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琼
(喜德县人民医院,四川 喜德,616750)
在老年人中有较高发病率的脑梗塞是神经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通常发病急且发展快、病情严重、治疗后易复发,临床即使通过手术及时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也有可能在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为了避免病情的继续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为脑梗塞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脑梗塞的常规护理措施。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患者更愿意配合完成治疗和护理。因此临床应为脑梗塞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室环境,首先应做到温湿度适宜,温度推荐在22-26℃的室温范围内,不会令患者感到过热或过冷;相对湿度推荐在50%-60%左右,不会因为过干而使患者感到不适,也不会因为过于潮湿而令人不适或促进病菌的增长。此外,应保证光线柔和,晚间不可光照过强,可通过地灯或壁灯照明,这样可以减少强光给患者造成的刺激。应确保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应保持床单被褥和患者衣物的干净整洁,可适当在病室内摆放绿植。最后,应适当限制探视人员频繁出入,保证病室安静,以免噪音影响患者休息。
患者的康复需要依托于足够的营养,因此临床应为脑梗塞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且应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微量元素,尽量在满足患者饮食喜好的同时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以便其可以摄入足量的营养元素来支持器官功能所需。若是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应告知其少食多餐,确保每餐食物合理搭配。若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为其酌情进行鼻饲,但鼻饲前、鼻饲后要做好患者口腔的清洁护理。正常情况下,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但尿潴留患者则应适当限制水的摄入,且应做到导尿管的留置以及尿液颜色、性质、量的观察。
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的出现会使患者出现负性心理,工作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更会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严重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人格改变的结果。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安抚与护理,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患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家庭支持,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康复造成的不良影响。
术后患者可能因为神经功能而出现偏瘫等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会使患者长期卧床,局部血液循环变差、长时间受压,很容易形成压力性损伤。对于这种情况,应每1-2 小时为患者翻身1 次,为患者按摩肢体,对骨突等受压部位使用气垫,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患者可能因为长时间卧床而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坠积性肺炎,可通过经常为患者清理呼吸道中分泌物、雾化吸入药物等手段来进行预防;对于泌尿系感染,可以通过为患者进行会阴部护理,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等方法进行预防;对于皮肤感染,除了经常为患者清洁皮肤、更换床单被褥与衣物,还应该为无法控制大小便的患者及时清洁排泄物,以免皮肤长时间浸泡于排泄物中,使皮肤受到腐蚀,引发失禁性皮炎;对于跌倒、坠床,应为患者设立好床栏进行遮挡,在患者需要下床时做好搀扶,房间地面保证干燥、无水渍,以预防其滑倒,走廊和洗手间中也应该设立扶手。
首先进行简易康复操:每日三餐前,患者躺在病床上,尽量使下巴与胸前接近,直至可以看到脚趾尖,每次1 分钟,共30 次。随后进行舌肌运动训练:以湿纱布包裹舌头,向不同方向牵引舌头,进行360°运动,必要时可借助压舌板制造一定的阻力,以强化局部肌肉力量,时间建议在每餐前,每日3 次,每次5-10 分钟。之后进行咀嚼肌群训练:以拇指在脸颊做5-10分钟的环形按摩,每日2 次,这种传统软腭训练法适用于吞咽困难患者;当然还可以为患者采取间接训练法,即刺激软腭,咽部会随之采取吞咽动作,患者若配合发出“啊”、“哦”等声音,上颚将会随之提高,该方法每日可进行3 次,每次30 分钟。
发病第二日,若患者病情平稳,可引导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和肢体功能位摆放,以此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肢体肌力下降和关节僵硬等结果。待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先远端关节、再近端关节的主动运动训练,随后过渡到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以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为了避免病情恶化,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有助于减轻其病情,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