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征收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2012-03-23 02:19赵兴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7期
关键词:财权事权宏观经济

■赵兴利

房产税是一种向房屋产权所有人征收的财产税。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是中外各国政府广为开征的古老税种之一。早在中世纪的欧洲,以 “窗户税”、 “灶税”和 “烟囱税”等名目征收的房产税就是封建君主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在我国,《周礼》记载的 “廛布”可视为最初的房产税,随后唐代的间架税、清代的房捐均具有房产税的性质。近年来,由于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带来 “买房难”问题,开征 “房产税”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呼声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和重庆两地试点征收房产税,并有可能在未来扩大试点范围,甚至全面开征。一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势必会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考虑到房地产业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征收房产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宏观经济效应。为此,本文将对开征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我国当前 “土地财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为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通过土地转让和土地批租等方式的土地运作,并以 “卖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一种政府理财方式。我国 “土地财政”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当时,为了解决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偏低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以 “财政联邦主义”为特征的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起到了增强中央财政集权程度的效果,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一系列遗留问题,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分配格局的同时,却没有及时的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分配格局作出相应调整和重新划分。 “财权上移”和 “事权留置”是分税制改革后出现的主要问题,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成为威胁我国财税体制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拥有更大财权的中央政府本可以承担的一些责任被层层分解后推给基层政府;另一方面因地方税存在税源分散、收入零星和征收难度大等特点,地方政府缺乏稳定的税收收入来保证各项事权的履行。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预算外收入来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由此为 “土地财政”的形成创造了制度条件。

应当承认 “土地财政”的形成是地方政府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 “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首先, “土地财政”在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发展基本持支持态度,房地产业获得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次, “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问题,这对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更加严峻,民生欠账问题将更加突出。再次, “土地财政”向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激励,使之更加主动的招商引资、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地方政府为获得土地出让金,加大了工业区和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力度,还积极的承担了城市路桥、城际高速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之后的近20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

2.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一, “土地财政”刺激房地产业过度膨胀,推高了土地和房产价格,增加了实体经济企业运营成本,阻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增大了我国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风险。第二,“土地财政”为贪腐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与土地相关的政府部门成为腐败案件高发的部门。第三, “土地财政”刺激政府大量征收农地,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产生了极大压力,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第四, “土地财政”导致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形成,降低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对政府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五,“土地财政”扭曲了社会财富分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对 “勤劳致富”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冲击。

征收房产税对破除 “土地财政”的意义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演化, “土地财政”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快速的减弱, “土地财政”的政策潜力已经消失殆尽。相反,在 “土地财政”下长期积累了大量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些矛盾若不能妥善处理则极有可能集中爆发,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积极探索政策创新,寻求破除 “土地财政”的改革之道,有着很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破除 “土地财政”的关键在于实现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统一。破除“土地财政”无非只有扩大地方政府财权和缩小地方政府事权两条途径。在地方政府事权难以缩小的情况下,通过财税体系改革扩大地方政府财权就成了唯一的可行之道。具体来讲,地方政府事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辖区内公路、桥梁、校舍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服务,三是维护好辖区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本文认为,开征房产税对维持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路桥、校舍等公共基础设施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向来是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通过开征房产税,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房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基深厚和征收简便的特点,因此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源。事实上,随着房产存量的不断增加和房产价值的不断提升,房产税收入也将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通过房产税可以筹集的资金是不断增长的,其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也将随之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度也将下降。

2.为民生服务支出筹集资金

民生服务支出向来是地方政府支出的重头戏。民生服务支出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之提供资金保证。虽然房产价值的波动会影响单个纳税人的应缴税额,但与由于房产存量规模巨大,因此房产税收入总量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的房产税收入是民生服务支出最可靠的资金保障。随着公共基础设施需求的逐渐饱和,可以将更大比例的房产税收入用于民生服务支出。相对于土地出让金,房产税收入能够更好的为民生服务支出提供资金保证。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土地财政”实际上是导致地方政府维稳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房屋拆迁、农地征收和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大量不稳定因素,无不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渴望有着重要关系。如果能破除 “土地财政”,将能使地方政府在与土地有关的纠纷中回归到中立立场,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诸多不稳定因素。用可持续的房产税收入代替竭泽而渔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能从根本上打消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也就减少了地方政府卷入与土地相关纠纷的可能。地方政府若能站在中立立场调解纠纷,很多矛盾都能在最初的阶段得到化解,地方政府的维稳压力也可以大为减轻。

征收房产税的长期宏观经济效应

正如前文所述,开征房产税是成功破除 “土地财政”的关键举措。一旦 “土地财政”能够破除,不仅将对市场上各类微观主体的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还将使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行为模式的转变将会使各经济部门的供求结构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最终形成开征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可以预期的是,开征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最终会引起质变,达到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将按照房产税宏观经济效应延续扩展的过程,从房地产行业到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再到整个宏观经济,详细的分析开征房产税的长期宏观经济效应。

首先,征收房产税将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广泛存在的投机性需求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住房的使用价值就是让人居住,房地产市场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居住的需求。广泛存在的投机性需求使得房产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致使房地产市场发展难以持续。房产税是对房产的持有者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因此不同于印花税等对财产交易环节征收的税目,房产税会显著的改变房产的持有成本。如果房产税的征收能够仿效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方式而实行累进税率制,那么将极大的抬高房地产市场上投机者的房产持有成本。当投机者面临的住房持有成本过高时,投机者将不得不考虑出售或出租房产,从而增加市场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形成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征收房产税在实现房价的理性回归的基础上,会通过市场渠道促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结构。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能源等一大批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若不可持续,那么将有一大批产业会受到牵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就必定难以实现。征收房产税可以通过促进房价理性回归达到实现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房地产业一旦实现健康发展,那么市场预期的变化就能很好的预防一大批产业可能出现的过度投资问题。解决过度投资问题,就能够避免产能过剩问题,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形成健康的经济结构。

再次,征收房产税将改变我国财税体制,改变地方政府行为方式,形成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存在的诸多矛盾均是由 “土地财政”而起。 “土地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有较强的冲动去干预要素市场的交易活动。由于这些行政干预的存在,要素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通过征收房产税,将极大的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由于房产税的征税总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城市刚性需求的强弱,因此地方政府将获得一个很强的激励,使之努力发展地方实体经济,扩大就业水平,吸引外来人才在本地定居生活。这就会形成一种全新形式的区域经济竞争——人才竞争。当地区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要素市场的自由化和规范化程度将是赢得人才竞争的关键,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得到健全。

综上所述,征收房产税将有极大的宏观经济效应。房产税的开征是破除 “土地财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最终促进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因此,应当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适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

参考资料

1.吴群,李永乐.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J].财贸经济,2010,(7):51-59.

2.罗必良.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J].学术研究,2010,(10):27-35.

3.王立君.地财政与国家理财[J].河南社会科学,2011,(11):61-66.

4.余丽生.“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J].财政研究,2011,(3):17-21.

猜你喜欢
财权事权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为什么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浙江省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财权、事权及其宪法保障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错配与匹配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论我国科技事权划分与科技支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