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

2012-03-28 20:07王伟勤西北政法大学西安71006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温江区城乡发展

□王伟勤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 710062]

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中的风险防范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

□王伟勤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 710062]

统筹城乡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风险的必由之路。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过程中,成都市温江区在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自主自治的理念与原则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绩效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层治理有序以及居民幸福感增强。“温江经验”启示在于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中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关系、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关系及其社会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政府主导;制度创新;市场化;风险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城乡发展”为五大统筹之首。统筹城乡发展,即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是国内学者李昌平对三农问题的典型描述。统筹城乡发展是适应新时期的城乡结构形态,突破了在“三农问题”内部解决的思路,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风险。

一、统筹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风险的科学之路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风险是面临威胁或损失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发展是一个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过程、是社会各个方面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也是充满风险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倡导把发展的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内的发展方式。在当前全球风险社会下,中国的发展处于全球社会风险的大环境之下,同时由于自身特殊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又具有特殊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内外交织,使转型期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利益争取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消除城乡二元发展差距风险、避免生态环境恶化风险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统筹发展,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源要素能够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对于政府而言,统筹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优势,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良好结合,让农村发展融入高效、科学的市场化运转。同时,政府应具有风险防范意识与措施,对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进行风险评估,让农民熟悉市场,并进而引导防范市场风险。

对于具有深厚传统农业观念的农民来说,统筹城乡发展对他们的生活、观念的冲击可谓天翻地覆。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给他们带来生活与心灵的巨大震撼的话,那么,30年后的土地市场化流转、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则又是另一次巨大震撼。随着农村市场化建设不断推进,土地市场化对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利益观念的革新,同时也带来风险与不稳定;不仅仅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表现在对传统土地观念占有的心理冲击与对新事物的迷惑、陌生甚至抵触。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革,在观念层次上,也体现为农民心理转变与适应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心理不安全。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消减个体不安全感,增强个体安全感与幸福感,其意义十分重大。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元结构”概念由荷兰社会学家伯克(J·Boeke)在1953年提出,最早用来从经济组织不对称性的角度对城乡关系进行静态分析。在伯克看来,当时的印尼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种是殖民主义输入的发展现代工业为主的非农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另一种是印尼社会本土的传统的农业活动,一般集中于乡村,两者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工业现代性和农业落后性、城市先进性和乡村落后性的矛盾和冲突[1]。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认为在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时期,存在着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市场导向和技术先进的城市现代产业部门,一个是技术落后和自给自足的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起步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在城乡差距下,农业部门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产业部门,直至“刘易斯拐点”出现,即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被工业部门吸纳完毕,农业的边际生产率不再为零,这时,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结构将发生变化,并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最终结果是城乡差距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变为一元经济结构,朝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迈进[2]。

早在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构建了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城乡结构形态,其实质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3]17。“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3]18”。田园城市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花园城市”,外显于绿带环绕、城乡景观交错的映像。霍华德认为田园城市是对现有城市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实行土地公有,突出为市民利益服务。他认为城乡之间的最显著差别可能莫过于使用土地所支付的租金。因此,田园城市收入来自地租,这是与其他市政当局最本质的区别之一。随着时间推移,众多的田园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称之为“社会城市”。把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健康、自然、经济因素组合在一体的城乡一体化,提高所有各阶层劳动者的健康和舒适生活,是霍华德追求的目标[3]26。“田园城市理论”更多体现出对城乡新型结构规划进行的一种社会改革的思想。

