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剑川县金华镇为例

2012-03-28 16:07杨建芳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剑川县白族金华

杨建芳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剑川县金华镇为例

杨建芳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剑川县金华镇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对该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一定分析,指出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并对白族人民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白语;汉语;双语;现状;调查;分析

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位于剑川坝子北部,为剑川县城所在地,1975年设镇,是剑川县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中心,214国道的要冲,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总人口51 089人,是全县最大的一个乡镇,居住民族有白、汉、回、纳西、藏、傈僳等,白族占总人口的94%,是白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镇〔1〕。白语是金华镇白族人民的母语,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般都使用白语,但在这样一个汉族人口比例不到6%的地区,汉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金华镇城区内有很多来自外地的汉族人在工作、经商或从事建筑业等,很多时候白族人与这些汉族人打交道时,都得使用汉语。同时,学校的教育都是使用汉语文教育,白族孩子在学校里使用汉语机会居多,但白族人之间,或与该地区极少数的回族、傈僳族之间都通常使用白语交流。双语(bilingualism),是指一个人和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一民族的语言〔2〕。双语现象,是指在一个言语社区内,人们在不同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各种各样的生活场合中,所普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口头表达或交流思想的现象〔3〕。很明显,金华镇的白语汉语交替使用现象是典型的双语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是文明的缔造者,白族语言既是白族世代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4〕。尤其是白族人民善于把自己的语言同汉语相结合,不断促进本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这是双语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起到良好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针对该地区白、汉双语使用普遍的现状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式、对象及时间

(一)调查方式

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公共场合如商业物流区,多注意观察人们使用白语、汉语的情况,进行现场记录;跟不同的调查对象交谈采访,认真作好相关记录,并请之详细填写和回答问卷表上的问题(问卷调查表涉及到城内、城郊、城外的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如何使用白语、汉语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包括金华镇各行各业白、汉双语使用情况及相关人士对白、汉双语现象的看法等问题)。最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对象

金华镇城内行政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城内、城郊和城外中小学学校的教师。直接被调查人员共有15位,分别来自剑川县县政府、人民银行、县林业局、县法院、县金华中学、县金华三中、金华镇北门小学、乐寿小学和幼儿园等单位和部门。如,刘某某,男,36岁,剑川县甸南镇永和村人,在剑川县政府工作;史某某,女,37岁,剑川县江尾村人,金华中学教师;张某某,男,35岁,剑川县中登人,县林业局职员;王某某,女,34岁,剑川县金华镇西门人,金华三中教师;张某某,女,42岁,剑川县金华镇人,金华镇金星小学教师;王某某,女,37岁,剑川县甸南镇永和村人,剑川县人民银行职员;杨某某,女,25岁,金华镇乐寿村人,乐寿村幼儿园教师;李某某,女,29岁,金华镇桑玲村人,桑玲村小学教师。

(三)调查时间

2011年7月20日上午2小时,下午4小时;7月22日,上午3小时,下午4小时;7月24日上午3小时,下午5小时;7月26日上午3小时,下午5小时;7月28日上午3小时,下午4小时。

二、白、汉双语使用现状分析

(一)公共商业场合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剑川县每年农历八月份的“骡马物资交流会”在金华镇举办,对众多本地白族人来说,是一个很隆重的商业盛会,除了诸多日常商业贸易活动外,最有特色的是牛马交易市场,非常热闹,这也可称为是白、汉双语使用的“高峰期”。因为这段时间,只会说汉语的很多外地经商者云集此地,本地白族人与之交易必须得用汉语,据观察和调查,来自城镇里、文化程度或高或低的白族人,大部分会使用汉语方言来与说汉话者进行交易;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成年人大部分能用汉语进行讨价还价;来自农村、年纪越大的妇女会说汉语的人数就越少,而同样年纪大的男同志会用汉语的人数相对要多一些。因此,在类似这样的集市里,不怎么会说汉语的人一般都会有家人、亲戚或朋友陪着来买卖东西,若是单个来上街,也可以请旁边会说汉语的白族人帮忙,才能更好地进行商品交易活动。

(二)金华镇城内行政、机关单位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县政府上班的全部职员中,94%是会说白语的白族人,只有极少数几个人是只会说汉语的汉族人,因此,平时在办公室工作的交际语言主要是白语,工作人员跟来办事情的白族老百姓也用白语交流,跟只会说汉语的老百姓就用汉语交流,在县政府工作的少数汉族人,时间久了,也能听懂一些白语,但还不能用来与人顺利交流,当碰上只会说白语,不会说汉语的老百姓来办事时,会叫旁边会说白语的同事过来帮忙翻译、解释即可处理事情。

