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
(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353000)
胃上部癌属于胃癌的一种,胃癌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胃上部癌、胃中部癌和胃下部癌。近些年,随着人们的不合理饮食,胃肠癌发生的情况开始增多,其中胃上部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胃上部癌的最多发的部位,主要在于贲门至胃小弯和胃大弯二者连线的1/3 位置,包含了食管胃结合部位、胃底和胃体上段癌等,因胃上部癌的隐藏解剖结构,很难发现,很多患者容易出现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的情况,从而影响正常的进食,所以应该及时发现并就医。当前,在对胃上部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有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本次研究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择某院80 例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胃上部癌患者,根据术式分组,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各40 例。胃近端切除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1~79 岁,平均(62.54±3.98)岁;低分化21 例,中分化15 例,高分化4 例;癌灶直径2~10 cm,平均(5.29±1.17)cm。全胃切除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0~78 岁,平均(61.19±4.18)岁;低分化20 例,中分化14 例,高分化6 例;癌灶直径2~10 cm,平均(5.28±1.12)cm。两组临床资料P>0.05,可分组对比。
全胃切除组,对患者开展全胃切除术治疗。气管插管麻醉,腹部正中切口,仔细探查病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食管-空肠Roux-Y 吻合术,食管-空肠Schlatter 吻合术),均给予2站淋巴结清扫[1]。
胃近端切除组,对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气管插管麻醉,腹部正中切口,探查病灶后施行胃后壁-食管吻合术,给予2 站淋巴结清扫[2]。
比较两组术后1 年和3 年生存率,体质量下降幅度,手术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
SPSS20.0 统计,两组计量数据开展t 检验,其他数据进行x2检验,P <0.05 显示差异显著。
胃近端切除组术后1 年和3 年生存率,和全胃切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两组1 年生存率均是96.67%,而3 年生存率均是90.20%。
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相近,P>0.05;手术后胃近端切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优于全胃切除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x+s ,g/L)
胃近端切除组体质量下降幅度(2.32±0.24)kg,全胃切除组(2.34±0.24)kg,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
胃近端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6.67%,高于全胃切除组6.67%,P<0.05。
在治疗胃上部癌时,临床有全胃切除和近端切除两种方式,两周手术方式都需要基于消化道重建这一目标,以改善消化道生理功能。在重建消化道过程中,需要有相对的储存空间,且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有预防反流作用。在胃上部癌手术治疗中,手术需具备彻底清扫淋巴结的作用,且需确保切缘充足,将病灶充分切除,有效防治食管梗阻[3]。如果从上述这个目标来进行分析,全胃切除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其淋巴结清扫范围更为彻底,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和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全胃切除组开展全胃切除术治疗,胃近端切除组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胃近端切除组术后1年和3 年生存率和全胃切除组均较高,胃近端切除组体质量下降幅度和全胃切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手术后胃近端切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优于全胃切除组,胃近端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可见,两种手术方式都会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其中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好,生理功能可以重建为正常状态,吸收消化情况较好,但患者容易出现胃反酸或者感到烧心等消化液反流的情况,因此应该注重饮食的合理控制,避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