好及避免吻合口创面渗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各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均具有其优缺点,本组将入选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式分为P型空肠袢代胃法和Lahey吻合法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术前,术后1年P组单餐进食约为术前的86%,而L组单餐进食为术前的61%,表明P组患者术后进食量相对恢复较好。而在术后两组患者Cuschieri分级法对比中显示P组预后优于L组,表明P型空肠袢代胃法患者进食后并发症等情况发生相对较低。因此,P型空肠袢代胃法重建相对简单、方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王大川.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方案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6):40.
[2]李荣,罗成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选择与创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1):7-9.
[3]郝希山,李强,尹健.全胃切除术后不同代胃术式的评价[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1):34-36.
[4]Cuschieri A.Jejunal pouch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J].Br J Surg,1990,77(4):421-424.
[5]李忠铭,罗满生,雍铁山.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39-40,43.
[6]宋天强,李强,郝希山.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学,2005,13(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