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问题概析

2012-03-28 20:07有祥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有祥君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问题概析

□有祥君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我国高校基金会近年来发展迅速,既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的教育成本分担的市场化结果,同时也是受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但我国高校基金会历史较短,国内捐赠环境、捐赠文化以及法律制度等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所以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规范募捐行为,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基金会;捐赠

近年来,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迅速,教育基金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募集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我国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历史比较短,自身组织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各层级、地域、行业、类型高校之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比较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现状,探索其运行规律,推动其健康科学发展,对促进高校整合社会资源、缓解高校办学经费压力、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教育基金会,较早的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2009年对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所调查的1154所高校中,有98所高校成立了基金会。披览我国高校基金会十多年来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起步晚

我国高校基金会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除少数的几个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外,大部分高校基金会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成立。而在我国2300多所高校中,未成立教育基金会或没有专门负责募捐的机构的高校占了绝大多数。相比国外高校基金会上百年的历史,我国高校基金会在制度建设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上明显落后。

(二)发展快

尽管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历史比较短,但各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却非常快。到2008年底,募款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高校基金会有28个,当年募款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高校基金会有7个,高校接收捐赠额的年均增长率在2005年到2008年的4年间达到了25.69%[1]。从个别高校来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09年度接受捐赠收入4.08亿元人民币,当年投资收益达到9348.75万元人民币[2];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紧随其后,年度接收捐赠收入为3.10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为3375.05万元人民币[3]。

(三)经验少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乐善好施是传统美德,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募捐活动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早期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等在内的慈善组织接收的捐款主要来自国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富裕阶层及其财富总量越来越大,但国内公民的捐赠意识普遍还不强,政策的、法律的措施比较欠乏。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募捐活动,高校基金会如何适应自身的特殊性,把握基金会的运作规律,创新基金会工作方法,这些都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此外,美、英等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意识很强,文化、制度等基础比较好,高校募捐的经验非常丰富,然而这样的经验却难以照搬到国内。

(四)支撑弱

美国大学一般都设有发展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专门负责募捐,并且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校长都亲身参与募捐工作,如哈佛大学设立的学校开发办公室,其前任校长陆登庭(N.Rudenstine)在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任职期间,筹集到100多亿美元[4]。国内已经设立教育基金会的高校不到高校总数的5%,设立发展部或其他类似部门统筹全校募捐工作的高校更在少数。由此导致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校教育基金会、校友会或董事会等都在募捐,学院乃至个人也在筹款,互相之间没有沟通和协调,往往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内高校校长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募捐活动,领导班子对募捐活动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对募捐活动的投入也十分有限。高校募捐活动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非常态行为,被动,方法单一,缺乏活力,效果差。

(五)增长难

高校基金会通常是非公募基金会,筹款的对象一般是校友以及有相关关系的企业,募捐渠道少;同时,高校基金会是风险规避型投资者,较少进行资金市场运作;即便进入资金市场,也只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方式,收益率也必然较低。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少数高校基金会能募集到亿元以上的资金以外,大部分高校基金会的资金规模仍较小,捐赠收入尚未成为大学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5]。对投资方式的研究不够,缺少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一些高校基金会的资金增值只来源于银行存款利息,使得高校基金会资金增值困难。

二、影响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基金会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高校需要有相应的部门来规范和管理所受捐赠,同时增强面向社会的募资能力。其次,国家逐步放开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财政拨款已经不能作为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的、有保障性的来源,高校必须自筹办学经费,社会继政府和受教育者之后成为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第三方。再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滞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增长以及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促使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第四,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受教育者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份额是相对稳定的,而国民经济增长导致的教育成本总量的增长,其间的差额部分必然越来越多地由社会补偿。

然而,在我国高校基金会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获取社会资源的渠道的同时,其发展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存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巨大差别,其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制造业并不发达,成长快的高科技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富裕阶层还处于积累财富的上升期,因此对慈善事业的贡献是谨慎和有限的。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对有捐赠意向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障碍;有实力的国有企业由于可能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教育的捐赠需经过层层审批而难以落实。第三,有关的法律尚需完善,遗产和继承的法律规定对慈善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税前扣除”和“税额减免”有着完全不同的法律含义,限制了高校基金会募捐资金的来源。第四,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乐善好施通常指的是救急、救难,与高校基金会促进发展的宗旨不尽吻合,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基金会的募捐难度。第五,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历史比较短,社会还缺乏对高校基金会的信任,捐赠者除了在捐赠时进行相应的限定外,也往往附加一定的要求,使高校基金会的资金增长和使用受到制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政策变化仍是影响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主要原因。2009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由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促使高等学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所接受的社会捐赠进一步规范管理,推动高校积极向社会募集资源。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由此确立国家成为举办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中央高校发展的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在于国家财政,因此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变化直接决定着高等学校基金会的设立、地位、规模以及前景等。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对策