县城内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位是说汉语的汉族人,别的都是会说白语的白族人。按银行的相关规定,剑川县所有在银行工作的临柜人员必须是会讲白语的,这样才能跟顾客好打交道,更有利于开展工作,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很独特和罕见的。当然在银行工作的白族职员,汉语也是讲得很流利的,能跟汉族顾客轻松对话。

县林业局里的工作人员全部都会讲白语,平日办公,和白族老百姓用白语沟通,跟说汉语者讲汉语,但传递文件,单位内部开大会都用汉语,但在下面会场里,同事们聚集讨论问题时还是用白语。

县法院的工作人员中,98%的会说白语,在进行民事或刑事调查时,一般使用白语询问,但法院审理案件或判案一般都使用汉语,原告人、被告人都可用白语申述,不过,在召开公判大会时用白、汉两种语言进行宣判。

(三)学校里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白、汉双语在学校的使用情况跟其在别的单位或场合有些不一样,体现在城内、城郊和城外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如下。

1.金华镇城内学校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对金华镇城区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即机关幼儿园的调查结果表明,幼儿从一入园开始,教师上课全都是用普通话,所有的孩子都能听懂,在下课休息时间里也都会用普通话或汉语方言交流,也就是说这些幼儿虽然生活在白语环境里,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就受到汉语教育的熏陶,入园后都会用汉语交流。金华镇城区三个小学学校金华一小、北门小学、西门小学的调查又表明,小学教师上课也全都用普通话,所有学生也都能听得懂,课间交流学生也都用汉语或普通话交流。但从初中开始,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对剑川金华中学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基本上用普通话授课、用普通话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都得用普通话,可课间休息或课后一起玩耍,学生一般都用白语交流,跟白族老师也都用白语交流。

尤其特殊的是有个别教师会适时用白语举例,反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2010年,金华中学初三年级的政治教师史某某,为了给学生讲清楚“钻牛角尖,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具体意思时,用白语〔v55tsɿ33ʨhi33ʨhv31ʨɿ55no31ŋε21sε55tshv31kε44〕(汉语意思是“鱼在浅处你却到深处抓”)来解释,学生一听就很明白而且记忆深刻,而她所教的学生政治成绩在中考考试中全县名列前茅。

在多次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家长和老师对以上特殊现象的解释是,城里小孩出生后,很多家长喜欢用汉语与之交流,目的是让孩子能跟上我国以汉语教育为主的潮流,有利于其学习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但是,家里大人之间交流都是用白语,时间一长,小孩听多了,虽然没怎么讲白语,但完全能听得懂,比如,有时大人之间正在用白语讨论一些话题,小孩在旁边时不时用汉语插入自己的观点,大人有时跟小孩用白语对话,孩子却用汉语回答,这证明孩子完全能听得懂白语,只是从一出生后没足够机会张口训练说白语。在幼儿园和小学,绝大部分孩子也是用汉语交流,所以也没机会开口说白语,但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和城镇,说白语的人数大大增多,甚至比说汉语的学生多出很多,这也正是为原来在幼儿园和小学里一直说汉语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说白语的环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自然就能跟很多同学顺畅地用白语交流和沟通了。被访谈和问卷的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并非是白语在城里孩子身上消失,而是在白语为主体的环境下,这是白、汉双语现象在现代城里孩子身上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2.金华镇城郊学校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金华镇金星小学离县城很近,属城郊学校。所有学生都会说白语。小学五年级教师张某某上《思想品德》课时,学生对“自然,空气,适宜的温度,养料”中的一些词很难理解,她发现用汉语解释无法使学生清楚明白,就用白语解释,如,适宜的温度:〔ui33tu44xo55mɯ55no33〕。对“养料”一词的讲解是“农民在菜地里浇菜,不可能天天浇水,菜就长得好,而是要放那些化肥如马粪、牛粪,白语称〔ʨi55tshu33〕”。而在数学应用题中讲解“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的概念时,用白语〔a31ȵi21jy31ȵi21no33pe44〕,〔a31ȵi21tui42ȵi21no33pe44〕,学生一听便轻松领悟。在语文课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燕麦、大麦、芝麻的区别时用白语〔so44lo44,me55so21,vpε42〕解释,学生再清楚不过了。

金华三中属于城郊初级中学,被调查者王老师介绍他们在上课时普遍使用普通话,但同样偶尔也会用白语举例子解释说明,而且下课跟学生聊天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聊天都是用白族话。学生课后单独问教师问题,或教师解答问题时也是用白语解释,学校里少数彝族、纳西族学生也会讲白族话,所以白语在类似的学校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正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汉语则是上课必须使用的语言交流工具。

