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温针灸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012-03-29 08:07老锦雄潘清洁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心电图显著性针灸

老锦雄,潘清洁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中十分常见,因其发作隐匿,缺乏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可直接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近年来SMI的诊断及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采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30例SMI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为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4岁,平均(60±12)岁;伴有高血压8例,高血脂11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6~75岁,平均(58±13)岁;伴有高血压7例,高血脂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冠心病(CHD)的诊断标准,依据WHO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纪要”[2]拟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图像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者;年龄≥30岁且≤80岁者。

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予以剔除;未按规定治疗或者资料不全者予以剔除;受试途中退出临床研究者,为退出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应基础治疗药物,常规运用抗血小板凝聚药,调脂药,依据病情给予相应β受体阻滞剂、ACEI等。

2.2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背俞穴温针灸。选取穴位:厥阴俞、心俞、膈腧、肝俞、脾俞、肾俞。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选取双侧厥阴俞、心俞、膈腧、肝俞、脾俞、肾俞,采用30 mm×40 mm不锈钢毫针,视患者体质直刺1 mm~1.5 mm,得气后在所有穴位施以温针灸,用艾条切成2.5 cm长的艾炷,在针尾安放,点火燃烧约20 min,25 min后结束治疗。每天治疗1次,1周治疗6次,3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非参数检验。其中两个数据差别的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普通心电图图像变化情况。显效: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有效:ST段回升0.5 mm以上,T波平坦变为直立,T波倒置变浅25%以上;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无变化。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图像的变化情况。显效:holter示ST-T改变恢复正常,心肌缺血消失;有效:holter示ST-T改变次数减少一半以上或ST压低持续总时间减少一半;无效:治疗前后holter示无变化。

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

5 治疗结果

5.1 普通心电图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详见表1。

表1 普通心电图疗效结果 例

5.2 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详见表2。

表2 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 例

5.3 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经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温针灸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的比较

6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但不伴有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疾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缺血发作的3/4。SMI的临床意义不亚于心绞痛性的心肌缺血,由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对疼痛的感觉反应不敏感,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对胸前区疼痛不在意往往以劳累或消化道疾病作解释,心肌缺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展或加重,可能在情绪或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性猝死,且临床易漏诊误诊。引起心肌梗塞或心脏猝死的重要因素不在于心肌缺血时有无症状,而在于心肌缺血的时间和程度,SMI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及时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并给予积极治疗,对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猝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4]。

张介宾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十二腧皆通于脏气”。可见,背俞穴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针刺能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调动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协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对体表的各种良性刺激改善了局部组织代谢,同时治疗的良性刺激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稍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于脊髓相应阶段的植物神经中枢,从而调整了内脏功能[5]。温针灸有直接热疗作用,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同时能激发神经的体液调节,使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从而调整内脏血管的血液流速和血容量[6]。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 胡大一,陈尚恭,戴玉华,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2,20(20):77

[3] 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50-158

[4] Schäfers M,Schober O,Hermann S.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as imaging targets for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J Nucl Med,2010,51(5):663

[5] 崔承斌,王京京.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关系论背俞功能带[J].中国针灸,2005,25(7):483

[6] 颜少敏.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中国针灸,2007,27(2):83

猜你喜欢
心电图显著性针灸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