(三)国内统筹城乡发展实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区域差异性大。各地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地方优势与创新性,积极探索长效发展机制,以多样化的具体发展政策满足不同区域多样化的需要,以推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改变城乡二元分治的结构。目前国内在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方面,已创有 “乡镇企业为动力”的苏南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的以工哺农、城乡结合的大城市城乡统筹模式,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嘉兴模式,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的重庆城乡统筹模式,以及中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4]。这些模式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相比,农村发展更为落后,城市之间距离很远,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群,是城乡二元结构表现最为明显的地区。根据“短板效应”,中西部地区的统筹发展速度与效果将对未来中国统筹发展程度影响巨大。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就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展实践中,中西部一些地方在仿效东南沿海统筹发展经验方面,以为城乡一体化就是为农民集中盖房、征收土地然后户口非农化、职业非农化,因而在引导防范市场风险与消减农民面对新变化的不安全感方面、在利益分化情况下进行利益整合、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统筹发展过程中,发展与风险并存,整合与分化并重,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引导与防范是发挥政府主导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3年,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次“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2007年,成都市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大环境下,温江区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开始了重大制度变革的探索与发展,成效瞩目,成为中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范例。

二、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经验

(一)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并且构成由低至高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首先得满足生理需要,然后产生对职业保证、收入稳定、生命安全的期待心理和对法律保护、劳动保险、医疗保健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获得尊重与使自我潜能获得发展的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们行为的终极根源——满足特定的需要,以及人的需要的某些发展规律[5]。温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人为本,注重满足民众的多种需求。区政府为失地农民与转岗农民完成新居工程与新型社区建设。新居工程指在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内,按照“六统一”的方式,提前建设的专门用于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居住小区。“六统一”即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性质和标准,统一配套小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由城镇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并实行统一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满足被安置农民和进镇落户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型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和设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温江区政府在这些住宅区里配套文体娱乐设施及休闲广场。不仅如此,区政府每年还拨有专款为这些住宅区配套文体娱乐设施及休闲广场。

2.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的良性互动

利益分化指温江区以市场化和民主化为目标,通过产权确认,将家庭与个人的资源变成资本,使资本在市场流动中最大化。温江区在坚持还权赋能、配套保障、政府服务原则下,大力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确权颁证,创新建立了耕地保护机制,推进了农村产权流转。这一系列重大措施,增强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调动了农民保护耕地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利益整合指温江区以“全域发展”为理念,完善城乡一体规划,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与产业化能力。在资源利用方面,以“规划打散”的方式将城市规划区内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全区形成了八个不同的互相支撑、共同发展的产业功能区。温江区在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既有家庭与个体利益分化,调动个体与家户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以区域整体利益长远发展为规划目标,实现区域发展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的良性互动。

3.以自愿、自治为原则,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

温江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对当地农民与企业进行市场化引导,使之熟悉市场运作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江区在土地流转中按照入户动员、政策办法、资料发放“三个100%”的要求,做到农民自愿、自主、自治,充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确权的透明度,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调动农民市场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最优化效应。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也以“民主化”发挥群众主体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管理机制。例如永宁镇社区活动广场从立项、规划到拆迁,均按照民意开展工作。再如建设新居工程时,就房屋的面积、户型结构、建房位置等问题,温江区政府自下而上多次征求村民意见,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4.以基层民主为保障,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与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即领导者的廉洁奉公,它无形中会对周围人们产生一种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榜样效应不含有任何强制性成分,对受到榜样感染的对象来说,具有自由选择的绝对权力。不管他作何种选择,都不会受到明显的外界压力,由此所产生的行为效果必然是积极的[6]。温江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党员干部对基层管理与服务的“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对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领导,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构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二)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内容

国际经验表明,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高的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保护农业发展与农民利益。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温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借鉴国际城乡一体化经验,并结合温江区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大胆创新制度建设,以法规制度建设为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与保护。

1.农民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市场化土地流转制度

在当今经济发展集约化形势下,以农户为生产主体的家庭经营规模小,缺乏必要的发展和竞争实力,且个体经营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经营。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以市场化为动力,把农民自愿流转土地与政府法规引导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温江区市场化土地流转制度主要表现在土地确权、“双放弃”与“两股一改”。土地确权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并颁发产权证书。“两股一改”即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收益股权化、用股份制改造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新机制,组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新兴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从而真正确立起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土地流转后,由大公司联合经营,农民用土地入股,可以赚取佣金(打工)、分红(以土地入股,利益分成)。农民将土地交给土地流转中心后,只要交一定的管理费,不用直接经营就可获取收益。“双放弃”指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城镇和规划聚居区的农民。