3.金华镇城外较远农村学校白汉双语使用现状

金华镇乐寿村幼儿园、小学与桑岭村幼儿园、小学都是离城镇较远的农村学校,教师给小孩上语文课时,句中除了外来词如电磁炉、微波炉、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沙发、盘子、碟子、玻璃、电动车、微型车、面包车、电吹风等用汉语表达外,很多词汇都用白语来解释,如钥匙〔sto42kɯ55〕、秤砣〔ʨhui55tiɯ31〕、凳子〔pa42tɯ55〕、面粉〔mɯ44mi42〕、镜子〔ke142mi42〕、黄瓜〔pho44〕、草果〔tɯ21xɯ21〕、柿子〔tha44tsi31〕、鱼篓〔ŋv55kɯ33〕、木碗〔si44ke42〕等都用白语解释,小孩子才能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很多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白语对汉语,汉语对白语互释为主,这是由于在类似农村地区都以白语交际为主,小孩从小就说白语,很少接触汉语,因此,这也可称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四)金华镇白族老百姓对白、汉双语现象的看法

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得出金华镇白族老百姓对白、汉双语现象的普遍看法。大部分务农的白族老百姓认为,现代学校教育都是汉语文字教育,小孩如果不学汉语,上学接受知识会很慢,甚至无法跟上,成人也很有必要学汉文,会说汉语,有利于跟汉族人打交道,更有利于与外界交流,若不懂汉语,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会变得很艰难。大部分的行政单位工作人员认为,白语是白族人民最基本的民族特征,如果年轻一代不继续传承,终将有一天会消失。而目前很多白族地区,如果不用白族语言,就无法开展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同时认为白、汉双语并存的现象是社会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是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之一;从文化角度来说,强势文化必然对弱势文化造成冲击,现在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已经消亡,或正逐渐消亡,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和保护白语。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汉语对课程学习帮助很大,因为现行教材都以普通话为标准语言,想让孩子的未来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让孩子进行汉语学习,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一个接受文化教育的良性平台;从另一方面说,作为白族人,不应该把自己的母语丢失,而是应该继续学习并让本民族语言进一步发扬光大。白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发展到今天并且将继续活跃在中国大地上,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从剑川县的教育来看这个问题,多数剑川人都以不送子女求学为耻,以子女成才为荣,拥有这一教育观念的白族人,在文化交流中吐故纳新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也因此,白族文化的发展前景很不错,白族人有责任让白族语言和文化发扬光大。从宏观上看,白族文化也属于祖国文化中的一块,白族自治地区的工作人员在生产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白、汉双语交流沟通的现象,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结论

通过对剑川县金华镇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后可以看出,金华镇白族老百姓很重视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学习,但总体上,大部分白族老百姓有意识地促使白语和汉语成“和谐共处”的局面,能把二者巧妙地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如城郊的教师能使白语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好帮手”,城外农村教师能结合白族孩子的白语优势来学习汉语,促使孩子轻松学习。同时,正如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一些老百姓所担心的,尤其象金华镇城内孩子从小很少使用白语的情况,如果年轻一代不积极传延自己的民族语言,那么今后白语将会慢慢消失。因此,白族人民很有必要加强民族意识,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保护和发展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白语生存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面临挑战,要保持白语的稳定性,必须在社会环境中加大力度,采取更多的方式,在保留目前交际范围的情况下,继续强化本民族民众的语言意识,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关白族文化、民俗、地方历史等的宣传和教育等活动”〔5〕。只要树立信心,只要白族人民牢记不能丢失本民族语言的鲜明特征,在吸收汉语和汉文化的同时,随时弘扬和发挥自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那么白、汉双语现象就能永久并存、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1〕互动百科.剑川县金华镇〔DB/OL〕(.2011-09-20)〔2011-11-10〕.http://www.hudong.com/wiki/%e5%89%91%e5% b7%9d%e5%8e%bf%e9%87%91%e5%8d%8e%e9%95% 87.

〔2〕戴庆厦.双语现象古今谈〔N〕.中国民族报,2003-01-07(003).

〔3〕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62.

〔4〕杨勤燕.结合白族学生母语改进英语语音教学的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61.

〔5〕周锦国.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4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ilingual Status of Bai Speech and Chinese——Taking Jianchuan Jinhua Town as an Example

YANG Jian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Bilingualism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phenomenon.Jinhua Town in Jianchuan County is a concentrated area of Bai nationality,where the local Bai nationality generally communicate in Bai speech and Chinese alternatively.The paper,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ilingual status of Bai speech and Chinese used on different occasions in Jinhua,points out the reasons for bilingualism,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of Bai nationality.

Bai speech;Chinese;bilingual;status;investigation;analysis

H2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345(2012)02-0055-04

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KYQN2010-12)

2011-12-02

杨建芳,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英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党红梅)

猜你喜欢
剑川县白族金华
张金华
岁朝清供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陈金华
剑川县森林资源特点与森林防火对策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大理州高寒冷凉地区林产业发展之路——剑川县老君山新和村林产业发展调研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