我国高校基金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筹资规模、资助能力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高校基金会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募捐能力和人员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综上所述,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以促进高校基金会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高校基金会良好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首先,我国高校基金会运行所依据的法律主要为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但其中一些条文对高校基金会并不能完全适用,例如高校基金会同普通基金会其实存在较大差异,按照《民法通则》的分类,更接近于“财团法人”,而不是“非营利性法人”的简单界定[6]。其次,高校基金会同高校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其在接收捐赠时,与普通基金会也不同,相应的法律规定也不能统而概之;高校基金会进行资本运作,或进行投资取得的收益,是否征收所得税,目前还没有更加详细的法律解释;高校基金会的信息公开,尽管按照有关规定已经在推行,但具体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再次,高校基金会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监控、调节系统,确保资助项目顺利实施;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提高基金使用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力。

(二)规范募捐行为

高校基金会是非公募基金会,即不得面向公众募捐,因此高校的募捐活动的对象一般是校友或者有相关关系的企业。随着高校基金会规模的扩大,募捐对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使非利益相关者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但由此而形成的捐赠一般都会附加条件,甚至一些捐赠实质上成为商业合作。因此在鼓励高校基金会积极向社会募捐的同时,必须规范其募捐行为,避免因不当行为对高校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失。

(三)动态调整激励措施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免税的力度,适度上调企业和个人捐赠的免税限额,并简化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动态调整对高校的鼓励措施。从目前看,由于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一部分中央高校教育基金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地方高校教育基金会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尤其落后地区高校不能得到有效支持,说明相关的规定仍需进一步的完善。此外,高校基金会应该对促成捐赠的关系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可能形成捐赠的信息。

(四)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基金会工作的专业化要求比较高,需要公共关系学、营销学、新闻学、广告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基金会仍以一般的行政人员为主,这与高校基金会筹资规模普遍较低有关。随着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培养、引进和保留人才的有效机制,提高薪酬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基金会运作水平。

(五)培养人才也是培育资源

高校基金会的主要捐赠来源是校友,毕业学生对母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基金会的筹资规模。因此,高校基金会一方面要在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的同时,为校友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和影响,通过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和赞助学生活动、成立志愿者组织等,宣传和树立为学校做贡献的思想和理念,在促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培育未来的捐赠资源。

(六)推动基金会工作的交流和研究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高校基金会的发展离不开互相的借鉴和学习。首先,国外高校在筹款工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重视和借鉴,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国内高校基金会之间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再次,高校基金会应开展工作理论研究和研讨,总结实践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最后,高校基金会应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向政府建言献策,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校基金会的共同发展。

[1]中国高校募捐状况分析报告摘要[EB/OL].[2011-05-18].http://www.juanzhu.gov.cn/fsm/sites/zlzx/preview 1.jsp?ColumnID=483&TID=20110429102441125560193.

[2]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09)年度工作报告摘要[EB/OL].[2011-05-23].http://www.gongyishibao.com/zhuan/200 9jjhreport/.

[3]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2009)年度工作报告摘要[EB/OL].[2011-05-23].http://www.gongyishibao.com/zhuan/200 9jjhreport/.

[4]袁祖望, 向燕. 美国大学筹款过程中的公共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1, (9): 8.

[5]许志俊. 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策略[J]. 经营与管理,2011, (7):118.

[6]李晓新, 刘晔, 张宏莲. 规范化与专业化: 大学基金会资金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18.

Overview and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Foundation in China

YOU Xiang-ju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In recent years, higher education found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reason is the not only the inner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s, but also the marketizational result caused by higher education cost shar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endency. However, due to the short history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legal system for donation are still 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 so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urgent problems in pending to be solved. Therefor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regulate donation behaviors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higher education; foundation; donation

G472.1

A

1008-8105(2012)02-0103-04

2012 - 01 - 15

有祥君(1975- )男,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发展部副部长,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编辑 刘 波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