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芳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胆结石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与胆囊或胆管内的胆汁酸在结晶后析出有关,如果反复发作,则其存在胆管癌发生的风险。因此需尽早治疗胆结石,并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胆结石患者发展至胆管癌的可能性。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胆结石是什么?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胆结石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胆囊结石,其二是肝胆管结石。当发生胆结石时,我们会发现,胆结石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这种被称之为隐性结石。但如果结石过大,能够引起上腹部的不适感,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嗳气、返酸等,这些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当结石位于胆总管时,则可能引起梗阻性黄疸,加重病情。肝胆管结石则是指位于肝脏内部胆管里存在的结石,是因为肝内胆管系统形成的结石,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胆内胆管结石。这种结石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疼痛、黄疸以及体温升高。
首先,我们在临床上往往能见到因为得了胆结石,或者听别人说反复发作的胆结石会发展成为胆管癌风险而担忧不已的患者,也有的患者会因此而表现出紧张、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这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不利的,能够使其对治疗有一定抗拒或者说抵触,特别是一些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者病情较重需要持续用药的情况。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查看患者的病历,评估病情,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告知患者胆结石发病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护理方案以及健康宣教,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使其保持良好的作息。护理人员也可通过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能够以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治疗、护理及康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某些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则需将其纳入重点鼓励对象,并对其开展重点心理辅导,比如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向其讲解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并在其达到某一项要求时,予以口头奖励。就这样一点点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其顾虑和负面情绪,使其愿意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操作。
其次,我们要做好关于胆道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胆梗阻情况,如果发现存在胆梗阻情况,则需指导患者遵医嘱尽快进行B 超、CT 等影像学检查。在检查前,嘱咐患者检查当天的早餐应进食少渣或者半流质饮食,不吃午餐不喝水;在检查前半个小时经皮下注射善宁,然后在接受检查后叮嘱患者不吃饭不喝水,持续4-6 个小时,以静脉点滴的方式注射抗生素;在检查后2 小时检查血淀粉酶,分析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体温升高及腹痛等情况。
饮食是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需求,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饮食护理。我们可以嘱咐患者不要吃肥肉、油炸过或者油煎过的食物,比如少吃蛋黄、五花肉、肥肉、动物内脏、鸡皮或者其他动物性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这与胆结石反复发作或者引发胆管梗阻后,脂肪消化能力被减弱有关。若患者经历过手术,胆囊被摘除,其体内对脂肪的消化仅依靠十二指肠内的胆汁酸,消化能力大幅度下降。我们还需要告知胆结石患者不要喝浓茶和咖啡,不要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因为辛辣或刺激性食物能够引起皮肤瘙痒程度加重。因此应指导患者吃一些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低脂肪食物,嘱咐其少吃多餐,多饮水,前者可以降低肠胃负担,后者可以稀释胆汁,对胆汁顺利排出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吃一些,诸如水果、马铃薯、绿叶类蔬菜、地瓜或者笋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多吃一点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比如豆类或豆制品。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植物油,比如芝麻油、大豆油及花生油等。
很多患者在得了胆结石以后会出现皮肤瘙痒情况,这是因为胆汁无法顺畅从胆囊排向肠道,这使得胆汁回流后入血,增加血液中的胆盐含量,而皮肤末梢神经因此受到刺激,患者会忍不住去抓痒。因此,我们需要嘱咐患者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还有尽量使用性质比较温和的浴液,但严禁使用肥皂洗澡。如果患者皮肤特别痒,可以遵医嘱予以适当洗剂,或者邀请中医科会诊,予以中药汤剂熏洗。
总之,胆结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与三餐不规律、肥胖或者遗传基因因素等方面有关,反复发作的胆结石存在诱发胆管癌的风险,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讲、皮肤护理等措施,对改善临床表现、控制病情发展、缓解负面情绪、提升依从性能够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