2.风险与权益整合的社会保障机制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风险源,市场投资带有风险,有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也有可能投资亏损。在市场经济下,还存在提供公共物品“搭便车”的市场失灵风险。政府是化解社会风险的最强有力的主体,能有效提供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公共物品。温江区政府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社会保障领域,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风险与权益整合的社会保障机制。温江区按照年龄段与性别的不同,个人一次性缴纳或按年度缴纳不同数额的保险金,同时区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保险金补贴或年度补贴,即可进入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同时享受城镇住院医疗保险。

3.灵活自主、学有所长的再就业机制

虽然绝大多数的“双放弃”人员已在城镇实现了非农就业,但考虑到其少数家庭成员需要解决非农就业,以及市场因素导致“双放弃”人员失业,温江区参照失地农民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这些人员的稳定再就业。温江区职业培训最成功之处就是针对性很强,而且职业技能培训与主导产业相关。对温江区来说,主导产业是花卉种植,技能培训也主要是花工培训。在本地,已有7万多农民成为职业花工,从事着自己喜爱的职业,有着稳定的收入。另外还有关于编织、打造小手工业作品等的职业培训。当然,温江区政府在职业培训中也经历过失败,但是他们对此能及时应对,调整策略,以公司满意与职工满意为宗旨。温江区对于“二次失业者”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机制。对于农民愿意就业、且被入驻公司吸收的,区政府对公司予以一定的补助。温江区对本籍大学生(土生土长于温江,不论在哪上学)创业有很多扶持政策:有“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即创业孵化基地;对创业大学生的餐费、住房、办公用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4.社区自治与公共服务供给并重的基层治理制度

2002年温江从“县”升级成“区”后,权力扩大,职能向农村延伸。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域限制,以“全域发展”为理念,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管理体系。温江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衡化,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过程中,以城乡公共服务公平为导向,使居民从公共服务中获得期望的实惠。以万春镇集中配套小区为例,在选址时,区政府与村民进行多次协商,让居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把村民最满意的全区中心地带作为住宅区地址;万春镇建立了儿童娱乐中心,并有专业老师进行兴趣培养指导;小区附近设有健身器材;在小区对面新盖有方便购买瓜果蔬菜的天香路综合市场,方便居民生活,并就近设有专门代缴水费、煤气费、电费、网络费等的综合营业大厅。

(三)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绩效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乡发展互动体系,建设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温江区按照“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高起点要求,进行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区在统筹发展中规划了不同的产业发展与功能区,以产业链需要统筹全区发展,发掘主导产业的核心动力功能,进而发挥产业聚集的积极效应。避免了走浪费资源的粗放型道路,探求低能耗、省资源、少污染的集约型道路,做到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相服务、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温江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十强区县之列,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区县行列。近年来,温江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示范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2.基层治理有序

温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基层治理理念,各项创新制度均突出了农民的自主性,同时也发挥了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化解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潜在社会风险,包括市场化风险与失地农民家庭风险、再就业风险等,稳定了社会秩序。温江区基层治理有序一方面表现在基层政府与民众行为的制度化、法制化,无论在土地市场化流转方面,还是在社会管理中,均依照法律与制度运行;另一方面表现在民众对地方政府管理行为的合作化,以及对服务行为的满意认可。

3.居民幸福感增强

在社会科学中,幸福感指主体自身对幸福状态的感受和评价,是一种主体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协调及自我达到完满统一的自我认同及自我欣赏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7]。幸福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并非总是呈正相关关系,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一方面,收入提高,期望值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人们会产生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增进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温江区产业政策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幸福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公共服务的改善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不但为失地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满足了他们追求健康、时尚生活等多种心理需求。

