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2-03-20 13:09关丽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9期

关丽玲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多年来,我们不断对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实验教学,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医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观念。

1 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树立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的“教辅工作,而是职业技能教育的核心”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往实验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做,这种教学方式只让学生验证实验结果与教材内容是否相符,学生只能掌握某些机械性的操作技能,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实验概念。为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将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实验课向第二课堂延伸,改革授课方式。

2 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实验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衔接

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共32 学时,其中实验课8 学时。经调研,我们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乃至将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教材上部分验证性实验进行整合,增加溶液配制的实验次数,在溶液配制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强化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的操作,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职业技能。在8 学时实验课中,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设计性实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各占2 学时。

2.2 改革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存在学生文化基础、动手能力较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实验课中学生只是进行机械性操作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实验概念的现象,我们专门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步骤,再按步骤完成整个实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在开课初期将实验课程安排告知学生,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学习。其次,在上设计性实验课时,板书给出设计实验内容,共有4项实验,其中有两个为固体溶质溶液的配制,两个为溶液的稀释。学生必须选做其中的一项实验,实验前要求设计出实验步骤,由实验教师检查后方可开始实验。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3 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注重实验考核

在反复强化操作技能的后期,在实验课上安排一次考核,以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使其平时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考核内容为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考核方式是每个学生抽签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书写实验报告;考核评价是监考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后,结合完成的实验报告得出总分数,并以10%计入平时成绩。实验考核不仅能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的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2.4 开展实验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期中后期组织开展了化学操作技能大赛。大赛内容还是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大赛方式是每班选出两名学生参赛;评定方式是一个教师监考两名学生,按照操作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打分后,评出若干名进行奖励。从已举办的三届化学操作技能大赛来看,学生报名积极,主动参赛热情高涨,通过操作技能大赛,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抗挫折能力也得到锻炼。

2.5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授课方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课上,我们改变以往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开始时,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验中,部分简单的操作让学生演示,其他学生纠错后教师点评。实验课结束时,让学生先总结再由教师集体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对每次实验有了深刻的认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我们在两届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教学中实施了实验教学改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由过去机械、被动地完成一个实验,到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浓厚。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增强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培养了其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普遍反映不但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牢。实验教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