三、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经验启示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关系

温江经验的启示之一在于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政府的主导功能与市场引导功能良好地结合起来。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单纯依靠政府主导或单纯依靠市场引导都不能更好地实现统筹发展。市场引导的优势在于能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发挥资源最优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资源自由流通。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风险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或个人都存在投资失误的风险。对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来说,对市场经济相对陌生,熟悉市场运作、掌握市场规律、遵守契约精神、建立合作组织都需要相当时间去学习、去摸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市场引导。政府主导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长远的、整体的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向服务型职能实现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根本区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所有社会资源统一配置和安排,称为“全能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仅仅发挥主导功能,实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府扮演“裁判员”角色,不能缺位,不能越位。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良好结合是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中要妥善处理的一对重要关系。

(二)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关系

温江经验的启示之二在于统筹城乡发展中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良好地结合起来。社会分化程度是衡量社会系统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分化主要体现为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利益分化。社会利益分化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市场以利益的差别为前提和手段,通过利益机制实现社会利益及个体利益的增长。因市场主体占有资源、能力与机会不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统筹发展过程中发生利益分化及其利益重组,对农村原有社会利益关系进行变革,对农民心理适应与社会秩序稳定造成冲击。在社会分化剧烈变动时期进行社会整合是缓解社会紧张、避免社会冲突的重要途径。社会整合指社会不同因素和部分通过协调作用消除离散状态、实现融合统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社会凝聚力增强。政府在承担统筹发展过程中利益分化的保护功能,同时也要承担利益协调的职能,这是实现有效社会整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利益分化过程中,同时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对社会发展进行利益整合,实现利益的平衡发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完善制度与政策的途径推进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确保城乡统筹发展。

(三)社会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温江经验的启示之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中把社会发展与风险防范良好地结合起来。以贝克、吉登斯和拉什等人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认为风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推动力。换句话说,不是过去决定现在,而是未来决定现在。未来面临的风险对现在的决策尤为重要。根据吉登斯对风险的分类,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与人为制造风险。前者包括地震、洪水、饥荒、贫穷等传统的、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后者包括生态环境恶化、核泄漏等技术原因人为制造的风险。风险社会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未来对现在的影响,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双重效应。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多种社会风险并存,市场化风险与社会结构转型风险等国内社会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基因食品安全等国际社会风险互相交织。以社会保障形式进行外部风险防范,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减少人为制造风险,在统筹发展中进行风险防范,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机制,显然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1]薛晴, 霍有光.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善变轨迹考察[J].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2]李晓春, 曲兆鹏.劳动经济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81-82.

[3]艾比尼泽·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M]. 金经元,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译序17.

[4]郁鸿胜.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示及上海的实践[J].学习与实践, 2010, (08): 5-11.

[5]蒋云根. 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2: 60-61.

[6]蒋云根. 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2: 238.

[7]苗元江. 幸福感: 社会心理的“晴雨表”[J]. 社会,2002, (8): 07.

Risk Preventio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Innonvation——Take Wenjiang District as Example

WANG Wei-qin
(Lecturer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Xi’an 710062 China)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only way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local gonernment exploring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acting mechanism,Wenjiang District of Chengdu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cit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se innovations involve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land transfer, social security and grass-roots democratic governance. The government of Wenjiang District adheres to the people-centered and market-oriented and voluntarism concept and principles during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district are significant. Now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develops coordinated, grassroots governance is in order, and residents happiness is increasing. The revelation of “Wenjiang experiences” i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good government-led and market-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cial differen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develpoment and risk prevention.

government-led; institutional innonvation; market-oriented; risk

C916.1

A

1008-8105(2012)02-0028-06

2012 - 01 - 15

2010年陕西省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研究(2010jk339).

[作者简介]王伟勤(1974-)女,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编辑 范华丽

猜你喜欢
温江区城乡发展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城乡涌动创业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